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695753</p><p class="ql-block"> 八月是塞外草原最美的时光。游毕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我们驱车北上近200公里,游览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27岁的清圣祖康熙皇帝为"肄武绥藩",亲自北巡踏勘选址,在冀东北和内蒙古接壤处,圈定一块平均海拔1500米、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皇家狩猎场,名为木兰围场。</p><p class="ql-block"> 从康熙到嘉庆的140年,皇帝每年秋天都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此射猎和练兵,史称“木兰秋狝”(皇帝外出打猎,春叫“搜”、夏为“藐”、秋称“狝”、冬谓“狩”)。至清高宗乾隆时,木兰围场已是皇帝秋狝、避暑、练兵和加强与蒙古各部联系之地。</p> <p class="ql-block"> 木兰围场如今面积2510平方公里,自然景色优美,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游览了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span>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和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御道口:草原与遗迹交织</b></p><p class="ql-block"> 御道口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是清朝皇家猎苑的核心区域。在这块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草原和森林相互融合、与历史遗迹相互交织。</p><p class="ql-block"> 当年,康熙大帝西巡去多伦盟会蒙古王公,途经此地骑马练兵,御道口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进入御道口,汽车慢慢行驶,窗外壮美的草原美景就跃入眼帘:天空湛蓝,白云飘浮,林海层叠,草场碧绿,野花烂漫,湖水清澈,羊欢马奔……第一次来到草原的我们,不禁惊叹:草原,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踏着斑驳的石板路,沿着清代御道北行。这条始建于1681年的皇家驿道,曾见证过康熙、乾隆盛世最辉煌的岁月。御道旁的古树虬枝盘结,树皮上深深的沟壑,或许还藏着当年御前侍卫栓马痕迹。</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环顾四野,草场如茵,山峰如簇,碧水如镜,森林如海,羊群如云,宁静和谐、色彩斑斓,仿佛人在一幅泼墨挥就的山水画之中。</p> <p class="ql-block"> 御道口人文底蕴深厚,留有不少皇家遗迹。史载,康熙帝秋狝曾先后猎杀过135只老虎。为此,他下令在此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命名为“杀虎台”。月亮沟有块乾隆帝亲自撰文的御碑——“虎神枪记碑”,刻录了他1752年秋狝时用虎神枪射杀猛虎的经过。想去看看,可惜路远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还珠格格》、《如懿传》、《康熙皇帝》、《江湖奇侠传》等许多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逛到被誉为塞北“香格里拉”的桃山湖景区。相传,当年康熙帝巡幸至此饮马,见湖形似寿桃,遂赐名“桃山湖”。</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湖边,静静地凝视桃山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白桦林的倩影;湿地水草丰美,鸿雁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惊醒了沉睡的倒影,美得令人窒息。那湖岸边残存的石砌码头,或许就是当年御舟停泊处,如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p> <p class="ql-block"> 仰望康熙持枪骑马的塑像,踏在康熙曾经骑马练兵,秋狝打猎的土地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浮现出康熙大帝率官兵在这片草原上策马奔驰,持枪挥剑,弯弓射箭的英姿,回响起交织在一起的马蹄声、号角声、刀枪声和欢呼声,那是何等的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住进了草原上的蒙古包。包内面积十多平方米.,设施十分简单。第一次体验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感到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月光皎洁,草原一片静寂。透过蒙古包顶的圆形天窗,看着泻进的月光,听着包外阵阵的虫鸣,感受着草原之夜的宁静。这时,远处传来悠场的马头琴声,时而激越如万马奔腾,时而低回似溪水呜咽。睡不着,将耳机插入手机,欣赏“世界著名小夜曲”《草原之夜》,默默地领会歌曲的意境,仿佛与三百年前守夜的八旗士兵听着同样的草原夜曲。</p> <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走出蒙古包,伸伸懒腰,吸吸新鲜空气,静静地等待日出。突然,一轮红日跃出地平线,草原一片金色。晨曦中,远处的马群和羊群正在草地上悠闲地低头吃草,勤劳的牧民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塞罕坝,荒漠变绿洲</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塞罕坝,全称塞罕达巴罕色钦,蒙语意为“有河源的美丽高岭”,面积1400平方公里,曾是皇家猎苑一部份。</p><p class="ql-block"> 跨过山门,经过防火登记,我们进入塞罕坝。</p> <p class="ql-block"> 塞罕坝给人的印象是树多林茂,满眼绿色。穿过一片片高大挺拔的白桦林、走过郁郁葱葱的落叶松林,林海松涛为我们遮挡了烈日的灼烤,送来了夏日的清凉和天然氧巴的清新空气,使人倍感惬意与舒适。</p> <p class="ql-block"> 但在60多年前,塞罕坝却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漠。历史上,塞罕坝“千里松林”。但从清同治二年(1863年)起,因过度开垦伐木;抗战时期又遭日军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塞罕坝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退化为一望无际的荒漠。木兰围场的面积也不断萎缩。