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教学真谛,绽“求真杯”光芒——记乐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求真杯”教学技能竞赛

胡丹

小学数学组 胡丹老师《装饰图中的奥秘》 <p class="ql-block">  胡丹老师以一则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为导入,瞬间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找到了故事中“重复”的奥秘。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师语言精炼,学生参与度高。结合音乐节奏、动作游戏等跨学科活动,让学生在“拍桌拍桌拍手拍手拍手”的节奏中感受规律的普遍性,实现知识迁移。孩子们在胡老师的引导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重复的意义,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有趣。</p> 罗洪婧老师《重复的奥妙》 <p class="ql-block">《重复的奥秘》是小学数学探索规律领域的典型课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描述和创造规律,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课堂伊始,罗老师为男生女生安排“不公平”的记忆大比拼游戏,让学生体会“规律”的重要性。整堂课通过有序的观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把隐藏的数学现象依次找出,并用合适的简洁的方式表示规律,最后在有趣的律动操中寻找重复出现的动作,在实践中体验重复的规律,感悟重复的本质。</p> 顾双双《什么是面积》 <p class="ql-block">顾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黑板面、桌面、书本封面等物体表面,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知“面”的存在,巧妙地将抽象的面积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生活体验,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测量图形面积、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索,不仅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 陈安琪《动手做(二)》 <p class="ql-block">课堂中,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分一分”的方式自主探索。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知七巧板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并发现各图形间的大小、形状关系,将抽象的图形概念转化为具体体验,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陈老师通过适时介绍七巧板的历史文化,如“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流传至世界各地”,这种文化渗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数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p> 宋荣芳《填数游戏》 <p class="ql-block">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强化“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路径。例如,通过提问“哪个空格的选择最少?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突破口;通过“如果这个数填错会怎样?”培养学生的逆向验证意识。这种思维方法的渗透,为后续学习数独、逻辑推理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课堂采用“独立尝试—同桌交流—全班分享”的互动模式。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填数思路、质疑同伴的方法,逐步完善解题策略;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引导全班共同分析,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与共享,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p> 郁香《字母表示数》 <p class="ql-block">郁老师以"失物招领""扑克牌游戏"等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如展示写有"某位同学捡到人民币a元"的招领启事,让学生感受字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扑克牌中Q、K代表的数字,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自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p><p class="ql-block">‍整堂课以“青蛙儿歌”为主线,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这种由浅入深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p> 罗清莉《评选吉祥物》 <p class="ql-block">《评选吉祥物》是小学数学中极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计与概率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完整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价值与意义。罗老师以“为学校运动会评选吉祥物”为真实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中。通过展示学校吉祥物设计图,提问:“你想选哪个图案?为什么?”迅速激活学生兴趣,让统计知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凸显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 评选结果 <p class="ql-block">乐平市实验学校第四届“求真杯”圆满落下帷幕,每一堂精彩的课例都是老师们智慧与匠心的结晶。赛课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以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用巧妙的互动点燃思维火花,在落实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希望每一位老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将课堂中的亮点与思考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养分。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思想的交流、实践的分享,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实验学校教育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