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红楼梦》里有哪些寺庙和道观?

雨花石

<p class="ql-block">作 者:雨花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607137</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 络</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写尽人间百态,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出现多座寺庙、道观,看得读者云里雾里的,今天就《红楼梦》文本,详细解读几座主要寺庙与道观。</p> <p class="ql-block">  葫芦庙</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写葫芦庙,以及葫芦庙的比邻甄士隐与葫芦庙里住的贾雨村,这两个人可都是曹公笔下的灵魂人物,一个姓“甄”,一个姓“贾”,“真真假假”贯穿于整个文本的始终。同时,曹公也告诫读者《石头记》一书,所记何人何事乃是“假语村言”,又如梦幻一般,“真事隐”云云。我们可以看出“葫芦庙”的重要性,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曹公还让它上了第四回的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虽说是“葫芦庙”,但庙里的人一点儿也不糊涂,各个都精明的很,连这里的门子都知道“护官符”的神奇作用。葫芦庙最终因炸供而起火,被烧得一塌糊涂,门子蓄发还俗;而甄家被葫芦庙所连累,也一步步走向下世光景,为整部《红楼梦》的末世定了基调。</p> <p class="ql-block">  智通寺</p><p class="ql-block"> 智通寺出现在文本的第二回里,贾雨村被革职后,闲游郊外散心之时,看见山环水漩、茂林修竹之处有一座寺庙,庙里还有一位又聋又哑的老僧人在煮粥,尤其是破庙门上还有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其实,曹公惯用春秋写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位老僧就是贾雨村、贾宝玉之流的最终影像。当时贾雨村看到这幅对联后,还腹议“文虽甚浅,其意则深。”其实,这副对联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贪婪之徒的深刻刻画与警示‌;曹公借贾雨村之眼游览“智通寺”,告诫人们有余地的时候就应该停止贪婪的行为,避免最终陷入无法回头的境地。但,当时的贾雨村心高气傲,执迷不悟,可惜啊,这位红楼枭雄没有悟透其中缘由,自己比这位老僧还惨,最终落得个锁枷扛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铁槛寺</p><p class="ql-block"> 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用于家族节日祭祀和临时停灵办丧场所,象征着死亡和终结。它名字的由来,曹公通过贾宝玉与邢岫烟一番对话而得知。原来,妙玉与邢岫烟既是邻居又是师徒,邢岫烟了解妙玉的脾气秉性,她知道妙玉崇拜庄子,践行庄子的思想精髓,酷爱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古诗,认为自己已经超脱生死,不必受土馒头的命运限制,称自己是“槛外人”云云……,贾宝玉听了邢岫烟一番解释后,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家庙为什么叫铁槛寺,原来是这个用意。铁门槛,象征着贾家的富贵和门第的显赫,尽管“铁门槛”代表坚固和长久,但终究还是难免一死,告诫人们人生是无常的,荣华富贵终将消逝。所以,曹公很巧妙地又设计出一座馒头庵,与铁槛寺比邻而居,拥有铁槛寺的豪门贾府,在享受着荣华富贵,洋洋自得之时,面对比邻的馒头庵是何感想,可惜,人性的弱点让他们执迷不悟,悔之晚矣。</p> <p class="ql-block">  水月庵(馒头庵)</p><p class="ql-block"> 水月庵也是贾府家庙,因为庵里的馒头做的好,所以又叫馒头庵,和铁槛寺比邻而居,主持是静虚老尼,还有智通智能两个小尼姑,红楼十二官之一的芳官被撵出大观园后,和智通一起来到水月庵出家。</p><p class="ql-block"> “水月庵”原本应是佛家清净之地,却成为智能儿与秦钟,秦钟与贾宝玉的风花雪月场所;还有净虚老尼与凤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串通一气,为了几千两纹银害死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使“孔雀东南飞”悲剧桥段再次上演</span>;“水月庵”终成了藏污纳垢之地,用“水月”二字命名,玷污“水月”二字,真是极大地讽刺,最终演便成“馒头庵”,这又何尝不是曹公对这个时代以及整个贾府家族的讽刺呢?终将被滚滚的历史车轮而淹没。</p> <p class="ql-block">  清虚观</p><p class="ql-block"> “清虚观”出现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可是曹公浓墨重彩的一笔,信息量很大,上演着人间百态,也是贾母与王夫人乃至“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派别较量。贾母带领整个贾府的女主及女仆们来清虚观为贾元春祈福,有的猜测元春怀孕了,拿出120两银子,让贾珍到清虚观打平安醮。