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行

凯歌

摄 影:凯歌<div>制 作:凯歌</div><div>背景音乐:歌曲《走进太行》</div> <p class="ql-block">  走进太行,仿若闯入了一幅气势恢宏又细腻动人的山水长卷。随着脚步挪移,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p><p class="ql-block"> 太行大峡谷,地势奇绝险峻,断崖拔地而起,直指苍穹;湍急的溪流在台壁间奔腾,飞瀑如白练垂挂,气势磅礴;而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挂壁公路,宛如一条巨龙盘悬在半空,是人类用智慧与勇气,在绝壁上书写的壮丽诗篇;更有那被誉为 “人间天河” 的红旗渠,凝聚着林州人民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以血肉之躯,诠释了 “人定胜天” 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巍峨雄浑,每一道褶皱,都镌刻着岁月的沧桑;这里的水,灵动清澈,潺潺流淌间,讲述说着昨天和未来。</p> ▼<b>太行大峡谷:</b>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乡,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这里群峰巍峨、峡谷深邃、飞瀑流泉交织,自古便有 “北雄风光最胜处” 的赞誉。 ▼刀削般的崖壁,刻满了亿万年地质运动的褶皱,在苍穹下站成永不褪色的威严。 太行大峡谷,春有花瀑竞艳,夏有绿荫蔽日,秋有红叶燃山,冬有冰瀑凝玉 。 四季轮回,每一幅画,每一个景,都被时光精心调色,待游人踏足解锁。 ▼景区内大巴车站点,乘车前往桃花谷。 ▼<b>桃花谷</b>是太行大峡谷的核心景点之一,是谷中之谷,全长约 4 公里,海拔约 800-1736 米,高差近千米。一条桃花溪水贯穿整个峡谷,形成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 的灵动画卷。 ▼<b>黄龙潭 </b>是桃花谷的精华所在,以其清幽的潭水、磅礴的瀑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被誉为 “太行山水的精华缩影”。 ▼黄龙潭潭面面积约 2300 平方米,潭水由峡谷溪流汇聚而成,潭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色彩斑斓,悬潭四周高崖围合,犹如置身于一个葫芦中。 ▼<b>飞龙峡</b>是桃花谷中一段蜿蜒曲折的峡谷水廊,长度约 300 米,就像一条匍匐而行的巨龙置身谷底。周围岩石形状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建筑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飞龙峡的溪水在峡谷中流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水潭和溪流。游客可以在溪水中嬉戏、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清凉和美丽。 ▼<b>日月流泉</b>是桃花谷内一处自然景观,因在一块巨石上刻有 “日月流泉” 四字而得名。 ▼泉水昼夜不息地流淌,在巨石下形成潺潺溪流。巨石上还长满了茸茸的细长野草,远观如一头蹲坐于此的雄狮。 ▼<b>二龙戏珠 </b>是桃花谷内的一处特色景观,因水流与岩石的巧妙组合而得名。溪流在流淌过程中,遇到一块巨形圆石横阻河道,水流被迫一分为二,形成两股清泉分别从圆石两侧跌入深潭,宛如两条巨龙俯身嬉戏一颗 “宝珠”(圆石),因此得名 “二龙戏珠”。 ▼<b>九连瀑</b>是桃花谷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主要景观之一。九连瀑是一处瀑布群,由九个瀑布组成,形态各异,犹如九条巨龙蜿蜒而下,蔚为壮观(现在是枯水期)。 ▼九连瀑是在 200 米的落差内,形成了九道瀑布,故称为 “九连瀑”。瀑布宽 50 米,高 26 米,如银河般倾天而下,气势磅礴。 <p class="ql-block">  ▼枯水季:溪水如丝绦般从层层岩石上蜿蜒滑落,形成数十个首尾相连的迷你瀑布,阳光洒下时,瀑面闪烁如碎银,潭中倒映着蓝天与崖壁上的绿植,清新如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丰水季,暴雨过后,水流如万马奔腾,从 30 米宽的崖壁上倾泻而下,激起丈高水花,轰鸣声震耳欲聋,水雾弥漫整个峡谷。站在观景台远眺,气势堪比黄河壶口。</p> ▼<b>桃花潭瀑布</b>地处深谷之中,落差346 米,水流从山顶直奔谷底。当汛期到来时,瀑布水量充沛,犹如白龙喷薄而出,伴随着滚滚乌云和漫天水珠,气势磅礴,让人无法靠近。 ▼旱季时则化作纤细的 “水帘”,丝丝缕缕垂落,在阳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一美景。 ▼瀑布下方为<b>桃花潭,</b>潭水由瀑布水流汇聚而成,清澈见底,因周围植被茂密,潭水常呈碧绿色,宛如翡翠镶嵌于峡谷之中。 ▼太行大峡谷的桃花谷,是 “一步一景、一景一奇” 的自然画廊,整条峡谷以水为魂、以山为骨,将雄、奇、险、秀、幽完美融合,让人沉浸在这山水秘境之中。 桃花谷的一草一木都不是孤景,它们与山水相依,共同编织出四季皆美的画卷。游过桃花谷,忽然觉得“自然才是最伟大的画家”。 ▼林州太行大峡谷<b>太行天路,</b>这条路穿行于太行山上,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 30 公里,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条观光公路,更是一个展示太行山地质地貌、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 <p class="ql-block">  ▼太行大峡谷<b>玻璃桥,</b>桥面长 280 米,宽 2.5 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 260 米。