</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一支369人的队伍,拉开了塞罕坝绿化造林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 他们“天当房,地当床,草滩窝子做工房”,以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艰苦创业。从1棵树开始,经过三代人6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建成141万亩林海,森林覆盖率达75.2%,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筑起了一道守卫京津冀生态的“绿色长城”。</p> <p class="ql-block"> 滦河,蜿蜒曲折,是河北与内蒙的分界河。穿越一片湿地,踩着松软的绿草,我们追寻滦河源头。终于在七星湖畔的小河边找到一块写有“滦河源头”的石碑,地下一股清泉汩汩涌出。弯腰用双手捧起泉水喝一口,甘甜清冽。猜想当年清帝皇家狩猎队伍途经此处,定然也在滦河源头汲水烹茶,栓马休息吧。</p> <p class="ql-block"> 一座七层八角,形似西安大雁塔的宝塔巍然矗立在海拔1780米的高坝上。它是塞罕塔,既是森林防火的瞭望塔,又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登塔极目远眺,但见草场茵茵,湖泊点点,山峦重重,林海茫茫。我们感叹人类的伟大和自然的壮美,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高原荒漠才能湼槃重生,再现林海绿洲。</p> <p class="ql-block"> 眺望塞罕坝北麓,那里有当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古战场遗址,其舅父在此战死,见证了金戈铁马,壮士悲歌。那里有“亮兵台”,是康熙检阅战胜噶尔丹后得胜将士的地方,为一块松林环绕、突兀而起的孤立巨岩。这里也留有清仁宗嘉庆皇帝最后一次秋狝的足迹。那时,60岁的嘉庆帝目睹日渐凋零的围场,回想先帝们纵横驰骋、开疆拓土的辉煌,如今却国力衰退、内忧外患的困境,心潮起伏,久久伫立……</p><p class="ql-block"> 战马嘶鸣远去,朝代早已更替,唯有茫茫林海依旧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历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塞罕坝分布着不少湿地和湖泊。我们游览了其中两个。七里湖环抱于青山、松林之间,湖水平静如镜,倒映着天上的流云,犹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草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亮湖形如弯月,湖水幽蓝深邃,阳光下波光闪烁,美得惊艳。这个湖面6000多平方米的高原湖泊,犹如弯弯的月亮镶嵌在草原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松洼:草原中的风电场</b></p><p class="ql-block"> 离开塞罕坝,走进木兰围场最北部的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大兴安岭南部余脉与燕山山脉北端汇合结节处,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是木兰围场中面积最小、原始草原生态系统保存最好、风景最美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 红松洼其名,来自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形象概括。一是这里生长着大量珍贵的红松,二是这里有众多的低洼地与草原交织的独特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与塞罕坝、御道口不同的是,在原生态的红松洼,一台台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的风机叶片随风旋转。利用地理、气象优势,在高原草甸上发展绿色能源,成为红松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这个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有237台风力发电机,年发电近50亿千瓦时,接入国家电网可供约2230万户普通家庭用一年。</p> <p class="ql-block"> 塞外的风,裹挟着草原的清香,吹散了夏日的暑气。我们穿过繁茂的红松林,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来到红松湖畔。</p><p class="ql-block"> 放眼湖面宽阔,湖水透明,波光粼粼,静谧迷人。湖岸红松林环绕,像守护红松湖的卫士。层叠起伏的山丘,像保护这片净土的长城。我们坐在湖边的石块上,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感受当年清帝与王公大臣、八旗官兵在此秋狝射猎练兵,赏景休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上红松洼的最高点俯瞰这片净土,蓝得透明的天空下,连绵的峰峦、广袤的草原、盛开的野花、茂密的红松林、清澈的湖泊湿地、成排的白色风电机,一切都天衣无缝地融合成一起,一切都保持着红松洼原始的生态面貌。</p> <p class="ql-block"> 再向北遥望,围场境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秦始皇修筑的秦长城遗址,以及战国古城遗址等古迹,见证了古代的战争与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木兰围场,草原与绿水互织、森林与山峦相连、历史与人文交融。如今褪去了昔日皇家猎苑的威严,成为塞外旅游的胜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呈现出和谐美丽、纯洁无瑕的自然画卷。感怀之余,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昔日皇苑盛名传,猎场风光岁月迁。</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八月经霜青草翠,御途绽蕊赤花妍。</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塞罕林海千层浪,御道山原万点烟。</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最是红松洼里秀,追怀昔景意长绵。</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 一一七律·游木兰围场感怀<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背景音乐:李双江《草原之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