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海南旅游三:保亭槟榔谷黎族文化村及琼崖古城

童正玲

<p class="ql-block">3月12日,我们决定游览海南保亭的槟榔谷黎族文化村以及一座小型的影视拍摄基地—琼崖古城。</p><p class="ql-block">槟榔谷位于海南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置身于热带雨林,</span>坐落于数万余槟榔树林中。因景区两边森林层峦叠嶂,而中间是一条绵延数千米的槟榔谷地而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槟榔谷的非遗黎苗文化尤为出名特别是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怀着好奇之心,去槟榔谷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2020年海南岛开通了贯通纵横两条中线高速公路,中线高速公路又与环岛高速公路相连接,因而,从五指山出发,到海南各处去都很方便了。我们沿着中线高速公路,去保亭槟榔谷,一路交通真是四通八达,令人感慨万分。而即将到达槟榔谷的一路两边,尽是槟榔树林的翠绿海洋。那有着延绵数千米槟榔树林的槟榔谷,真是名不虚传啊!</p> <p class="ql-block">到了槟榔谷景区门口,入口处那高大威猛的大力神,黎族人特有的图腾崇拜,使得景区充满了神秘和令人敬畏之感!</p> <p class="ql-block">每天景区门口,好客的黎族人都会跳起他们的民族舞,唱起黎族民歌,由他们的头领为来众祈福。他们的热情表演,赢得了所有游客的青睐,这时总会挤满人,拍照观赏,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入口处,坐上游览观光车,将游客直送上槟榔谷黎族文化村。一路上,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绿野仙踪中,茅草船屋时时涌现,既草根又辉煌,一种另类的美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首先必须观赏一下黎族特有的传统民宅—茅草船屋。船型屋的建筑风格是海南黎族人民所特有的,也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千栏式”房屋演变而来的。船形屋分为高脚和矮脚(落地式)船形屋,我想,这座船屋属于高脚船形屋吧。</p> <p class="ql-block">看了黎族船形屋营造技巧介绍,理解了黎族人民采用这样形式房屋的用心和苦心。采用犹如倒扣船的圆拱造型,有利于抵御台风的侵袭;采用架空的千栏式结构,能防湿、防瘴、防雨;采用茅草屋面,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拆建方便,还能防潮隔热。船屋包含了黎族人民极其朴素的生活理念和习俗,也体现了他们应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好大的一棵树啊!一看树名,见血封喉,还真吓人!据介绍,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而且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其乳白色的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痺,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致窒息死亡。可见,有其凶名,必有其凶杀之性。</p> <p class="ql-block">随着人流,在专门为游客提供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宣传长廊中,边看边走,黎族这一非遗技艺,也确实轰动了世界各国的政要,长廊中也展示了各国政要人物来此观摩的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刚走出宣传长廊,就看到有一导游带领一群游客围着一位年长黎族阿婆,原来那阿婆是专门为游客表演黎族传统纺织技艺的。看起来这阿婆年岁也比较大了,却兢兢业业,席地而坐,为游客表演操作那黎族最古老、流传年代最长的纺织设备—腰机。</p> <p class="ql-block">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槟榔谷,设置了很多大型展馆,介绍传扬黎族的非遗文化,游客们都饶有趣味地一一观赏。这展馆是将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黎锦,从纺、织、染直至绣的整个制作过程,都让黎族阿婆们一一表现出来,既生动又感人。人们仿佛跨越时空,来到了远古时期的深山黎族部落,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好。</p> <p class="ql-block">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展馆前台。可以看到,摆放着好多色彩鲜艳,做工精致的黎族传统服饰织物,染成各种颜色的纱线以及精巧别致的装饰品。游客们从中就能感受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精湛和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展馆还用大量的模特造型和图片来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过程。</p> <p class="ql-block">为游客们表演纺织染绣技艺的黎族阿婆们</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纺染织绣展馆,来到了无纺馆。无纺馆中展出了大量用见血封喉树皮编织的黎族传统男女服饰。原来见血封喉还有用作衣料的功用。真是大感意外。</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用见血封喉树皮编织的上衣、裙子和帽子及肚兜。看起来还很精致好看。</p> <p class="ql-block">在无纺馆旁,还有一个非遗小店铺,可以买一些黎族非遗文化遗产物件作为送人礼物或留着旅游纪念。</p> <p class="ql-block">转瞬到了麻纺馆。麻纺织工艺是一项最古老的生产技能,延续时间最长,也涵盖了整个黎族地区,是黎族手工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黎族的麻、棉纺织工业被誉为我国纺织业的一大发明。对我国纺织和服饰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展馆用大量图片展示了黎族人民麻纺织工艺的整个生产流程以及当时所用的工具设施。</p> <p class="ql-block">黎族传统的织锦品种类繁多,尤其是龙被,向以制作精美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黎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被,龙被馆的开放和展出起到了点睛之笔,锦上添花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被馆,无不被众多精美绝伦,色彩斑斓的龙被图样所吸引。细看这些图样,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款式多样。不同用途的龙被,对应于不同色泽,不同图案,甚至龙被上所绣的动物、日、月、文字等纹饰都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这床双龙腾云,双凤嬉球福禄图龙被,还是早清年间的。仔细端详,真被其中细腻复杂的做工,对称和谐的构图,雍容华贵的气质所惊叹!真的是绝世珍品!</p><p class="ql-block">早在几千年前,先民就将“能幽能烛、能显能藏”的龙作为沟通于天地之间、能兴云布雨、和合自然、德洋万方的神灵。龙也是黎族祖先崇拜的图腾,龙被的制作程序很复杂,一般要5–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织锦龙被必须将纺、染、织、绣四大传统技艺融集于一体,是织锦工艺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的稀世珍品。