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东府游

光哥

<p class="ql-block">自驾往蒲城办事,多走一点路,顺便到合阳、韩城一游。</p><p class="ql-block">D1:西安~蒲城 20241219</p><p class="ql-block">唐睿宗李旦桥陵,是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千米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西南。</p><p class="ql-block">蒲城有唐陵五座,“五陵闲云”为蒲城八景之一:五陵千载卷闲云,桥泰景光惠三秦。</p> <p class="ql-block">从西安出发的晚了点,到达蒲城时已是黄昏时分。直接驱车去唐桥陵。</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在长安驾崩,葬桥陵。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之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风蚀雨剥,唐桥陵所保留的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独角兽、石狮等五十余尊巨大石刻依然形态清晰,生动自然,其中的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神道两旁。</p><p class="ql-block">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桥陵亦在其列。</p> <p class="ql-block">1956年,桥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桥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上边地图中未标注蒲城还有一个唐陵:唐让皇帝李宪及其夫人恭皇后元氏的合葬陵墓惠陵,是唐睿宗桥陵的重要陪葬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宪是唐睿宗李旦长子、唐玄宗李隆基长兄。他主动将太子位让给平定韦后之乱有功的李隆基,被玄宗感恩追谥“让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非帝王而享帝陵规制者。历史上惠陵多次被盗,国家于2000年3月采取抢救性发掘,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及壁画,展出于惠陵博物馆(2017年开放),并与地宫共同展示。惠陵是已发掘的盛唐时期唯一规格最高的“帝”后合葬墓,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很值得一看,只能下次了!</p> <p class="ql-block">夜宿蒲城。县城住宿标间一般60元左右,吃住都很方便,车停饭店前人行道。2019年曾经骑行到渭南、华阴、蒲城、大荔等地,路过蒲城时游览了许多景点,对这里比较熟悉。计划再次游览以下景点:</p><p class="ql-block">1、蒲城博物馆(文庙)</p><p class="ql-block">2、杨虎城将军旧居及纪念馆</p><p class="ql-block">3、林则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4、王鼎纪念馆</p><p class="ql-block">5、蒲城考院</p><p class="ql-block">6、电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些景点彼此相距不远,顺便在街道上走走。</p> <p class="ql-block">D2:步行往蒲城县中心街道景点游览 20241220</p><p class="ql-block">蒲城县博物馆(蒲城文庙),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中心,座北向南,是一体制完整,房屋对称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蒲城北塔,全称‌崇寿寺诸佛舍利宝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内北街的‌崇寿寺旧址‌(今蒲城县博物馆北侧),是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时期的佛教建筑遗存,与南塔(慧彻寺塔)并称“蒲城双塔”,以“双塔夜影”列为古蒲城八景之一。1985年维修后对外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p><p class="ql-block">文庙的照壁“六龙壁”,建立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距今四百余年。壁身通高六米,通长十七米,主体用琉璃花砖砌成,是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蒲城文庙今为县博物馆所用。东廊为“展览室”。西廊为“文物陈列室”,陈列和保存文物两千多件,珍品达百余件。其中有长三米有余、粗若小桶象牙化石,有高约两米的明瓷大花瓶,有出土的唐三彩马、驼、仕女、武士、镇墓兽俑,无不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二进五间、雕粱画栋、宏伟壮丽。殿之内外有红光大柱四十八根,最高者达九米之多。屋顶复盖亮绿色琉璃瓦,相互辉映,金碧交辉。室内宽畅堂皇,外形雄伟。殿内塑有孔子座像,十分高大,神情泰然,两旁塑有其四大弟子(颜、曾、思、孟)的泥像。此殿不幸于一九七六年因火灾被毁。</p><p class="ql-block">现存大成殿为其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旧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东槐院巷29号,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旧居展示了杨虎城将军的生活环境,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资料,生动再现了杨虎城波澜壮阔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杨虎城旧居于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蒲城考院位于蒲城县东槐院巷17号,始建于明代(一说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其建筑群占地6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结构严谨,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试场所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蒲城县电影博物馆,是在蒲城县原电影院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是一座以展示蒲城电影管理与放映历史为主,中国电影发展与技术变迁为辅,突出陕西地域影视特色,并结合影院放映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电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展陈区和老电影放映厅两大展厅,内容分为五大部分,讲述着这座电影院昔日的辉煌,记录了几代蒲城人对电影艺术的喜爱与追求,同时再现了百年电影史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吴天明(西影厂第三任厂长,著名导演,曾培养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与张艺谋在片场的蜡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内杈把巷六号,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为清道光年知县王益谦家宅。2007年11月22日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王益谦蒲城人,号仲山,名相王鼎族弟。清嘉兴十三年(1808年)考中举人,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历任永安、侯官、政和、崇安等知县。在福建约20年,清正廉明,办案慎重公允,且为人“刚方正直”,博闻强记,好学不倦,亦善诗。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林则徐回侯官为父亲守丧时,时任侯官县令王益谦和林则徐多有来往,并结下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巡抚,期间曾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在鸦片战争中尸谏而亡的恩师王鼎守心丧。来蒲城的这一段时间住在辞官回到故里的王益谦家中。</p> <p class="ql-block">王鼎纪念馆是以清代爱国名相王鼎的故居为馆址而建立的,位于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关中四进式民居建筑。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由王鼎六世孙王丽棽女士遵照先父——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的遗愿,将这所占地面积约1060余平方米、房屋十多间的王鼎故居捐赠给国家,用于建立王鼎纪念馆。