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1号,南临解放西路,北临中兴路,坐落于长江江畔。</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重庆是入川门户,陆路水路两栖交通便捷,往来商贾也多在此停留中转,因此彼时下半城至朝天门一带是繁华之地。此时,十八梯至上半城一带相对偏僻,军队教场设立在附近,现复旦中学的大门位置,便是那时教场军营门口所在地。随着商贸繁荣,人们也开始在上半城安居乐业,十八梯作为连接上下半城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5日,在日机持续五小时多“疲劳”轰炸中,十八梯、演武厅和石灰市防空洞隧道发生了避难者窒息践踏伤亡惨案,遇难者约2500人。酿成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惨案”,又称“六·五大惨案”。</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以解放碑步行街为代表,重庆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而曾经繁华的十八梯却逐渐沉默。</p> <p class="ql-block">李子坝轻轨穿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正街39号,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个重要站点。这里是国内首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高架车站,轻轨列车从商住楼的6至8层穿行而过,而居民的生活区域则完全不受影响。这种动静结合的设计,既保证了交通的便利,又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许多游客第一次看到轻轨穿楼而过时,都会惊叹不已。这种独特的交通与建筑融合的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科幻电影之中。一位游客表示:“每次看到轻轨从大楼中穿出,都感觉像是在做梦,太神奇了!”李子坝轻轨穿楼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与设计,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城市精神。重庆以其独特的地形和创新的城市规划,将交通与建筑完美融合,展现出这座城市的魔幻与活力。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座“网红车站”中感受到重庆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51年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决定,筹建一座能够容纳数千人集会的大礼堂和一个附设招待所,并随即形成文件下发到重庆地区的各设计部门。据此任务书,先后形成10余个设计方案,其中5个正式送审,均未获通过。</p> <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上旬,张家德正式代表西南建筑公司设计部呈送大会堂设计方案;7月,行政区正式作出决定:西南军政大会堂工程采用张家德工程师设计方案,并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工程处,任命张家德为总工程师,负责主持大会堂工程设计和施工;8月,张家德正式到任。</p> <p class="ql-block">1954年年初,大会堂主体工程竣工,进入场地整修和室内陈设布置;4月,大会堂更名为大礼堂,正式交付使用,贺龙同志亲笔题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p><p class="ql-block">1956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仿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对比强烈,布局严谨,古雅明快。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圆形的主体建筑正前方还有一排精致的门楼,其外观似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故有“小天安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和白公馆是解放前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两座监狱,地址在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麓,除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墓外,还包括渣滓洞、白公馆,梅园,杨家山、步云桥等方圆二十多华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操守、宁死不屈,展现了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原名白岩场,也称龙隐镇,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磁南街1号。</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得到飞速发展;1958年后,随着水运交通逐渐萧条,古镇日渐衰落;20世纪末,凭借古镇旅游潮流,磁器口古镇又再次得到发展。它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古镇上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磁器口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古镇的主要景点有翰林院、钟家院、宝善宫、宝轮寺、黄桷坪牌坊等。</p> <p class="ql-block">“两江游”是一个巧妙地将重庆的山水与闻名天下的重庆风景相结合而成为城市名片;是一个让外界直观、立体、动态、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认识重庆、展示魅力重庆的最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重庆WFC会仙楼观景台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88号环球金融中心73-75层的高空观景台,于2017年6月8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重庆WFC会仙楼观景台,完美呈现会仙楼的前世今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会仙楼观景台即是重庆第一个高空观景台,WFC会仙楼观景台目前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露天观景台,被誉为“重庆之巅”。</p> <p class="ql-block">WFC会仙楼观景台俯瞰两江交汇、大剧院、南滨路夜景、一棵树观景平台、两江游轮、山城立体夜景等重庆核心的城市景观,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重庆独有的地理奇观、追寻属于重庆的文化符号,绽放重庆的城市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