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年蒸年糕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每年做年糕时,老伴都会精心挑选一些大红枣,然后专心致志地把一颗颗精心挑选的红枣小心翼翼摆放在那造型优美而别致的年糕上,并且喋喋不休地向家人介绍每一款式年糕的那吉祥寓意。不过在她的介绍中却忽略了,这年糕中的大红枣才是其中年糕的灵魂所在,因为,人们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总是期盼着那些吉祥“早”一点到来。每当此时,我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她那口中的吉祥与甜蜜,因为,特别喜欢听她这春节前的序曲,从她的介绍中,我感悟了到了春天的气息与春节的味道。而当看着她把那一颗颗鲜艳的红枣摆放时,心里又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常常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乡老院门口的那棵红枣树,想起母亲在那树下为我们缝补衣服的情景,想起父亲坐在那树下与邻居们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的身影,想起了为我们遮风挡雨而默默付出的老屋,想起家乡的亲人与朋友们,还有那童年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在他的《秋夜》里写到“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可在我家的大门前却只有一株,尽管在它的根部也有许多子孙,但毕竟都未长大成树,我想那只是希望所在的未来的而已,他们大抵是长不大的,因为,稍大一点便被人们领养走了,甚至于连我们这主人都不知道领养人是谁,就这样让可怜兮兮地骨肉分离了。 家乡的红枣树是懂得谦让的,它总是在桃红柳绿之后的谷雨时节才吐露出雀舌般的嫩芽。它不与杨柳争新绿,不与桃杏争芬芳,只是跟随着这暮春脚步,从那被岁月沧桑烤皱的黑赭色的枝头上 绽放出一簇簇的嫩芽,用清新油亮的绿色渲染着春天温暖的消息,来向春天作个姗姗来迟地报道:我来了,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每年这个时令,母亲总是让我爬上枣树,把那很簇拥的嫩芽捏一些,稍微晾上一段时间,便在那养活了我们一家人的大铁锅里炒成了枣芽茶。父亲最喜欢母亲炒制的枣芽茶,夏天的时候,他常在枣树下乘晾,沏上一壶自家的茶,与乡里乡亲的人的唠嗑的同时,来共同品尝那份泛着淡黄色的甘甜与幽香,还时不时的把这为数不多的茶叶用纸包上一些去给好友们去分享,让那份枣芽茶的独特的魅力也去走街串巷。是啊,美好与甜蜜,快乐与幸福,是不应珍藏在柜子里面的,即不能垄断,也不应独裁,而是应该去分享,分享并不是去减少,而是去播种。它会收获到更多的美好与甜蜜,快乐与幸福;它会让更多的人去品尝到这春天的味道,感悟到这春天气息的弘扬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吃过枣子的人很多很多,而看到过枣花的恐怕是要比吃过枣子的人少了许多。它开在初夏的时节里,淡雅得着意去发现都难以看见,虽然说也长得娇艳欲滴,但她从不炫耀,从不彰显,从不卖弄风骚。它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荷花的娇艳妩媚,没有菊花的婀娜多姿,也没有梅花冰清玉洁那昂首斗冰雪的高贵。它是渺小的,渺小的让人即感觉可怜,又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的震撼。它就这么渺小的开在茂密的叶丛中间,一簇簇小花细密而精致,淡雅而芬芳。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以“簌簌衣巾落枣花”来赞美枣花的风雅,白居易在回归家乡,闻到那枣花的清新淡雅的香气时,也由衷地赞美“野枣花含新蜜气”的芬芳馥郁。一簇簇的枣花她如一朵朵袖珍版的向日葵的笑脸,追随着阳光雨露下的柔美与灿烂,但它的纯粹而浓郁的清香却能在这春风里飘的很远很远,因而,一些蜜蜂便寻着清香不辞辛苦地而向枣花献上了热吻,用甜言蜜语去追求自己幸福的味道了。枣花也便这在蜜蜂的忙碌中实现了自己那独一无二的甜蜜梦想,便成了人们商场展示柜中的亮丽风景与平常百姓人家的一种幸福与甜蜜。