行走在玻璃桥上,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到透空踩踏的刺激与惊奇,还能 360° 观赏太行大峡谷的壮丽景色,群峰峥嵘,峡谷深邃,如同一幅山水画卷。</p> ▼在太行大峡谷天路俯瞰下面,是露水河和石板岩镇的一些村落。 露水河是浊漳河的支流,它蜿蜒灵动,似一条绿带在青山脚下流淌。石板岩镇的村落建筑风格独特,多为石板房,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得益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b>梦幻谷</b>是林州市石板岩镇太行天路的一个景点,风景优美,充满刺激和挑战。 ▼梦幻谷<b>天空悬廊,</b>是华中地区悬挑式玻璃观景台,也是亚洲悬空高度最高的玻璃观景台。观景台悬挑全长 59 米,离地面悬空高度 466 米。 ▼站在台上犹如站在峡谷中间,不管是前后左右,还是上下观景,都没有视线遮挡,浑然 “峡谷凌空” 一般,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切身感觉异常的刺激。 ▼空中悬廊<b>合影留念</b> 太行天路,这条悬于千米之巅的云端公路,是一曲人类勇气与自然伟力的交响诗。它蜿蜒在太行大峡谷的峰峦之间,将不可能化作可能,让天堑成为通途,人间奇迹。 <b>郭亮挂壁公路</b>,又称郭亮洞、郭亮隧道,后被誉为 “绝壁长廊”,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万仙山风景区锡崖沟。也是国家 4A 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 ▼挂壁公路始建于 1972 年,1977 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公路全长 1250 米,高 5 米,宽 4 米,在外侧还开凿了 35 个天窗。 ▼<b>郭亮村</b>位于南太行腹地,坐落在海拔 1700 米的悬崖上,地势险要,景色壮观,周围环绕着陡峭的山峰和深邃的峡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挂壁公路修建之前,村里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一条近乎垂直的 “天梯”。村民们下山要攀爬天梯,粮食靠人背、病患靠绳吊,孩子们上学也极为困难,闭塞与贫困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 ▼ ▼<b>绝壁长廊展览馆</b>是为纪念郭亮村十三壮士开凿绝壁长廊而建,纪念馆位子也是郭亮村老村长申明凯居住的地方,“崖上人家” 百年故居。馆内陈列着当年开山凿洞用的工具和开山勇士的照片等。 ▼<b>绝壁长廊</b>(挂壁公路、郭亮洞)是郭亮村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 “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条全长 1250 米的公路,完全由人工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站在公路上,可以俯瞰深不见底的峡谷,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972 年,时任村支书的申明凯决定带领村民开凿一条通往山外的路。他从村里挑选了十三个年轻力壮的村民,组成了开凿绝壁的 “十三壮士队”。 ▼这支队伍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浴血奋战五年零两个月,郭亮洞终于竣工通车。这就是著名的郭亮洞,也被称为绝壁长廊。 ▼5 年间,村民们打烂了 4000 多把铁锤,耗尽了 12 吨六棱钢钎,凿出了 2.6 万立方米石头,硬是在绝壁上开辟出了一条通途。 ▼ 透过廊中石头天窗向外望去,可饱赏大峡谷雄迈山色,一览太行风光的洪荒野趣。 ▼郭亮村也是“中国影视第一村” ,这里曾拍摄过《举起手来》《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等 60 多部影视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br><br> ▼绝壁长廊 蜿蜒盘旋在海拔 1200 米的悬崖上,被称为 “世界最险要十条路” 之一、“全球最奇特十八条公路” 之一。 ▼“绝壁长廊” 四个字是由中国当代实力名家刘文西题写的。刘文西是黄土画派的开创者,也是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 绝壁长廊的建成,不仅彻底打通了郭亮村与外界的通道,更体现了郭亮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称为新时期的 “新愚公移山” 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b>  红旗渠</b>是 20 世纪 60 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 “人工天河”。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全长 1500 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 10 万,耗时近 10 年。该工程共削平了 1250 座山头,架设 151 座渡槽,开凿 211 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 12408 座,挖砌土石达 2225 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 70.6 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b>青年洞</b>是红旗渠总干渠上最长的隧洞(长 616 米,高 5 米,宽 6.2 米),由 300 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耗时 1 年 5 个月开凿而成,故名 “青年洞”。