因而,织锦龙被是黎族织锦文化艺术中最为璀璨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也是第一大少数民族,三千年以来,仅靠图腾符号进行文字传播和历史记录。他们把对生活的愿望寄托在一幅幅充满图腾寓意的黎锦上、服饰上乃至建筑上。这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不仅是一种民族符号的传承,更承载了几代人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织在黎锦上的不同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比如,幸福长久图腾是古代黎族人民普遍把青蛙作为“蛙神”来崇拜,所以在黎锦上,青蛙是保佑他们五谷丰登,幸福长久的图腾崇拜的一种。又比如,岁岁平安图腾,是黎族神话故事《大力神》中的大力神,被喻示为万能之神,象征着力量与勇敢,能庇护人们健康平安。在黎锦上,大力神是他们岁岁平安的图腾崇拜的一种。还有爱情满满因《鹿回头》神话故事以鹿为图腾代表爱情等等。</p> <p class="ql-block">黎族和苗族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生存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不断相互包容,相互接纳中融合在一起,因而,精湛的苗银锻造工艺与黎族人民对图腾的虔诚很快结合在一起,因而,实现了集黎苗两族之精华,聚融合传承之精髓的黎纹苗银之工艺。</p> <p class="ql-block">槟榔谷景区展示了黎纹苗银工艺的整个工序流程,尤其是对苗银工艺,一个银器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都是手工打造。可见,当时苗族支系居无定所,族无文字,只有刺绣和银饰成为他们记载历史的主要载体。在当今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亘古未有的考验和洗礼,非物质遗产文化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对于黎纹苗银的非遗文化传承,只有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来唤醒我们所有人的文化传承意识。</p> <p class="ql-block">走在处于山腰间的纯黎族村寨,看着这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树干作支架,用树枝竹竿编制成的墙,再用稻草与湿泥土混合后抹成封闭的墙面,上面盖上茅草,不管是高脚还是矮脚船形屋,外形都像极了船篷,而且是倒扣的船。</span>这些纯黎族传统住宅,这些朴实原始风味的船形屋,在黎族民间竟然传承了数千年。其生命力的旺盛和顽强真是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标注着吉永贵家的房屋。进门口就是一个阳台,有几个木墩作为坐凳。上面挂着一些腌制食物。进门感觉很暗,整个房屋分为三节,都像船舱似的。每一节船舱都有小门相通,但都没有窗户。一进去的那个房间就是客厅,里面有床铺还有火灶,所以,客厅和厨房是合在一起的。再里面就是主卧,有床铺还有主人的照片。再进去就是放各种生产工具、各种其他杂物的地方,上方都挂着腌制腊肉或腌菜。房子虽小,五脏六腑齐全,黎族人民都是在这样的住宅中生息繁衍,经历了世世代代。</p> <p class="ql-block">这一家的两个女主人坐在门口的阳台上正在织着黎锦之类的织物,阳台里一层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纺线,外一层挂满了必须晒干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黎家人的传统织锦和各种传统文创小饰品,做工精细,造型别致,一个个、一件件挂满了他们的工坊,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浏览。</p> <p class="ql-block">很快到了景区出口处,这里的建筑元素,完全是黎族的精神象征。上面倒扣的船形茅草屋,下面五指山男神女神像,两边柱子上雕刻着各种黎族人民世代崇拜的图腾,这些图腾,诸如青蛙,大力神等都为他们顽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各种自然灾害,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景区出口处真是太美了!黎族特有的建筑形式,特有的图腾崇拜风格融合在一起,那大力神的形象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站在长廊上回顾四周,那些草木雕花,茅草圆顶,倒扣船屋,更有那神秘、精彩纷呈的黎族图腾……眼前的美景延绵不断,既震撼又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么盛大的表演剧场。进剧场看表演要买票,我们原来不知道,所以没法进去近距离观看,只能在外围看一下了。即使在外围看,也觉得十分精彩,难怪里面都是满座。</p> <p class="ql-block"><i>看到有好多个波隆田,原来波隆是黎族语表示吉祥好客的意思。这些波隆田都放置有很多桌椅,还有烧烤以及做其它饮食的炊具和餐具,原来是饭店或其他点心店,可供游客在此饮食或休闲吃些点心等。坐在这些波隆田中,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周围美丽如画的建筑,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i></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么大个的果实,原来以为是榴莲,一问当地人,才知道这是菠萝蜜。想不到菠萝蜜竟然有这么大,当地人说,菠萝蜜一个可以长到几十斤,比榴莲还要大。</p> <p class="ql-block">回到来时的进口出景区。</p> <p class="ql-block">不仅黎族人民崇拜龙,整个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槟榔谷,来此一游真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琼崖古城位于海南保亭县什玲镇大田村的G361国道边。这里原本是当地一座废弃的小学,为了拍摄反映琼崖革命题材的大型电视剧《琼崖浴血》,由恩祥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投资修建,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时间,于2014年兴建完成,改造成了影视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进城门不远,就看到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司令部》,这是当时拍摄的电视剧中的场景,现在已经是办公区域,不能随便入内。</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大门,方觉这真的是一座空城。当年电视剧拍摄完成后,影视城就被保留了下来,可是,还没有后续其他的影视剧组来取景,所以整个城静悄悄的,游客也很少。</p> <p class="ql-block">整个影视城也即琼崖古城比较小,游览时间半小时左右。虽然如此,可这里永远是一个令人感到神秘而又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琼崖古城还是电影《消失的她》的取景地,其明清建筑风格与黎族文化的完美融合,显示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相信,待到其他影视剧组来临时,这琼崖古城又将迎来新的辉煌,他们会根据剧情需要,重新布景,走时再恢复原貌。这样周而复始,使得琼崖古城历经风雨洗礼,也就真正成了人所皆知的琼崖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