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字: 陈长平</p><p class="ql-block">编 制: 刘 健</p><p class="ql-block">图 片: 自摄 . 网图</p> <p class="ql-block"> 我一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沉淀在时光里。光阴荏苒,回忆犹存,许多往事总是不经意的映在脑海里。涌现最多的是那曾经是皇家园林、如今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所在地、中国最神秘的地方——中南海。因为,距今37年前,我有幸拿到了一张珍贵的“中南海参观券”,让我进入到那堵蜿蜒数十里长、六米多高的巍峨红墙内,近距离感受这充满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领袖们工作和生活地、代表中国的最高政治中心游览。这是一个令人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地方,也是一个多数人终其一生都盼望迈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8年7、8月,公安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安秘书调研干部短训班》,对各省会市、省辖市公安办公系统的秘书、调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我就是接受培训的一员,食宿在该校。八月的一个星期日,学校发给每个学员一张“中南海参观券”,大家都欣喜若狂,感到能在全国公安最高学府进修学习就已幸运,今天又进中南海参观,真是好运连连。此券当时仅在北京发至省部级以上单位,且有数额限制,真是一票难求啊。</p> “公安大学”前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出行设置的背景画。学员们乘坐豪华大巴车,从木樨地出发直奔故宫西侧南长街81号,经东门正门(西苑门)的中办警卫局人员验券后放行,正式进入中南海。</p> “西苑门”入口 <p class="ql-block"> 中南海很神秘的皇家园林,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古迹美不胜收。园中湖水和殿阁楼台,错落其间,建筑别致,茂林修竹。古称“西苑”三海是北海、中海、南海,由地上狹窄处设两座桥分隔而成,金鳌玉蝀桥以北为北海(现为北海公园),蜈蚣桥之南为南海,两桥之中间为中海。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面积约100公顷,其中水面约47公顷,湖水荡漾,绿树成荫,美景如画。园区主要由紫光阁、勤政殿、仪弯殿、焦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静谷等建筑群及园林组成。中南海的四面宫墙皆为朱红色,黄琉璃瓦护顶,绵延数十里,皇家气派,威严富丽。这里既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又有灵活多变的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宫苑之一。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p> 中南海全景 <p class="ql-block"> 中南海供游人参观范围,仅限于南海与中海之间的景点,主要是毛主席故居、菊香书屋、颐年堂、静谷和瀛台等。我们依次前行,首先进入靜谧与雅致的毛主席故居“丰泽园”。这是一种院落套多个院落的四合院建筑群,该园的核心建筑是“颐年堂”,毛主席办公的场所,也是一个会客厅,曾多次在此会见国内外宾客。颐年堂也是重要政治活动场所,中央一些重要会议、座谈会等在这里召开,其庄重、典雅的环境为会议增添了浓厚的氛围。一些重要的决策在此做出,对国家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p> 毛主席故居 <p class="ql-block"> 在颐年堂后面,我们沿着一条朝东的走廊,走进了一座四合院,这是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的“菊香书屋”,是毛主席 居住的地方。菊香书屋四面各有五间房,院中是草坪,栽有花木。游人们探幽索胜,集中在书房与卧室上。毛主席的起居室在北房东侧,横匾“紫云轩”,一共两间,互相贯通,有一个简易大木床,既是毛主席休息、也是他看书和批阅文件的地方。除了这张大木床,还有一张办公桌、一套沙发和几组书架,除此之外别无长物。给我深刻的印记,无论是卧室,还是会客室,以及床上、书桌上等等,书籍是无处不在,这简直就是一个书的世界,书香四溢。人们爱用“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博览群书和学识渊博,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毛主席生活起居如此简朴清廉,真是令人敬仰不已,感叹不止,游人们无不认真地品味领悟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精神世界。通过参观,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如此珍贵的场景,因禁止拍照,只能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永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办公地(上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居室 (下图)</b></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丰泽园往西,我们到了一个自成一体独立完整、有院墙的院子,名字叫“静谷”,园内长廊环绕,屏山镜水,竹格当葱,景色宜人。