洞口上方 “青年洞” 三字由郭沫若题写,苍劲有力,与青山峭壁相映成辉。 ▼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象征地之一。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镶嵌在太行山腰的悬崖峭壁间。作为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它不仅是一项震撼人心的水利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鲜活教材。 ▼洞口右侧崖壁上,李先念题写的 “山碑” 二字深刻醒目,寓意红旗渠是一座镌刻在太行山上的精神丰碑,彰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青年洞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象征着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江泽民的题词,是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肯定和弘扬,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b>红色的栈道</b>犹如一条 “红色纽带”,将革命年代的奋斗传统与新时代的精神传承连接起来,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h1>  ▼<b>杨贵同志生平展</b>是为纪念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而举办的展览,旨在展示他的生平事迹、领导风范和红旗渠精神。</h1> ▼杨贵同志 1954 年任林县县委书记,面对林县缺水困境,决心改变。1960 年 2 月,红旗渠工程动工,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奋战 10 年,建成红旗渠。 ▼杨贵同志简介 ▼1958年11月1日,杨贵来到毛主席专列汇报工作。 分水苑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div>  ▼<b>分水苑牌楼</b>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进入分水苑景区的主要入口。牌楼上“红旗渠风景区”六个大字由沈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题写。正门檐下“分水苑” 三字由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杨贵题写 。</div> ▼红旗渠一干渠 ▼<b>红旗渠纪念馆</b>位于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内的分水苑景区。1975 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了红旗渠纪念亭。2000 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2014 年 5 月 1 日新馆开馆,是一座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旧社会向“天老爷”祈祷。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里,在党的带领下治山治水,十万林县儿女投身到修建红旗渠的工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分水闸视察。 ▼分水苑景区广场上,有一块刻有 “红旗渠风景区” 字样的巨石,它位于景区入口处,是游客进入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分水苑景区广场上的<b>红旗渠纪念碑</b>。它位于通往分水闸的主干道旁的雕塑广场中央。这座纪念碑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象征,向世人展示了当年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 20 世纪 60 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生存困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近十年修建 “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可概括为 “十六字方针”,即:<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b>。 太行群山以其巍峨之势矗立天地间,幽谷碧水则以灵秀之姿流淌于山川之间,二者交织成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画卷。而隐匿于这壮丽山水间的绝壁长廊与红旗渠,更以人类的智慧与精神为画笔,在太行深处勾勒出永不褪色的传奇。<div>  忘不了桃花谷的流水,从峭壁上跌落成碎玉琼花;忘不了郭亮村的绝壁长廊,把闭塞的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更忘不了红旗渠的渠水,在太行绝壁上蜿蜒成银链,折射着 “十万大军战太行” 的日月星光。</div><div> 挥手作别,带走的不只是相机里的奇峰异石,更是刻进骨子里的震撼与感动。太行不老,山水长留!<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谢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