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的使者〝毛毛狗”</p><p class="ql-block"> --郑旭东</p><p class="ql-block"> 三月,春姑娘用纤纤细手拽着暖阳老爷爷,一溜烟地跨过山海关来到了东北。</p><p class="ql-block"> 黑土地还在冰雪里睡回笼觉,甭管它愿意不愿意,风儿大大方方连拉带扯地掀开它的被角,拽它起床,换衣服,梳妆。</p><p class="ql-block"> 瓦蓝的天空,温暖的午阳,和煦的春风,让沉寂了漫长一个冬天的东北大地在苏醒,虽然,还不时地伸伸懒腰,打几个大哈次,但是,万物生灵在春阳下已经萌动。</p><p class="ql-block"> “毛毛狗”,学名叫柳毛狗,是柳树的花,它形状似卧在柳枝上小狗状,老百姓给它起一个爱称叫“毛毛狗”,有宠爱之意。它是在北方树林里最早让人们见到春天的胎痕,所以又称之为春天的使者。</p><p class="ql-block">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是东北气候的规律。每年到了这个节气,冬天已经慢慢地遁去,初春刚刚开始,江河的岸边有了沿流水,河道里冰水交叠,融水的声音叮咚作响。虽然,斑斑点点的残雪还覆盖草原,树林中的桦树、柞树、杨树还是光秃秃没有长出叶子,唯有生长在岸边的各种柳树,已经显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这种柳树,老百姓都叫柳毛子,因为它高一般不会超过两米,颜色有的呈酱紫色、有的呈绿色,粗的如大拇指、细的如筷子般,它们和参天的大树相比,当然是如毛一样的细小了。柳毛子虽然貌不惊人,可是,春天送给人们最早的绿意。当冰雪刚刚融化以后,从柳树的枝条上便会钻出许多灰白色的、毛茸茸的小骨朵、整齐的排列着,像一只只小狗匍匐在树枝上,在微风中摇弋着,这是北东森林冬天离去的果实,是初春最早盛开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柳树是大众的树种,品种多,适应性强,什么土地都能够生长,根据树种的不同,“毛毛狗”也都不一样的。人们最早见到的是河边树上的毛毛狗,冰冻了一个冬天的河流,在沿流水的催促下,由河边开始向中心化冻,长在岸边的柳丛里的毛毛狗,在春风中慢慢地露出来身影,在柳枝上绽开灰色的花。</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上山挖野菜孩童从“毛毛狗”那里嗅到春天的信息,他们用胖乎乎的的小手撸下一把“毛毛狗”装在兜里,同小伙伴打闹的时候,趁对方不注意,一古脑塞进脖领子里,男生倒不怕,女生吓得哇哇叫。</p><p class="ql-block"> 野柳大多都是长在泥洼地上,野柳树高大些,枝干虬曲,很像历尽沧桑没有力气的老人一样,人老心红,野柳的“毛毛狗”花开得鲜艳,有曲别针那么长,颜色浅绿嫩黄,花蕊的颜色有粉红的、朱红的,特别地喜欢人。还有一种是长在山路旁的山柳,它的“毛毛狗”是毛茸茸金黄色的圆球状花,很特别,很打眼。</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二月二”以后,为了给家多积攒夏天烧火的柴禾,穿上棉胶鞋、拿着镰刀、打好绑腿,腰间扎上一根绳子,拉着自制的小爬犁就去柳条通捡柴禾。柳条是不能割的,那是集体的财产,我们捡的是干柳条枝或者割柳条丛中的蒿杆。</p><p class="ql-block"> 每当干这种活时候我们最兴奋,因为在面前,柳枝柔顺枝条泛着红晕,一个个“毛毛狗”趴在上面悠闲地荡秋千,仔细端详,还有一种嫁女羞红的感觉。微风中柳枝牵着“毛毛狗”在摇动,不时地亲吻着我们的脸颊,很痒,很温柔,也很舒服。休息的时候,翘首一下周围大地,在暖阳的下,一种辽阔寂静中滋生着一种律动,不时地在心尖上划过,一种独到的春之情愫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毛毛狗”在雪的融化声中,丰盈着,当春天的信息已经洒在原野上,它悄无声息地幻化成灰白的絮花随风飘洒,在闹春农民的周围跳舞。</p><p class="ql-block"> 在远方,柳絮飘在红彤彤的拖拉机上,犁铧搅腾起了一层层热浪,黑黝黝的土壤埋下饱满的种子。近处,柳絮落在放羊的老汉烟锅里,他高兴地鞭儿甩个回响,柳丛中惊飞了奔跑的野兔。淘气的孩子折下柳条,撸去刚刚出芽的绿叶,轻轻地用手一拧,拽下树皮里白白的木棍,做成柳笛,吹起《春之曲》……</p><p class="ql-block"> “毛毛狗”,不是花的花儿,它没有蓓蕾,也不含苞怒放,更没有花枝、花叶,人们往往忽视它的存在,把它列为另类。但是,它从来不计较什么,每年都是在经过冰雪洗礼后,第一个牵住春姑娘的手,人们看见它,就知道了春姑娘已经来了,当大地有了绿色,充满了生机,它却化作花絮高飞到远处。</p><p class="ql-block"> “毛毛狗”啊,我明白了,怪不得人们那样宠爱你呢!因为它是俏</p> <p class="ql-block">郑旭东:</p><p class="ql-block">黑龙江乡土作家,以其对东北农村风土人情的描绘而闻名,作品如《东北风情》和《郑旭东散文集》等,描绘了东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民俗习惯和自然风光。此外,他还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并担任呼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p> <p class="ql-block">壕沟里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郑旭东与他的黑土地情书</p><p class="ql-block"> 林 娘</p><p class="ql-block"> 当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当越来越多的乡村记忆被钢筋水泥掩埋,郑旭东固执地蹲在那条童年的壕沟旁,用文字为黑土地谱写着一曲曲深情告白。他的笔触下,那些打雀儿、挖菜、打柴火、藏猫儿、放猪的童年游戏,不是简单的怀旧符号,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农耕文明的诗意凝视,是对即将消逝的乡村记忆的抢救性挖掘。