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雀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小型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貌和活泼的行为而闻名。以下是关于黄腹山雀的详细信息:</p><p class="ql-block">外貌特征 </p><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雀体型较小,全长约10厘米,体重约11克。雄鸟的头部和胸部为黑色,带有金属蓝光,两颊和耳羽有白色块斑,下背、腰部和肩为亮蓝灰色,外侧羽片边缘为灰绿色,三级飞羽具黄白色羽端。雌鸟的额、头顶、眼先和背为灰绿色,后颈斑为淡黄色,飞羽和翅上覆羽的绿缘较显著。幼鸟的羽色与雌鸟相似,但头侧和喉沾黄色,头顶、背和颏、喉及上胸有黑色和黄色的杂斑。</p> <p class="ql-block">分布与栖息 </p><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雀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华北地区的山地,包括福建、贵州、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等省份。它们栖息在海拔350 - 3050米的山地,常见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在冬季,它们会下到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缘疏林灌丛中。</p> <p class="ql-block">习性 </p><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雀是群居性鸟类,除繁殖期外通常成群活动。它们活跃,常在树枝间跳跃穿梭或在树冠间飞来飞去。飞行时发出较高频率的鸣叫声。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直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也吃植物性食物如水果、浆果和农作物种子。</p> <p class="ql-block">繁殖 </p><p class="ql-block"> 繁殖期为4 - 6月。营巢于天然树洞中,巢呈杯状,由苔藓、细软草叶和草茎构成,内垫羽毛、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窝产卵5 - 7枚,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卵任务,孵化期约12 - 14天。雏鸟破壳后,父母共同育雏14 - 16天,之后幼鸟离巢出飞。</p> <p class="ql-block">成鸟</p> <p class="ql-block">保护状况 </p><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LC)物种。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被评为“三有”保护动物。尽管如此,人类过度捕捉仍是其种群下降的原因之一。建议查阅相关保护组织的报告以获取更多信息。</p><p class="ql-block"> 2025.04.10,拍摄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