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千米,是一个充满魅力与神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始于唐化,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发展成为连接云南、西藏及周边区的商贸通道。沙溪曾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直到20世纪中叶现代公路的建设和交通工具的发展,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这里也就被文明社会所遗弃。沙溪古镇经过了一个发展、壮大、辉煌、衰落的过程,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地诉说着它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场所名录。“沙溪寺登街是连接西藏和东南亚的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艰台、往来青藏高原马帮住宿的客钱,规模宏大的寺庙和防御性的寨门,使这个集市的功能相当完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天在沙溪寺登街四处转悠,主要的街巷、景点都走到,尤其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拍摄点都一一打卡。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感受古镇的宁静与安逸;你可以探访历史遗迹,了解古镇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你还可以品尝当地美食,享受味蕾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镇上景色</p><p class="ql-block">一、入住客栈</p><p class="ql-block"> 离玉津桥、东寨门不足百米,庭院内外美景如画,汽车可直达门口。</p> <p class="ql-block">客栈去玉津桥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二、玉津桥一茶马古道古桥</p><p class="ql-block"> 玉津桥,原为铁索桥,“铁索锁江”是沙溪四景之一。桥毁于咸丰年兵乱时将铁索取下打造成兵器;现在的半圆形单孔石桥,是从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摹资筹建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告成。“玉津”一词出自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师荔菲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桥,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如水有源 。”从现存于桥头由白族著名学者赵藩和楚大师、管区司令杨益谦撰写的《募修玉津桥引》可知,玉津桥在当时茶昌古道交通位置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我好喜欢这里景色,故在不同时间拍摄。落日余晖照在桥上呈金色,真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1 上午</p> <p class="ql-block">2 中午</p> <p class="ql-block">3 傍晚</p> <p class="ql-block">4 夜晚</p> <p class="ql-block">三、东寨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代中后期,往东可通达洱源、大理。初建时是两层楼土木结构碉堡式建筑,毁于咸丰六年(1856年)兵乱祸及沙溪之时,后来重新修建;民国十年(1921年)茶马古道上大土匪罗高才来沙溪寺登街抢劫时被毁;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后期,毁于了一场倾盆大雨。值此时,沙溪匪患很猖獗,寺登街上的马帮经济走向了萧条,已无力恢复原来碉楼式的寨门,只修建了现存的这座既简单又实用兼具防御功能拱形寨门。</p> <p class="ql-block">四、东巷</p><p class="ql-block"> 入东寨门一路上坡,从四方街过,终点与鳌峰街交汇</p><p class="ql-block">1 街景</p> <p class="ql-block">2 有风小馆</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拍摄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旁边</p> <p class="ql-block">3 木雕主题餐馆</p><p class="ql-block"> 本是去欧阳大院,但正维修未开放。继续深入巷子,看木雕,吃午饭。</p><p class="ql-block">1)去木雕主题餐馆的路上</p><p class="ql-block">图3 欧阳大院的门</p><p class="ql-block">欧阳大院—茶马古道上五星级的马店</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建成,由两院白族传统“三坊一照壁”和一院“马厩”连贯组成,整座建筑独具匠心,气度不凡,布局合理,很巧妙地把民居与马店和马厩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院内有供马帮、商旅投宿的“上等客房”,内设小戏台、藏身地道、储钱保险柜;整座院落“耕读”文化气息浓厚,从雕刻、彩绘、装修、布局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白族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是茶马古道上珍贵建筑文化遗产,被中外旅客称誉为茶马古道上“五星级的马店”。</p> <p class="ql-block">2)木雕主题餐馆</p><p class="ql-block"> 餐馆在一个白族古朴的传统小院,里面环境优雅,恬静,还汇聚了白族非遗的木雕、甲马。烤茶、歌舞等民间文化艺术特色体验。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品尝着白族特色的私房菜,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图9 酸辣剑湖鱼、炒红油菜。</p> <p class="ql-block">4 晚餐</p><p class="ql-block"> 东巷的小店,吃肉酱卤粉,还点了凉拌树皮树花折耳根。</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餐馆门上都挂满了腊肉、香肠等,就似招牌一样。