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退休党支部一行十多人前往武汉江滩、横渡长江博物馆和武汉防汛纪念碑参观学习

清风竹影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退休党支部、退休分会一行十多人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江滩、横渡长江博物馆和武汉防汛纪念碑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武汉江滩:江城靓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武汉江滩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长江、汉江沿线,由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等组成,全长101千米,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千米。其中汉口江滩设施最为齐全,名气也最大。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即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和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这里不仅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集防洪、景观、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武汉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横渡长江博物馆:学习伟人,发扬武汉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位于汉口江滩粤汉码头,由原渡江观礼台维修改建而成,于2016年10月1日落成试运行,12月14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层,其中展厅面积3806平方米。建筑采用苏式风格,4楼以上退台式设计形成3级360度全景观江平台,外立面的柱廊、塔楼与防洪纪念碑等沿江建筑风格相呼应。 </p><p class="ql-block"> 展厅基本陈列分为“击水中流”“情系长江”“大江弄潮”三个单元。“击水中流”讲述毛泽东10年畅游长江的故事;“情系长江”展现毛泽东对长江保护及对武汉、湖北发展所作的努力;“大江弄潮”反映1934年至今武汉开展群众渡江活动的历史。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照片、视频、实物等资料,结合大幅油画、雕塑、场景等艺术创作,再现相关历史与活动盛况。</p><p class="ql-block"> 该馆是以横渡长江为主题,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观江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馆,是了解武汉渡江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展现了武汉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渡江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汉防汛纪念碑:学习武汉人民英勇无畏、团结拼搏的抗洪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武汉防汛纪念碑位于汉口江滩,是为纪念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外观设计:纪念碑占地1160平方米,采用“三段式”建筑,台基高4.9米,碑身高37米,碑顶立直径1.8米五角红星,下饰红绸、葵花簇拥天安门图案。碑身正面镶嵌乳白色大理石,上有用铝板镀金制成的毛泽东亲笔题词,题词上部红瓷砖上嵌有毛泽东头像。浮雕艺术:基座左右侧面为武汉人民抗洪抢险大型浮雕,如“争分夺秒”展现解放军战士和工农群众扛沙包冲向抗洪前线,“众志成城”刻画了抗洪大军抢修堤防、跳入江中筑人堤等场景,共塑造50位解放军、工人、农民等抗洪人物。 </p><p class="ql-block"> 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暴雨洪水,武汉关水位达29.73米,洪峰流量76100立方米/秒,均为1865年有水文记载以来最高值,在党中央领导下,百万军民经过百日拼搏,采取荆江分洪等措施,最终战胜洪灾。</p><p class="ql-block"> 精神象征:集中体现了武汉人民英勇无畏、团结拼搏的抗洪精神,展现了武汉这座城市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2003年被评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抗洪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参观横渡长江纪念馆与武汉防洪纪念碑、游览武汉江滩,不仅让老教师们领略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深刻感悟到先辈们搏击风浪、众志成城的拼搏精神,以及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时代担当,更加感到我们伟大祖国处处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文字来源豆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