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西湖更是其璀璨明珠。来到杭州,我亦如众人一般,直奔西湖而去,沉醉于那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之中。然而,随着在杭州停留的日子渐长,一种奇妙的感觉悄然滋生:仿佛杭州人民将西湖慷慨地让予了外地游客,而他们自己,则更偏爱那与西湖隔江相望的湘湖。</p> <div>近日,听闻湘湖的木绣球花海正值盛景,还有那宜人的露营野餐氛围,我按捺不住,决定去探寻一番,看看这春日的馈赠如何藏在湘湖的湖光山色之中。</div> <div>趁着天气晴好,我前往杭州萧山城西的湘湖。湘湖,在历史上曾与西湖齐名,宛如一颗遗世明珠,相较西湖的熙攘,它更多了几分宁静与温婉。</div> <p class="ql-block">我的首站是玛雅岛。微风轻拂,裹挟着湖水的清新与花草的芬芳扑面而来。沿着蜿蜒小径徐行,不多时,那心心念念的绣球花海便猝不及防地撞入眼帘。</p> 成片的木绣球肆意绽放,长长的台阶两侧,花团锦簇,洁白如雪,宛如春日里的一场“雪景”。可惜,前天的狂风肆虐,吹落了不少花瓣,让人不免有些惋惜。 <p class="ql-block">漫步湘湖岸边,簇簇饱满的木绣球在阳光轻抚下熠熠生辉。远望去,似积雪压枝,近瞧,每一朵都是玲珑剔透的花球,衬着嫩绿叶片,清新脱俗之感扑面而来。游客们有的驻足,用相机、手机定格这美好瞬间;有的悠然漫步,尽情沉醉在这春日盛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花海深处有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由百年砖窑改建而成,赭红色的窑墙与雪白的花树形成鲜明对比,工业遗产的粗犷与自然之美的细腻在此完美共生。</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旧址是始建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大型砖窑厂,主体建筑在其基础上改建而成,融入当代设计理念,建筑面积约 140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大黄鸭乐园附近,同样有大片绣球花。它们不似桃李争奇斗艳,也不像樱花漫天纷扬,只是安安静静地簇拥在绿叶间,像被春风揉碎的云朵,又似枝头未化的雪团。</p> 凑近端详,每一朵都由无数小花攒聚而成,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光芒,每一朵都饱含生命张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我俯身轻嗅一朵绣球,淡雅花香瞬间沁入心肺,连日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在这片花海中,时间仿若静止,唯有花朵明艳,内心宁静。 <div>告别连天的花海,我循着水韵清音转入湘湖渔村,跨湖桥遗址的轮廓在烟柳外若隐若现。粼粼波光中,历史的经纬线与当下的生活肌理正交织成独特的江南双面绣。</div> <p class="ql-block">村内建筑多为白墙黛瓦,飞檐斗拱,临水而建,错落有致。木质门窗雕刻精美,透着古朴韵味;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为村子增添了几分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湘堤卧波,是湘湖一大胜景,长堤蜿蜒于湖面之上,与周围青山绿树相映成趣,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这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寻得一处长椅小憩,静静欣赏眼前的湖光山色,感受微风轻抚,湖面被暖风揉出细密的玳瑁纹,聆听湖水拍打岸边的声响,心中满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下孙遗址位于湘湖引鹭桥西,属新石器时代,现存60余处灰坑及柱洞遗迹,碳十四测年显示距今约8000年。作为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毁弃地,该遗址为探索该文化迁徙路径提供了关键证据,其淹没成因经考证与古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湘湖,醉心烂漫春景,不时举起手机,定格每一个美好瞬间。避开西湖的汹涌人潮,来湘湖做了一日 “本地人”,邂逅宁静、古朴且生机盎然的别样杭州,难忘至极。</p> <p class="ql-block">午后驱车向西,不过半小时便抵达西兴古镇。甫一踏入青石板路,便被扑面而来的沧桑感所震撼 —— 斑驳的马头墙、幽深的巷弄、刻着年号的井栏,处处都是时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浙东运河全程绵延250多公里,西起杭州西兴古镇,东至宁波甬江并注入东海。西兴古镇作为浙东运河的源头,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越王勾践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拒吴,时称固陵。六朝时称西陵,后因吴越王钱镠认为“陵”字寓意不佳,遂将其更名为西兴。</p> <p class="ql-block">千年间舟楫往来,西兴作为重要的南来北往中转码头,人潮涌动,商贾云集,独具特色的“过塘行”应运而生,成为古镇商业全盛时期最鲜明的标志。乾隆皇帝也曾为西兴的过塘行赐额,足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古镇核心区的过塘行码头遗址,至今仍保留着十余座明清建筑。这些曾为客商转运货物的 "中转站",如今变身成民俗博物馆,展出的老账簿、过塘行号牌、运河地图,无声诉说着当年 "日过千帆,夜泊万船" 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永兴闸,又名龙口闸,位于古运河入口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用于调节运河水位和水质,是西兴重要的水利设施。</p> <p class="ql-block">屋子桥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年间重建为单拱石桥,是古镇的重要交通节点。</p> <p class="ql-block">西兴老街、过塘行码头、西兴驿、城隍庙遗址等留存至今,不仅承载着西兴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了研究浙东运河发展史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运河从镇中穿过,南岸是商埠云集的街市,北岸是炊烟袅袅的民居,至今仍有老人在河边淘米浣衣,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古镇依旧保持着它古老而质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古镇,古老的建筑与斑驳的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花,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让我深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厚重与传承。</p> 纤道旁新增了文创市集,年轻的摊主们售卖着手工艺品和特色文创产品。人们惬意地坐在外摆桌椅处,或品茶,或喝咖啡,悠然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茶香与咖啡香在古码头交织,古老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解。 <p class="ql-block">看见一队超级可爱的小学生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正在让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有奖竞猜,他们叽叽喳喳地说着,那股子认真劲儿,简直要把垃圾分类小知识“塞”进每个人的脑袋里。</p> <p class="ql-block">行至老街深处,我本没打算用餐,可就在转角处,这家光头面馆映入眼帘。刹那间,我的双脚仿佛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听使唤地迈了进去。我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份腰花猪肝拌川。这道拌川,早已成为我心中的杭州美食符号,更是我每次来杭州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p> 老板切腰花的刀工极为讲究,片片切得均匀,花刀打得恰到好处,不仅美观,更能在烹饪时充分吸收料汁。 烹饪时,“火光冲天”,老杭州的 "镬气" 味道十足,锅铲与铁锅碰撞出美妙的乐章。入口的瞬间,腰花的鲜嫩、猪肝的醇厚,搭配劲道的面条,各种滋味在舌尖交融。 用餐后,我慢悠悠地坐在店里,一边品茶,一边与热情的老板闲聊,听他讲述古镇的陈年旧事和今时新貌。 之后,我又参观了美术馆,那些展品与介绍,让我对西兴古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一座留存历史记忆的古镇,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生活共融的鲜活样本,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带着回忆与不舍离开西兴古镇。湘湖绣球花海让我感受自然之美,西兴古镇让我领略岁月韵味。这次旅程既是身体的远行,更是心灵的洗礼,让我更了解杭州,期待下次重逢,探寻更多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