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汉字课堂教学途径,感悟中华文化经典魅力

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安排,郸城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进行了《汉字课堂教学高效途径探究》的课题研讨。</p> <p class="ql-block">潘志兰老师就课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了课题中的关键词以及怎样进行汉字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就汉字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纷纷畅所欲言:汉字在汉语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汉语的载体,具备音、形、义结合的特点,是孩子们阅读、写作、文化理解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讨论了当前汉字教学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学生方面:记忆负担大、书写易错、兴趣不足。</p><p class="ql-block">老师方面:方法单一、效率低下、文化渗透不足。</p> <p class="ql-block">赵廷元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从“主”到“住、驻、蛀、柱、往”字理的演变过程及汉字背后的故事,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研讨过程中,侯景坤主任、何锐主任进行了检查。</p> <p class="ql-block">潘志兰老师就汉字高效课堂教学实践途径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描述。</p><p class="ql-block">1、文化溯源一一从符号到故事</p><p class="ql-block">用课件展示“册”→竹简捆扎,“寒”→屋内结冰。“仁=人+二”,“信=人+言”,体会汉字里的中国故事,从而感受儒家思想对汉字构形的影响。</p><p class="ql-block">2、系统归类一一构建知识网络</p><p class="ql-block">如区分“慕、幕、暮”,“慕”与心理有关(羡慕),“幕”与布料有关(幕布),“暮”与时间有关(日暮)。</p><p class="ql-block">3、语境运用一一从识字到用字</p><p class="ql-block">如“差”字有四种读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多音字冒险故事”,要求包含四种读音的合理语境。</p><p class="ql-block">4、跨学科学习汉字</p><p class="ql-block">如历史课:通过“鼎、爵”等字理解青铜器文化。</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认真书写的课题研讨材料</p> <p class="ql-block">独行速,众行远,小语课题研讨,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