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扬州三日游

树华

<h3>镇江,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引人入勝。<br>镇江有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h3> <h3>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里煮锅盖。</h3> <h3>镇江有三鲜:刀鱼、鲥鱼、河豚。</h3> <h3>一座以醋为主题的博物馆,一进门浓浓的醋香味扑面而来。馆内场馆分为:厂史馆、醋史馆、醋坊、酱园、酒海三酉堂,展现了醋的酿造流程和恒顺集团的发展史。逛完之后可以现场试尝恒顺香醋,入口棉柔不尖酸,回味有小甘,和江西陈醋不一样。</h3> <h3>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以“金山寺裹山”的奇特风貌著称于世。<br>金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寺庙依山而建,殿堂楼阁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寺庙内供奉着多尊佛像,香火旺盛,是游客们祈求平安、祈求福祉的圣地。</h3> <h3>慈寿塔(又名金山塔)。该塔是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矗立于金山西北峰,塔高三十米(一说三十六米),始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屡经毁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建塔,命名慈寿塔。塔为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皆景,层层各异。塔下方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系当年湘籍八龄童题写。登塔远眺,美景尽览。北宋诗人王安石游历金山,曾作七律咏之:“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插云金碧虹千丈,倚汉峥嵘玉一峰。想得高秋凉月夜,分明人世蕊珠宫‌。” </h3> <h3>“中泠泉”也称“天下第一泉”, 此泉原在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泉眼,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已变为陆地。泉水清洌,宜于煎茶。 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br></h3> <h3>白龙洞<br>宋朝《高僧传》载: 此洞内原有白蟒,吐毒气如烟蕴,人过则亡。唐高僧灵坦入洞参禅,大蟒归海而去。民间传说由此可通杭州西湖断桥</h3> <h3>史载,苏东坡与金山寺住持佛印是莫逆之交。苏东坡一次路过镇江, 突然来访,直入方丈室。佛印正欲为僧众说法,故意开玩笑不让苏东坡坐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随即用禅宗之语答道:“暂借和尚四大作禅床”。 佛印一听,东坡用了佛家典故,也就笑着问道:“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玉带。”苏东坡欣然答应。佛印问:“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quot;(四大:“地、水、火、风”大,佛教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五蕴:“色、受、想、行、识”蕴,蕴是构成人身的五种因素)。 苏东坡一时语塞,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不白拿,回赠他一件衲衣。 事后,苏东坡就此事作了题为《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两首诗其中有“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犹相称,艺与佯狂老万回”等句。</h3> <h3>西津渡是位于镇江城西云台山麓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h3> <h3>韶关石塔,中国唯一的元代过街石塔。</h3> <h3>观音洞依山而建,始建于宋,后由于战火,屡废屡兴、 屡兴屡废。现建筑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立“重修观音洞” 记。门额上刻有清代侨寓镇江的宜兴籍学者陈任暘所书“观音洞”。古代观音洞香火旺盛、 信众众多。是西津渡渡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难得的是,在观音洞二楼的展厅里还有幻影成像,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了观音菩萨在西津渡江面上救生的场景。这不仅给游客增加乐趣、加深印象,增长了佛教知识。</h3> <h3>金陵渡楼阁为观音洞的出口。</h3> <h3>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名鉴园。</h3> <h3>在西津渡街与小码头街交会的地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待渡亭,这既是西津渡口为数不多的遗迹之一,也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同时还是救生红船、义渡船的专用码头。以前,亭子西侧坡台下面就是滔滔的江水。当年,乾隆六次下江南,过江都是从西津渡口登陆的。</h3> <h3>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览面积2.5 平方公里,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2010年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殊荣。<br>从隋唐开始,景区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盛世,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 ,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br>与杭州西湖比较,西湖呈椭圆形,面积大,人文丰富,景致多姿;瘦西湖狭长,面积仅西湖的九分之一,但人文、景点集中,风光秀美,繁花似锦。各有千秋。</h3> <h3>二十四桥是一座典型的古代石拱桥,长24米,宽2.4米,高3米,呈圆弧形。桥上有二十四根石柱,每根石柱上刻有一对莲花,桥下有二十四个石拱洞,故名二十四桥。</h3> <h3>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上五座风亭如五朵莲花般绽放,因此得名“莲花桥”</h3> <h3>白塔位于瘦西湖南部的湖心小岛上,仿照北京北海白塔筑成,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一天十二时辰。</h3> <h3>乾隆皇帝親筆诗:<br>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br>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 </h3> <h3>法海寺简介<br>法海寺始建于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揚州時,賜名“蓮性寺”。咸豐年間,毁於兵火, 重建後名爲“法海寺”,即佛法如海,廣大無邊之意。 <br>60年代,“法海寺”遭破坏,廟宇倒塌。從1996年至2004年,歷經八年多,使法海寺天王殿,講堂、僧房,大雄實殿得以重建, 殿宇宏偉,妙相莊嚴。尤爲壮觀的是大雄寶殿内的壁畫,採用天然玉石根據《佛説觀無量壽經》精製而成,國内僅此一家。 <br></h3> <h3>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用玉镶嵌的壁画。</h3> <h3>钓鱼台位于瘦西湖东部的湖心岛上,三面临水,仅一道长堤与小金山连接。</h3> <h3>徐园<br>一九一五年建于清代桃花坞旧址。原为祠祀辛亥革命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的亭林。月洞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为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号风先生)所题。园内建有听鹂馆、春草池塘榭…等主要建筑。<br></h3> <h3>徐园内的两铁锅相传它们是南朝箫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百多年历史,每具重达3吨,是当时用来镇水之物。每当洪水泛滥,人们会把其(一共9具铁镬)放在堤坝上,起到分流洪水,减缓洪流流速减少破坏力的作用,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h3> <h3>盆景园展出了中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扬派盆景,以“苍古清秀,灵巧飘逸”的特点著称。</h3> <h3><br>凫庄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瘦西湖公园内白塔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岛屿,位于五亭桥东侧,建于民国9年(1921年),原是乡绅陈臣朔的别墅。<br>在凫庄品茶,可是人间不可多得的享受,堪称瘦西湖中的蓬莱仙境。</h3> <h3>二十四景点之一的“水云胜概”位于瘦西湖的北面。</h3> <h3>扬州东关街,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左右,是扬州城里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br></h3> <h3>东关城楼有4层,现有三D电光幻影等多种现代科技展示多种文化模式,并有美女讲解,给人新的精神享受,值得上楼观瞻体验。四楼是观望台。</h3> <h3>马可.波罗遠涉东方<br>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着父亲和叔叔,带着罗马教廷给忽必烈的复信,踏上东行之路。他们离开威尼斯,经阿克拉堡、亚美尼亚、波斯、阿富汗、 帕米尔、土耳其等地,历时四年,于1275年抵达元上都,拜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呈上了教皇的亲笔信。忽必烈十分赏识马可·波罗,把他带回了元大都。 <br></h3> <h3>此次住宿在镇江新华电宾馆,附近有一宝塔山公园,公园虽小,景色雅致,参天树木,塔影生辉,鸟语花香。</h3> <h3>僧伽塔,始建于唐, 1983年全面修复。此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 塔壁厚达一米,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h3> <h3>此次乘坐高靠大巴,觉得很舒适,是一次性价比很高的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