在文学日益精英化、都市化的今天,郑旭东坚持书写农村题材的创作姿态,恰如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守护着中国文化的根系与血脉。</p><p class="ql-block"> 壕沟是郑旭东文学世界的核心意象,也是理解他创作哲学的关键密码。这条看似普通的土沟,实则是乡村生活的微观宇宙——"背风儿"时感受自然的庇护,挖野菜时体会土地的馈赠,藏猫儿时领悟童真的智慧。郑旭东对壕沟的深情,本质上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眷恋与捍卫。在他的笔下,壕沟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神秘通道。当城市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时,郑旭东通过文字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打雀儿"需要观察鸟类习性、"放猪"需要掌握动物心理的纯真年代,展现了一种与自然深度对话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 郑旭东的农村书写具有强烈的文化人类学价值。他笔下的黑土地不是浪漫主义的想象产物,而是经过长期生活浸泡后的深刻观察。他记录的打柴火技巧、野菜辨识方法、猪群管理经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耕知识体系。这些内容在当代年轻人眼中或许如同天书,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集体智慧。郑旭东的文学创作无意中承担了文化传承的使命,他的文章成为连接城乡、贯通代际的特殊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对地方性知识的坚守与传播,实际上是对文化同质化趋势的一种温和抵抗。</p><p class="ql-block"> 更为难得的是,郑旭东的乡村叙事避免了两种常见陷阱——既不是居高临下的猎奇式描写,也不是美化成风的田园牧歌。他笔下的农村生活有着粗粝的真实感:背风时的刺骨寒冷、打柴时的体力透支、放猪时的枯燥乏味,这些都被如实呈现。然而正是这种不回避苦难的诚实,反而让文字中偶然闪现的温暖更加动人——可能是壕沟里突然发现的一窝鸟蛋,也可能是劳作归来时母亲准备的一碗热汤。这种辩证的写作态度,使他的作品既有泥土的芬芳,又不乏思想的光芒,构成了对乡村生活的立体呈现。</p><p class="ql-block"> 郑旭东坚持农村题材创作的当代意义,远超文学本身。在城市化率已超过60%的中国,许多年轻人正在经历着"不知稼穑之艰难"的文化断乳。他们对食物的认知停留在超市货架,对自然的理解局限于公园草坪。郑旭东的文章恰如一剂解毒剂,帮助都市人群重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他笔下那些具体的劳作场景、生动的动物形象、变化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对虚拟化生存的有力矫正。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危机、倡导可持续发展时,郑旭东作品中蕴含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传统生态智慧,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思想资源。</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史维度看,郑旭东继承了萧红《呼兰河传》、沈从文《边城》以来的乡土文学传统,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面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空心化的现实变革,他的写作既是对消逝世界的挽歌,也是对可能未来的探索。那些看似个人化的童年记忆,实际上折射出整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集体困惑:我们如何在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不切断与土地的精神脐带?郑旭东没有给出简单答案,但他通过持续不断的创作暗示:真正的进步不应以彻底否定传统为代价,而应该在记忆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p><p class="ql-block"> 郑旭东的壕沟终将被时光抚平,但他用文字构筑的精神壕沟却可能长久存在。这条沟壑不是分隔的象征,而是连接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在这个意义上,郑旭东的坚守已超越个人文学趣味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封寄往未来的黑土地情书,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那些塑造我们灵魂的壕沟、田野与四季轮回。而这,或许正是郑旭东文学创作最珍贵的当代价值。</p><p class="ql-block"> 2025、4、18</p> <p class="ql-block">王春阳:笔名林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哈尔滨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联合会读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7年荣获中国作家在线“云天阁黑茶杯”年度最具影响力作家。出版了散文集《人间春色》、《人生至味》等著作。兼《萧乡文学》文学顾问,“作家在线”签约作家。</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郭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