春藕斋和桂秀轩等建筑点缀其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是中南海的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 静谷,尤以湖石假山的堆叠手法高超,一个南北狭长的深谷占地四亩,四周巨石叠砌。我们拾级而下至谷底,站在巨石平卧的小桥向上仰望,看到石峰奇峭,古藤虬枝。这里有石砌的隧洞,透迤盘旋,前行数十米又沿石级而上,遂出幽谷。我们走过植秀轩和爱翠楼后,才登上静谷的最高处——南高台,顿时豁然开朗,把南海尽收眼底。南北瞻望“瀛台”和“丰泽园”,屏山镜水,云岩奇秀,竹柏常青,难怪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了“荟蔚适于幽合处”的眉额。这里有碧瓦朱檐的“春耦斋”,曾是乾隆皇帝收藏字画的地方;在遥远的过去,偶尔是周未舞会的场地,偶尔也放电影,是孩童的乐园,是寻觅心灵归宿的理想之地。殿堂前面的两侧各有小荷花池,春耦斋想必是由荷花得名吧?</p> “春藕斋”留念 <p class="ql-block"> 出静谷,走过一座由壮美的汉白玉雕栏的石拱桥,來到了环水而立的“瀛台”島了。这里是南海的核心建筑群,有多座黄色琉璃瓦顶、红漆门柱的殿堂。主要建筑都在轴线上对称布局,殿阁嵯峨,廊亭围括,金光灿烂。自北至南有翔弯阁、涵元门、涵元殿、蓬莱阁等…瀛台是中南海的最高点,犹如海中仙岛,真正的人间仙境!我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超脱尘世的美好。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和慈禧太后,都把此处做为休憩与赏景、设宴的主要活动场所,其皇亲国戚也在这里划船、听戏,施放烟火等。与国际政要人员有关的是,克林顿、小布什、布莱尔、普京、奥巴马等都曾在瀛台做过客。</p> “赢台”全景 <p class="ql-block"> “涵元殿”是瀛台岛的主建筑、正殿,因岛内地形坡度其建筑为北单层南双层,称为“蓬莱阁”。其南北两侧俱有配殿,北侧的东、西配殿为庆云殿、景星殿:南侧的东、西配殿为藻韵楼、绮思楼。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乾隆时为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老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这里曾是供清皇室游览中南海出行休息和赐宴的场所。涵元殿与涵元门相呼应,宁静与前庭的幽深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殿内,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殿外,春色也悄然渗透,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资料记载,政要人士连战、宋楚瑜、普京和小布什等都曾到访过。</p> “涵元殿”留念 <p class="ql-block"> 金鳌玉蝀桥(俗称北海大桥),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这座古朴的桥梁始建于1264年,宽8米,长150米。后经多次改建、维修,保持了原桥的风格,中间一孔用于通水,其余封堵作为装饰。整个桥身如同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是中国古老堤障式石拱桥的典型。桥的两端原有明代嘉靖皇帝所建的牌坊,桥西牌坊的匾额是“金鳌”,桥东牌坊的匾额是“玉蝀”、故称“金鳌玉蝀桥”。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桥,让人在欣赏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p> “北海大桥”前留念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望。以后,我每次到北京路过西长安街中南海正门——新华门时,常常心怀敬畏,驻足观望。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与金字楷书“新华门”相映成辉、大门里影壁“为人民服务”金色大字时,我都想起当年曾走进中南海的情形。这是我终生难忘的。</p> <p class="ql-block"> 中南海,这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人民的期盼。这里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神经。它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b>作者:陈长平</b></p><p class="ql-block"> 知青,军人,警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任职公安一生献给公安事业。锲而不舍笔耕37年,所书文稿数百篇,分别在公安部的《公安研究》、和《人民公安报》等刊载;若干篇被辽宁省法学会、警察学会、社科联合会等部门联合評为一等奖;多篇文章在省级公安内刊、公安司法学院院报、市级报刊发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