</p> <p class="ql-block"> 当小小的枣花在孕育成甜蜜的果实时,一串串,一簇簇的枣子就像挂在树上人风铃,风一吹,便在枝叶间随风摆动,如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喜笑颜开地荡秋千。在枣子成熟的的时节,那一串串,一簇簇的大红枣便从那茂密的绿叶丛中探头探脑,挤眉弄眼,如同顽皮的孩童在挑逗着过往的行人的舌尖上的欲望。母亲常常告诉我们:打枣是有时令的,按我们这里的老话说“七月十五打枣,八月十五打了”。但我们是很少按母亲说的时令去做的,看看那个又亮又红了,便趁母亲不注意时,拿个小竹竿去敲打下来,或者干脆捡上个小砖头块扔上在投掷下来,尽可能的让那份枣树历经沧桑在日月星辰中酝酿的甜蜜走到自己的舌尖上。我们家的枣子特别特别的脆甜,一但落地便被摔得有些焦头烂额,即不美观,也失去了口感,如一靓女的姣容被美容后成了麻坑密布的大花脸。母亲打枣非常有经验,她用长竹竿不是去直接敲打枣子,而是去轻轻的敲打技干,那成熟的枣子便如雨点般纷纷落下。为了尽量不让枣子摔坏,有时母亲会在地面上铺些草席子,避免直接落地。这时我与我的小伙伴们便扯着衣服在下面去接,当然,谁接住也便成了谁的劳动成果了,于是,我们都盯着母亲高高举起的竿子,竿子好像指挥我们行动方向的令旗,我们伸开双臂,张开衣襟随竿而动,逐竿而行,去为甜蜜的事业而奔跑着。 </p><p class="ql-block"> 枣树是我们家的,而枣子是大家的。打完枣子,母亲便用水舀或者是碗装上一些,委派我与姐姐去给邻居们分享一下,我们便东家一碗,西家一瓢地在这铺满了漫情的路上来回跑着,把这带着人情世故的自然的味道送到了邻居们的情怀之中。路人们也自然得以分享分享,见了路人,母亲总是热情地招呼到:来、来、来,别慌着走,尝尝咱家的大红枣。然后捧上一些送给一些路人。村子里男婚女嫁的大多喜欢用我们家的枣,红润吉祥,大有“红红火火,早生贵子”之寓意。在一番分享之后,我们家剩下的枣子却如孔乙己口中的“多乎哉,不多也”了,母亲便把这些为数不多的枣子要么晾晒成干枣,要么做成醉枣保存起来以备家用。枣子的吃法很多很多,如炸年糕、蒸枣饽饽、做枣泥月饼、用高度酒泡醉枣等等;可惜自从母亲去了一个叫天堂的地方后,那份爱与蜜再也吃不到了,母亲的味道而成了怀念与追忆。而这大红的枣子在分享中可以说是即上得了逢年过节的台面,又上得了那男婚女嫁的喜庆,关键它还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份咀嚼中的甘甜。</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在世时,每年过腊八,喝腊八粥时,总是要用腊八粥“喂一喂”枣树的。她常说:这枣树是有灵性的,它每年给我们接这么多枣子,我们不喂养它怎么行呢?你不喂第二年结的枣子就会少许多。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知恩必报吧。母亲用菜刀在那饱经风霜的树干上轻轻地砍上三两道缝,用筷子将一些米粥小心翼翼地“喂”到那缝隙里面,尤其是最后还特意用米粥中的一些红枣,搅碎了抹上那“伤口”,我不知道这枣树吃了自己的果实心里什么感觉,但我知道我吃得心里甜丝丝的,因为,吃下去的不仅仅是甘甜,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几十载的峥嵘坎坷,我就在门前的那棵红枣树的目光里走向了遥远。如今人老了,树也老了。可岁月不老,时光不老,如今家乡的红枣树已成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成为我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情地怀念。我怀念它默默无闻地付出,我怀念它坚守初心地奉献,我怀念它朴实无华地朴素与平凡,我怀念它赋予我的美好与快乐,幸福与甘甜。门前的那棵红枣树已成为我永远地惦念,它拥有着母亲那慈祥的目光,望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相信无论自己身处何方,无论将来前行多远,家乡那棵红枣树的根永远都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面,让我永远铭记着那份沉甸甸的记忆中的甘甜,永远,永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注:背景音乐来自于龙啸本人的全民K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