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 岁月深处的回响

丁白

<p class="ql-block">近日从市区商汤大道路过,发现西侧围档已经拆除,偃师商城遗址内油菜花开得正盛,隐隐可见远处宽阔厚重的城墙。临近塔庄桥一侧有水泥路通往宫殿区,于是停车入内。</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商汤在成功推翻夏朝统治、建立商朝之后,倾尽心血、精心营建的都城所在,它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一个新生王朝豪迈崛起的炽热梦想与熠熠生辉的无上荣耀。</p> <p class="ql-block">回溯至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昏庸无道、残暴不仁,致使天下苍生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彼时,心怀大义的商汤,顺应浩浩荡荡的天命之势,毅然决然地高举义旗,挺身而出。而在他逐鹿天下的征程之中,有一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贤臣相伴左右,此人便是伊尹。</p><p class="ql-block">伊尹出身低微,或为庖厨却胸怀大志、才惊世人。他凭借精湛厨艺接近商汤,进献佳肴时,将治国谋略融入烹饪之道,从调和五味谈及治理天下,商汤听后震撼不已,当即与他彻夜长谈。</p><p class="ql-block">此后,伊尹全力辅佐商汤,商汤言听计从,依其谋划,对内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使部落繁荣;对外广结诸侯、仁德相待,引得部落纷纷归附。</p><p class="ql-block">时机成熟,商汤与伊尹率大军向夏朝发起猛攻,伊尹如军神般调兵遣将、奇招频出,助商汤军队势如破竹,经多番苦战,成功推翻夏朝,开启了商朝新纪元。</p><p class="ql-block">贤相伊尹不仅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在商汤死后,他又辅佐四代商朝君王共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宫城遗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留存着三千多年前的温度。曾经,这里大型宫室建筑错落有致,殿宇巍峨壮丽。商汤在这里召见群臣,处理政务,香烟袅袅,钟鼓齐鸣,朝臣们恭敬而立,商议着国家的兴衰荣辱。祭祀区里,古老的仪式庄重而肃穆,人们怀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闲下来的汤王也会和群臣到后方的池苑休闲散步……</p> <p class="ql-block">轻轻抚摸着基址上的夯土,仿若亲见商汤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城楼上,目光坚毅如炬,深邃似海,俯瞰着属于自己的锦绣江山。他胸怀壮志,矢志不渝地要建立一个震古烁今、伟大不朽的王朝,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他的励精图治与伊尹的悉心辅佐之下,商朝国力蒸蒸日上,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谷粮满仓;青铜铸造技术更是日臻成熟,炉火纯青,一件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青铜器闪耀着文明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偃师商城的布局严谨规整,城墙宽阔高大坚固,而且有宽深的护城壕,犹如一道屏障,护卫着城内的万千生灵。众多城门见证了无数的车水马龙,商队往来。货物交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那时的偃师商城,曾经是政治的中心,也是经济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商汤革命”,夏末商初这场改天换地的交替,既是历史长河的关键转折,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里程碑。偃师商城,它绝非仅仅只是一座砖石堆砌而成的城郭,它已然升华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明象征。它亲眼见证了旧有秩序的轰然崩塌与全新秩序的蓬勃建立,见证了人类社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变革中砥砺前行、永不止步。</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往昔的繁华已然落幕,曾经的喧嚣热闹早已归于平静祥和。然而,偃师商城那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却如同永不磨灭的印记,深深镌刻在了历史的不朽记忆里。那些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那些辉煌灿烂的过往荣光,仿若遗址上飘扬的旗帜,在岁月的猎猎长风之中,肆意舒展,沙沙作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偃师商城介绍</b></p> <p class="ql-block"><i>偃师商城遗址位于偃师城区西洛河北岸,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河,是商代第一座王都。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最长1753米,东西最宽1198米,城垣以内面积约为1.83平方千米(不含城墙)。大城城墙墙体宽度在16米以上,多数为17~18.5米,墙体保存高度为0.2~1.85米不等。城墙基槽口部宽度都超过18米,多为18.5~19.5米,基槽深1~1.3米,个别地方深约1.7米。在距大城城墙外侧约12米处设置有护城壕,壕口部宽约16~20米,深约6米;护城壕以内城址面积约2.05平方千米。截止目前,在大城城墙上已发掘城门5座,其中大城西城墙共发掘4座城门遗址,大城东城墙发掘1座城门遗址。另外根据勘探资料推测大城南、北城墙上各设置有1座城门。其中东一城门与西一城门在城址两端遥相呼应,与西二、西三城门对应的位置,也相应的勘察有豁口的存在;在2021年大城西城墙西一城门南侧约130余米处,又新发现一座城门,而与之对应的东城墙是否有城门,目前还尚未可知!城区内发现东西向大路5条,南北向大路6条,路面宽6-10米不等;还发现护城河、排水道、蓄水池等。在大城内南半部发现3座小城,宫城居中,为正方形,内有成组的大型宫殿基址;在西二城门区,发现大型仓储及大型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1983年,偃师商城遗址在修建首阳山电厂供水管线时被发现,与二里头遗址一起被考古界誉为夏商断代工程的“界标”和“双子星”。1988年,偃师商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其小城当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2004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公布的三十六处大遗址保护名单;2010年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150处大遗址保护名单。</i></p> <p class="ql-block"><i>偃师商城遗址宫殿区</i></p><p class="ql-block"><i>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西部,地处洛阳盆地东部,地势平坦开阔,北倚邙山、黄河,南望嵩山、伊洛。始建于公元前16世纪初,废弃于公元前14世纪末,延续使用近200年,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遗址。</i></p><p class="ql-block"><i>宫城遗址位于城址南部居中,平面大体呈方形,面积近40000平方米,有宽约2米的围墙。宫城与偃师商城小城和大城共始终,北部分布有大型池苑和给排水渠道,中北部分布有三个祭祀遗存密布的祭祀区,南部三分之二空间分布有东西两组大型宫室建筑基址。研究认为西侧建筑基址自南向北依次为"前朝"、"内朝"和"寝殿",东组建筑基址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宗庙与配套建筑。建筑基址之间还分布有沟通内外的各类雨水外排系统。</i></p><p class="ql-block"><i>偃师商城宫城是唯一一处被全面揭露的三代时期宫城遗址,为探索宫室建筑布局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奠定了基础。</i></p> <p class="ql-block"><i>偃师商城遗址"一"字形水道</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对偃师商城遗址小城区域的水系遗存开展发掘工作,新发现并确认了位于宫城东西两侧的"一"字形水道,同时发掘了它与原先倒"几"字形水道的几处重要节点。</i></p><p class="ql-block"><i>"一"字形水道贯穿偃师商城东西,水道总长度超过1200米,它以宫城池苑为中心,实现宫城的给、排水功能。建造时因地制宜,借用西高东低的天然地势高差从偃师商城遗址外西侧南北向古河道内引水入宫城池苑,经东部水道再向东排入城址外东南部古湖泊。从营建时间来看,"一"字形水道的修建要早于倒"几"字形水道,倒"几"字形水道是在"一"字形水道基础上改建而来。</i></p><p class="ql-block"><i>偃师商城庞大、复杂的人工水利系统体现出当时统治者超高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能力,也体现出当时超强的水资源利用和工程技术水平。</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