</p> <p class="ql-block">五、四方街</p><p class="ql-block"> 似一个广场,除兴教寺和戏台外,四周都是店铺。</p><p class="ql-block">1 兴教寺</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是三进院明代建筑群,由门楼、过厅、二殿和大殿三个院落组成,是中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白传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大殿和二殿建筑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和藏密寺院建筑风格影响,属国内罕见;寺内保存的16幅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的绘画艺术瑰宝;2006年,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兴教寺是古代滇藏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古集市的代表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1)寺内景</p><p class="ql-block">图1 门楼</p><p class="ql-block">图3 过厅</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又称二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构建筑,面阁19米,进深16.5米,占地面积313.5平方米。东西进深分五闯,共有42根柱子,多梁多柱,斗拱相扣,每间十三架梁。美梁柱肥硕,气势稳健壮观,斗拱浑厚大方,结构紧凑,简洁古朴,保存完好,独具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大殿)</p><p class="ql-block"> 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建筑,施以斗拱挑檐飞角,副阶檐柱20根,梁柱粗大,整个大殿占地面积261平方米。四周殿壁内外遗存有绘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壁画16幅,极具地方文化特色。这些明代壁画均出自剑川白族画师之手,造型生动,线条精美,是云南最早的佛教密宗壁画,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一脉相承。有雍容大度之美,存唐宋遗风,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大殿内供奉有于2010年5月重塑的五方五智佛像、由北至南分别是东方“阿閑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北方“不空成就佛”、西方“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2)寺内展览</p><p class="ql-block">沙溪文化传承馆</p><p class="ql-block"> 该馆从历史沿革、传统民居富有特色、文物古迹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沙溪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沙溪匠心手作馆(未开放)</p><p class="ql-block"> 陈列展示了剑川木雕、梅园石雕、白族布扎、剑川土陶以及近年研发的部分非遗衍生品。</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壁画</p><p class="ql-block"> 壁画绘于兴教寺大殿四壁,由沙溪甸头禾张宝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绘制。兴教寺壁画均为佛教题材画像,画风与台湾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张胜温画卷》一脉相承,犹存唐宋遗风,充分反映了历史上大理白族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密切。壁画现存二十余幅,包括(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五方佛图》、《逻迦大佛母》、《太子游苑图》等,属国内壁画珍品。壁画摹品曾赴首都展出,轰动京华。</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出的壁画由云南画院于1982年临摹,共展出9幅,均为兴教寺壁画中保存较好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2 戏台</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嘉庆年间(1795-1820年),历代通过多次维修,其建筑独具匠心,结构勾心斗角,精巧而壮观,由三层十四个飞檐翘角歇山式建筑组成,均施以彩绘,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使整个建筑集魁阁、戏台、商铺为一体,在全国也属罕见,是寺登街上标志性的建筑。在马帮行走的年代,戏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古戏,这里人声鼎沸,骡马嘶吼之声、讨价还价之声,晨钟暮鼓之声不绝于耳,使以戏台为中心的四方街成为了马帮与商贾心中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3 店铺</p> <p class="ql-block">六、南宗古巷</p><p class="ql-block"> 背靠戏台,左手侧的巷子,直达南寨门。</p> <p class="ql-block">图6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留痕</p><p class="ql-block"> 在马帮行走的年代,从东寨门一出去就是蜿蜒而过的黑潓江,当雨季来临时,河水泛涨,从玉津桥过来的马帮无法通行回达寺登街区进行交易。马帮只能选择从距离玉津桥最近到达“南古宗巷”的路段上开辟了这条便道,然后再进入寺登街区。由于雨季泥泞路滑,古镇上的人们用沙溪最坚硬的石头,在这陡陂上为马帮铺就了能让负重的马帮行走时不至于倒滑与摔跤的这一段路面。路面上被马帮踩踏得油光发亮的石头与马蹄印迹至今还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七、南寨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代中后期,修建在连接弥沙盐井、乔后盐井、啦鸡盐井、诺邓盐井的马帮进入寺登街的南古宗巷之上。寨门分上下两层,土木结构,二楼是碉堡式的建筑,设有射击与瞭望孔。