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吕庆江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下午,我们从四川黄龙景区乘大巴5个多小时,于晚上7点多到达成都入住的酒店,只有江苏的2位游客与我们住一个酒店,其他5组要分散到其它酒店,因为,第二天的要看的景点和行程不一样,我们入住后,便与江苏南京游客结伴,打的到成都宽窄巷,在宽窄巷看了夜景,顺便买了几个熊猫小饰品,也品尝了成都特色小吃,随后便返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一早,我们与南京2位游客乘出租车到指定地点集中,乘大巴,开始一天的两个景点游玩。</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同样排队刷身份证进去,导游带我们游览,导游说,基地很大,如自己走,很难找到熊猫馆,说不定跑一天,还看不到大熊猫呢。我们很幸运,在导游带领下,看到吃早餐(吃竹子)的熊猫,我们拿起手机赶紧拍照,看大熊猫的有很多外国人,有大人,也有儿童,他们看到大熊猫很兴奋,也不断拍照。我们不仅看到大熊猫,也看到出生有半年的熊猫,另外,还小熊猫,一上午收获满满,很是快乐!</p><p class="ql-block"> 经百度了解:‌大熊猫(Giant Panda),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熊科、大熊猫属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种。‌大熊猫仅有两个亚种,分别是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雌性大熊猫通常比雄性小10-20%。它们的头躯长约为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在80-120千克之间,最重可达180千克。大熊猫的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体肥、尾短,体色为黑白两色。眼圈、耳壳、肩和四肢为深黑色,其余部分为乳白色。大熊猫有着标志性的黑眼圈和内八字的行走方式,皮肤厚实,最厚处可达10毫米。‌</p><p class="ql-block">‌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高山竹林中,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它们善于爬树和嬉戏,爬树的行为通常是临近求婚期、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时间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每两次进食之间会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p><p class="ql-block">‌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它们的野外寿命为18-20岁,在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4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近1900只,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达到63只。大熊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p><p class="ql-block">‌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丧失,食物来源变得越来越匮乏。此外,气候变化和疾病等因素也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为了拯救这一珍稀物种,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开展大熊猫繁育研究,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看完大熊猫,我们赶往三星堆博物馆,在博物馆附近用完中餐后再游览展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