在清虚观里发生很多事情——张道士本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曾经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可是,这位“大幻仙人”却干起保媒说亲的勾当,搜刮民财讨好宝玉的奴才相尽显;从而,因金麒麟而引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事件;众人看戏,戏目《白蛇记》则隐喻贾府发家史,《满床勿》则隐喻贾府的鼎盛,《南柯梦》则预示贾府如南柯一梦,必将一败涂地;贾母带领众人来清虚观打平安醮,惊动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从中说明元春晋升贵妃一荣俱荣,休戚相关的利益纠葛。</p><p class="ql-block"> 清虚观,多么好听的名字,在这里没有佛家清修之地,却是上演人间百态,俗事尽显的肮脏之所。</p> <p class="ql-block">  栊翠庵</p><p class="ql-block"> 栊翠庵,是为了元春省亲建大观园时所建。王夫人下帖请了带发修行的妙玉而居。在第四十一回目里“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栊翠庵里有着贾宝玉、妙玉和黛玉唯一的“三玉”聚首,有着妙玉请宝玉、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美好画面;栊翠庵环境很美,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之景,还有唯美的经典瞬间——“宝琴立雪”,宝琴穿着贾母给她的凫靥裘、丫鬟抱着的红梅瓶、和身穿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形成色彩鲜明的视觉盛宴,曹公通过大观园这一理想化的诗意空间,将宝琴的惊艳出场与自然景观融合,强化其"超然于众钗"的形象‌,大有暗喻贾元春早年形象,同时,也体现贾母对家族鼎盛时期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  水仙庵</p><p class="ql-block"> 水仙庵应该也是贾府供奉的道观之一,因为从贾宝玉口里知道,水仙庵里的姑子们经常去贾府化缘香火,而宝玉还挺讨厌她们。而这次机缘巧合,让茗烟引路来到水仙庵,也是曹公的小心思,让宝玉对金钏之死的内疚之情有个释放之地,选择水仙庵是最佳之地。因为水仙庵供奉的是“洛神”,即宓妃,相传是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在宝玉心中,金钏堪比“洛神”,</p> <p class="ql-block">  齐天庙</p><p class="ql-block"> 在《红楼梦》第80回里,宝玉奉贾母之命到天齐庙还愿,遇到庙里的道士王一贴,原来这个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偏方儿治人射利。“海上偏方”,听了怎么这么耳熟,哦哦,原来薛宝钗的“冷香丸”的药方就来源于海上偏方。再听听王一贴的论“疗妒汤”就真相大白了。宝玉向王一贴寻治疗女人妒病的方子,王一贴就给了他一个疗妒汤。所谓疗妒汤,不过是梨、冰糖等滋阴润肺等药,王一贴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哈哈哈,曹公真是狡猾至极,隐藏至深,原来“冷香丸”也只不过是“清火丸”而已,弄得那么神秘,原来是专治薛宝钗的浴火的。</p> <p class="ql-block">  玄真观</p><p class="ql-block"> 玄真观是宁国府贾敬修道炼丹的地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贾敬吞食丹砂死亡的时候,提到了“玄真观”三字,曹公用意,也确符合“玄真观”之“玄”字。贾敬是贾府唯一通过科考出身的进士,他身上本肩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重任,但他抛弃家业,出家炼丹成仙去了,因此有着“箕裘颓堕皆从敬”的定论,玄真观在贾敬眼中,也许是炼丹成仙的好去处,但在世人眼中,也许就是故弄玄虚,充满假象,专门骗人钱财的肮脏之地。</p> <p class="ql-block">地藏庵</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里出现了一所道观——地藏庵。抄捡大观园后,王夫人把芳官、蕊官、藕官等戏子悉数解散或赶出后,这几个戏子因为没有父母,无处可去,发誓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后来芳官就跟水月庵的智通去了,而蕊官和藕官则被地藏庵的圆信拐了去,曹公特意用一个“拐”字,就知道地藏庵也是藏污纳垢之地。</p> <p class="ql-block">  狱神庙</p><p class="ql-block"> 是《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王熙凤、贾宝玉落难之处。狱神庙在前八十回里没有正文,只能从脂砚斋批语中窥探一二。关于狱神庙,古代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堂或神案,它供奉的是所谓“狱神”,故而得名。狱神庙跟茜雪、小红、贾宝玉、王熙凤等人密切相关,极有可能是贾府败落,凤姐、宝玉身陷狱神庙,因枫露茶被撵的茜雪和林红玉得知后,冒险前去探望,甚至为营救宝玉、凤姐出谋划策。</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们看到曹公笔下的这些寺庙与道观,大多都是藏污纳垢之所,并非佛门方外净地。还有那个狠毒的马道婆,和赵姨娘沆瀣一气,利用卑鄙的巫蛊手段,残害宝玉和凤姐,幸好有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相救,不然,想来都让人心惊胆战。</p><p class="ql-block">美友们,您对《红楼梦》这些寺庙和道观还有哪些独到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