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抄公”到教育生活的书写者,让思考在笔尖绽放

美惠女神(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从"文抄公"到教育生活的书写者:让思考在笔尖绽放</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同仁:</p><p class="ql-block">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殊的阅读经历。十五天前,我翻开了唐文红校长的《所遇美好皆教育》,带着满腔热情,我像一位勤勉的"文抄公",将上篇"美好之思"的11个观点、中篇"美好之行"的12个观点、下篇"美好之智"的11个观点一一摘录。十五天后,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脑海中却空空如也。这种"抄而不化"的阅读方式,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什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又该是怎样的路径?</p><p class="ql-block">唐文红校长的文字给了我启示。她教会我们"浪费时间"的价值,告诉我们"认真对待玩耍"的意义。这些观点之所以打动我,不仅因为它们新颖,更因为它们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教育直觉。但摘抄远非终点,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场与作者的对话,一次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实验。我开始尝试将这些观点带入我的课堂: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探索的时间,重新设计课间活动,观察这些改变如何悄然重塑着教室里的氛围。当理念落地为实践,当实践又升华为文字,这样的循环才是真正的内化过程。</p><p class="ql-block">史铁生说"为了不自杀而写",唐文红校长则是"为了存档美好而写"。在宜家采购时,她思考校园布置的美学;在理发店,她从"了解每一根头发的想法"联想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些日常片段经过教育者思考的淬炼,都成为了闪光的文字。我常常抱怨没有写作素材,是因为我忽略了教育生活中那些生动的细节:那个总是不交作业的孩子最近的变化,班级里突然流行起来的小游戏,家长会上一个意外的对话......这些不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学生越"调皮",故事越丰富;教育越"棘手",思考越深刻。</p><p class="ql-block">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更应成为文字的驾驭者。唐文红校长身为校长,她的视角宏观而系统;而我作为一线班主任,则拥有最鲜活的教育现场。"一事专注,便已动人;一生专注,更是深邃。"写作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方式。当我们将日常的观察、尝试、反思诉诸文字,我们实际上是在构建自己的教育哲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些看似琐碎的班级管理问题——如何转化"糟糕"班级、如何创意布置教室、如何引导学生健康交往——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都值得被认真记录和思考。</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分享:一位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要翻越高山去远方。面对黑暗、险峻的山路,小和尚充满恐惧:"师傅,我们会不会迷路?能不能到达?"老和尚回答:"看好脚下每一寸土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我们就能抵达远方。"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的远方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一天的实践中;写作的意义不在发表,而在帮助我们"走好脚下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我想,今后我不会再做简单的"文抄公",而是要成为教育生活的书写者。当我开始记录自己的尝试与反思,那些被文字定格的时刻,终将串联成我独特的教育旅程。相信有一天,我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神奇飞书》,让平凡的教育日子,因思考而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