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声声入耳的沱江波涛时刻叩响着故乡的门窗,这可不是沈从文著名小说《边城》中的那条“白河”,他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对自然山水的钟情留恋,以及家乡人民的纯扑善良一并倾注的是另一条江,当时的川湘界河∽∽清水江,离凤凰还有百余公里呢。这里曾留下青年沈从文的串串脚印,小说中翠翠、爷爷、傩送、天保,那一个个至深的形象仍然鲜活,今天追随他的足迹,还能重温百年前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吗?</p> <p class="ql-block"> ▼这正是来边城的每位游客心中的情结,地处湘西的花垣县茶峒古镇,2005年已正式更名为“边城”,以缅怀沈从文先生对这片热土的至爱,以及他为边城后人洒下的浓蔭。</p> <p class="ql-block"> ▼跨过清水江上的茶洪大桥,江的另一边就进入了今天的重庆。</p> <p class="ql-block"> ▼重庆秀山县洪安古镇也打起了“边城”牌,它与湖南边城隔江相望、陆桥相通,来边城的游客两边都不能错过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南茶硐古镇</b></p> <p class="ql-block"> ▼茶峒建镇始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茶峒”之名为苗语,意为“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在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居地的湘西,汉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所以《边城》中,翠翠的恋爱也就有了两种方式,一是与傩送苗家方式的自由相恋,一为天保请人提亲的汉人方式。</p> <p class="ql-block"> ▼这艘拉拉渡小船虽为模型,早已成为一种精神标识,它悬挂在清水江畔的茶峒侧,在《边城》中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翠翠与爷爷的生活方式,是翠翠与傩送的初识场景,也是他们情感的维系纽带。</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三省,三省闻鸡鸣”,悠悠清水江源自贵州梵净山,流到此地将湖南花垣边城镇、重庆秀山洪安镇、贵州松桃迓驾镇紧密相连。一脚踏三省的界碑就如一只巨大的脚印,引得打卡拍照的游人自觉排起了长队,“边城”並不被边缘化,所到之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清代名人章恺曾有诗云:“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典型景象。</p> <p class="ql-block"> ▼清水江潺潺而流,成为湘渝之分的界河,一样的风景、相同的风情,难以将两地区分。两岸的吊脚楼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宛如一幅美好无比的水墨丹青。</p> <p class="ql-block"> ▼清水江,母亲河,千百年来滋润着两岸百姓,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文化。清水江更见证了无数民众的故事,沈从文就此汲取灵感,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孕育了著名小说《边城》。</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是清水江特有的渡河方式,用一根长长的铁缆固定在河岸两端,渡船通过铁环相扣在铁缆上,艄公使用带凹口的木棒在铁缆绳上拖拉前行,在两岸往返。这种渡河方式不仅方便了三省边民的交往,也是《边城》中的标志场景。</p> <p class="ql-block"> ▼今天拉拉渡依然在湘渝间往复,掌舵的艘公也不再是“爷爷”和“翠翠”,横渡清水江的是一群群化费2元船资特意体验“拉拉渡”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庆洪安古镇</b></p> <p class="ql-block"> ▼茶洪大桥洪安桥头建有牌坊,号称“渝东南第一门”,过去为湘川两省界分,1997年重庆直辖后,顺理成章成为湘渝之分了。</p> <p class="ql-block"> ▼洪安老街全长约千余米,是三省边民农副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当地人将其称为赶“边边场”,每逢赶集之日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如今情况已变,边民再多也要淹没于游人的洪流中了。</p> <p class="ql-block"> ▼“三不管岛”为一座四面环水的无名小岛,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和当时的四川。每当发生矛盾无法化解,便相约到岛上械斗解决,三方官府概不过问。久之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当地民众和客商又称之为“景阳岗”。</p> <p class="ql-block"> ▼两江相汇处的“三不管岛”被碧水环绕风光旖旎,又建廊桥与陆地相通,坐拥拉拉渡渡口之便,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过去了断是非恩怨的三不管岛,如今是渝、湘、黔边区最大的餐饮住宿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 ▼洪安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区,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洪安为入川第一站。这座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正面刻有邓小平题词“走向大西南”,三棱形的碑身分别代表接壤于此的重庆、湖南、贵州三地。</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刘邓大军沿渝湘公路入渝,解放军先头部队由此攻占洪安,与从川北入境的贺龙部队遥相呼应,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11月7日,秀山县城得到解放。11月31日,刘邓首长进驻洪安,驻扎在拉拉渡码头边的复兴银行内,这里遂成为解放大西南的二野司令部驻址。</p> <p class="ql-block"> ▼ 解放洪安时,国民党守军烧毁了茶洪大桥,清理了周边的所有渡船,导致解放大西南的大部队难以快速过江。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送木板、扎木棑,解放军工兵部队建起了可供四人並行的大浮桥。前后七天时间顺利通过了数千辆军车、数十万大军,2011年特建渡江亭纪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等一城烟雨 渡一世情缘</b></p> <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的大型森林实景演出剧《边城》,是这次边城之旅的另一场文化大餐,演出主题“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是等一城烟雨?还是那一世情缘?看了演出再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它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如抒情诗般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展陈出湘西的美丽山水,人民的善良纯朴。</p> <p class="ql-block"> ▼《边城》时长80分钟,分为身世、初萌、端午、灵犀、魂诉、渡缘六幕,以现代声光电技、原生态歌舞艺术,再现了百年前的湘西苗族少女“翠翠”和湘西青年天保、傩送兄弟俩之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整个剧情贯穿着对纯美爱情和至善人性的倾情歌颂。</p> <p class="ql-block"> ▼翠翠在等,她坚强的等,那个为她歌唱的人,那个她心爱的人,等她一世的情缘,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