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共育桃李——乌海市教师赴京跟岗学习纪实,北京东城区深度学习之旅

美友99078487

<h3>一、启程:以“归零”心态,赴教育之约<br>2025年2月27日,乌海市教育局首批赴北京市东城区跟岗培训的教研员、教师及校(园)长齐聚一堂,带着对教育改革的憧憬与使命感,踏上为期三个月的沉浸式学习征程。东城区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其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是乌海教育提质增效的宝贵资源。<br>学习目标明确:1.理论联系实际:将先进教育理念与乌海学情结合,探索本土化改革路径;2.视导赋能教学:学习东城区教研视导模式,优化课堂诊断与反馈机制;3.以赛促教:借鉴基本功竞赛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4.命题创新:研究新课标下的命题设计,推动评价改革。<br></h3> <h3>二、理论学习:扎根教育改革的“根”与“魂”<br>在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老师们系统学习了“五育并举”“集团化办学”“智慧教育”等核心理念。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研讨,深刻理解了“素养导向”“教学评一体化”等改革方向。例如,东城区“集团化办学”经验为乌海破解校际差距提供了新思路。<br>关键收获:1.教研一体化:东城区“教研员驻校指导+教师沉浸式跟岗”模式,让教研从“空中楼阁”落地为“脚底泥土”。2.数据驱动: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学情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教学,为乌海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范本。<br></h3> <h3>三、实践观摩:课堂革命中的“真功夫”<br>教研员们深入北京市东城区各个中学等名校课堂,参与“大单元学习”“主题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教学实践,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br>课堂亮点:1.深度学习:教师通过“问题链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化学课上以“碳中和”情境串联二氧化碳问题,实现学科育人;2.技术赋能:虚拟实验、AI学情分析等技术广泛应用,课堂效率显著提升;3.视导行动,精准把脉:学习东城区教研员“三维度评课法”——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思维发展度,结合乌海实际优化评课模板;4.反馈闭环:借鉴“诊断-建议-跟踪”模式,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br></h3> <h3>四、以赛促教:基本功竞赛中的“成长密码”<br>在北京市间隔了12年之久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今年又开始了,教研员与老师们又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和情境中。在东城区基本功模拟比赛训练中,教研员们担任评委并参与培训,总结出“三阶提升法”:1.基础夯实:粉笔字、即兴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教师职业素养;2.教学设计:聚焦“大单元教学”“任务群设计”,如语文课以“古人读书智慧”为主题整合多文本,培养高阶思维;3.创新实践:鼓励教师开发“跨学科融合课例”,如科学课结合编程设计“食物链模拟实验”;4.乌海实践:将北京竞赛经验融入本地校本的教研,与本地开展的“基本功大赛”“微课大赛”相结合,以赛促改、以赛促优。<br></h3> <h3>五、命题研究:从“知识检测”到“素养导航”<br>在东城区命题专题培训中,老师们学习到新课标下的命题设计逻辑:1.情境化: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如“社区垃圾分类”主题融入道德与法治试题;2.结构化:设计“基础题-探究题-创新题”梯度,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3.文化浸润:增加传统文化、科技前沿内容,如古诗文鉴赏融入“数字敦煌”案例;4.成果转化:本地教研团队初步构建“素养导向”命题资源库,计划在下学期内开展命题工作小组,辐射全区教师。<br></h3> <h3>六、展望:京蒙携手,共绘教育新图景<br>三个月的学习,是理念的碰撞,更是行动的起点。乌海老师们将带着东城经验,从三方面发力:1.成果转化:提炼“可复制、可推广”案例,如“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模式;2.区域辐射:通过“研究课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3.持续深化:建立京蒙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教研、跟岗轮训。<br></h3> <h3>结语:<br>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乌海市与北京市东城区的教育对话,是智慧的交融,更是责任的传递。未来,乌海教育人将以“躬身入局”的姿态,将所学化为行动,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点亮星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