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上茶叶、盐巴的集散、交易和马帮休息的驿站,往来的马帮、富商和寺登街上的马店成为了匪徒抢劫的重点对象,匪患时时威胁着寺登街上的安全贸易。为了保障往来马帮、商旅的生命财产安全,修建了防御性的南寨门,并派驻兵勇日夜防守。</p> <p class="ql-block">南寨门外</p> <p class="ql-block">南寨门外古道—茶马古道云南省剑川段</p><p class="ql-block"> 剑川段属于滇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末期。解放后,仍然是主要通道。剑川段是由古道、桥梁、寺庙、民居组成的一条文化线路。</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云南省剑川段始于沙溪镇鳌凤村南山脚,止于寺登街北古宗巷,全长约4.2千米,大部分路段为土路。古道宽窄不一,路最窄处宽1米,最宽处宽2.5米。该路段整体保存较好,古道上的文物点包括石鳌桥,沙溪城隍庙,寺登街,东寨门,南寨门,南、北古宗巷,老马店,玉津桥。其中,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p><p class="ql-block"> 此路段在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同仁巷</p><p class="ql-block"> 鳌峰街过东巷路口向前行十余米,向下的小巷,后接北古宗巷。</p> <p class="ql-block">九、北宗古巷</p><p class="ql-block"> 东巷过四方街后右手侧的小巷,巷口是嘬嘬小馆,小巷可到北寨门。</p> <p class="ql-block">岔巷</p><p class="ql-block">图2-3 科贡院</p> <p class="ql-block">出岔巷回到北宗古巷</p> <p class="ql-block">另一岔巷</p> <p class="ql-block">十、北寨门</p> <p class="ql-block">十一、北龙路</p><p class="ql-block"> 出北寨门后右转到本主庙的路。</p> <p class="ql-block">看到土地公公婆婆后转右即本主庙</p> <p class="ql-block">十二、本主庙</p><p class="ql-block"> 寺登村的护佑之神一托塔天王本主。</p><p class="ql-block">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僧仰,是本境之护佑与主宰之神。寺登村本主所塑像的佛教中护法天神毗沙门天王,由于其身穿金色铠甲,披红色战袍,戴绿色宝冠,右手托塔,所以民间传说是托塔李天王。其在佛教中是保护善众的财富、施财的财神老爷,这在敦煌莫高窟壁西中有记录:到了唐代演变成“随军护法,神兵救援”的战神,地处茶马古道交通冲与古集市的寺登村把其塑为本主,就是祈盼其守护寺登村善众的财富、施财与村民,并且还要守护寺登村免生战祸。</p> <p class="ql-block">十三、玉津路</p><p class="ql-block"> 出本主庙后右转沿溪边的路,可以到玉津桥。</p><p class="ql-block">1 街景</p> <p class="ql-block">2 路旁的河</p> <p class="ql-block">3 骑马</p> <p class="ql-block">4 东寨门里手工体验小馆</p><p class="ql-block">图8 传统染料</p><p class="ql-block"> 白族扎染使用的染料为天然的板蓝根、红花、杜仲、大黄、黄芩、紫草等等。</p> <p class="ql-block">5 甲马花咖</p> <p class="ql-block">甲马咖啡馆外</p> <p class="ql-block">咖啡后门的小巷</p><p class="ql-block"> 出小巷就见四方街。</p><p class="ql-block">图1后门</p><p class="ql-block">图5-8 甲马纸又称纸马、神纸,是一种具有东方神韵艺术特色及视觉符号的民间木刻 甲版画艺术。</p><p class="ql-block"> 在白族民间信仰中,天籁原趣的甲马承载着祈福迎喜、穰灾解厄、抱诚祭祀的神圣使命,是人与自然、人与神、人的内心与外在精神世界沟通,关联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媒介、信使。</p><p class="ql-block"> 甲马在方寸之间承载着白族先民对现实生活与心灵世界的所有期盼,是慰藉心灵传承千年的民族记忆,是认识与揭示古老之白族文化自身奥秘的“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十四、先锋书店</p><p class="ql-block"> 过玉津桥后再过一桥,左转上公路行2公里可到书店。我们是搭电瓶车去的,往返2人20元。</p><p class="ql-block">1 路上</p> <p class="ql-block">2 先锋书店</p><p class="ql-block">1)书店</p><p class="ql-block">图8 瓦猫</p><p class="ql-block"> 是云南民间最萌镇宅神兽。是云南民族民间特有的视觉符号,被云南民间视为“守护神灵”。当地人认为它能够镇宅辟邪,吞金纳银,招财招福。</p> <p class="ql-block">2)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3)塔楼及楼上所见</p> <p class="ql-block">十五、夜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去赶集。集市在镇政府那里街道上,人来人往,食品新鲜、多样,汇聚吃、穿、用各种物品。穿行其中,感受逛集的乐趣,还见到一些小时常用,如今少见的东西,如火钳、背兜。</p><p class="ql-block"> 这里市集的历史悠久,还曾有夜市。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调任剑川任州牧的张泓在其《滇南新语》第九篇《夜市篇》中,把茶马古道上的沙溪寺登街热闹非凡的夜市景象进行了如实的描写与记录:“剑处滇之极西,为进藏门户。…… 剑川州之沙溪、甸尾皆有市。悄悄长昼,烟冷街衢,日落黄昏,村人蚁赴,手燃松节,曰:明子,高低远近,如萤如磷,负女携男,趋市买卖,多席地群饮,和歌斗舞,殴斗其常。而藉此桑间濮上(指男女幽会),则彝之陋习也已甚。届二鼓,始扶醉渐散者半……。”</p><p class="ql-block">十六、赶集</p><p class="ql-block">1 路上</p> <p class="ql-block">2 集市上</p> <p class="ql-block">十七、鳌峰路</p><p class="ql-block"> 出集市过镇政府走大路即是鳌峰路,路上有邮局、银行等店铺。行走一百多米,可右转进入东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