王鼎纪念馆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面对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王鼎多次谏言无效,最终以“尸谏”殉国,留下遗疏:“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其忠烈之举感天动地,被后世誉为“王青天”和“清操绝俗”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向韩城去时,顺便绕道泰陵一游。</p><p class="ql-block">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约15公里处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麓。泰陵以山为陵,依山势建造。</p> <p class="ql-block">泰陵神道两侧现存三十四对石刻,包括石人、石马、石狮等,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石刻反映了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水平。</p><p class="ql-block">泰陵于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泰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夜宿合阳。</p><p class="ql-block">趁着夜色往香积寺、玄真观及附近街道溜达一圈。</p> <p class="ql-block">D3:合阳~韩城 20241221</p><p class="ql-block">路过建设中的《史记城》,停车入内观看一番。</p><p class="ql-block">史记城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柏香村,距离司马迁祠景区1.5公里。史记城建设项目占地105亩,建筑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投资约为1.2亿元,均为汉唐古建筑群形式。</p><p class="ql-block">史记城内含美食风情街、民俗作坊街、老韩城民俗文化馆、史记文化广场、戏楼、韩城旅游资源全景展示中心、史话韩城、精品民居客栈、儿童科学大世界等九项目。</p> <p class="ql-block">自2023年5月自驾游来韩城时隔不久,熟门熟路,首先到司马迁祠和墓参观。</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前145或135年--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墓景区游览图</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堂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宋代扩建,元代又重修。据《韩城县志》载“太史公传”云:“迁卒葬高门东南八里岭上,东望黄河,一丘岿然。”</p> <p class="ql-block">司马古道,路面为大小不等的石料铺砌。自战国至今,历经二千余年风雨剥蚀、车马磨损,凸凹不平,足见岁月之沧桑。</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中国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司马迁祠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堂寝殿。</p><p class="ql-block">上方匾额为隶书《史圣千秋》。</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墓位于司马迁祠院后,经西晋、宋、金、元、清五次修葺。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称“五子登科柏”。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p> <p class="ql-block">沿祠堂后道路上行至塬顶,沿路不时有一些景点。</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及登塬沿路有古今碑石一百余通,内容涉及司马迁的人品与人格、司马迁祠墓的历史变迁、修缮祭祀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评价,以及《史记》相关篇章中的名言警句等。</p> <p class="ql-block">在塬顶居高向东极目远眺,只觉晴空下视界豁然开朗,黄河犹如一条白色丝带横亘在天际,挟从黄土高原一冲而下之势,即将在风陵渡左转,向着大海奔腾而去。再向北看,晴空之下村庄田陌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顽强地与悲剧命运抗争的精神,忍辱负重的信念,以及十多年勤奋著作的坚持努力,给后世留下丰硕成果鸿篇巨制——《史记》:计有130卷,52万余字,几乎耗费司马迁一生的时间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决定由韩城县芝川黄河渡口东渡黄河出师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出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八路军总部及其下辖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约3万余人,在朱德总指挥率领下,分两批取道韩城,出师东进,奔赴华北,开赴山西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景区出入口</p><p class="ql-block">1982年司马迁墓和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于2014年首次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23年8月,景区正式具备创建5A级景区的资格。</p> <p class="ql-block">接着再往韩城古城,参观韩城市博物馆(文庙)。前年才来过韩城,对那几条街道记忆犹新,这次只准备看看著名的韩城三庙:文庙、城隍庙和东营庙,它们彼此相连在一处街区。</p><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和三庙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韩城文庙(孔庙),位于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陕西现存最完整的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韩城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现存建筑重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元代旧址上重建的,为前庙后学的格局,后历代均有修葺,集宋元、明、清风格于一庙。总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五龙壁位于文庙南端围墙,雕刻精美,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取“龙鱼河图”之意。</p><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上有龙凤呈祥图样琉璃瓦装饰,上悬“文庙”牌匾。</p><p class="ql-block">上次来时,入口处维修,五龙壁被挡板围住。这次才得以见其尊容。</p> <p class="ql-block">跨过泮池是戟门,原名大成门,宋初建隆三年(962年),诏孔庙门立戟十六枝,以示尊孔,因立戟于门,故称戟门。</p><p class="ql-block">两侧有展室,展出《韩城古代碑刻展》。</p> <p class="ql-block">再向内是大成殿,供奉孔子,及其四大弟子、七十二贤。殿内,正中两柱之间悬有清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镂雕华带横匾。</p> <p class="ql-block">再向后,还有明伦堂和尊经阁两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后方走去,就是东营庙与关帝庙。</p><p class="ql-block">金兵入陕,设营驻兵守城,共设东、西、南、北、中五营(又有说建于元或明代)。为鼓励守城将士忠于职责,义勇杀敌,而于营中建关帝庙。至今兵营已无存,唯有主体建筑为关帝庙。东营庙山门右侧,庭院外南北向有一座精美的三龙琉璃影壁。</p><p class="ql-block">东营庙占地2800多平方米,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东向西,山门、寺庙、宿舍及附属建筑、斗母神殿、古井、石碑、牌匾、石狮、对联、砖雕、木雕、绘画等附属文物基本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东营庙门与城隍庙门隔街相对。东营庙北围墙即城隍庙对面,是一面九龙琉璃影壁。</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才想到一个问题:这面九龙壁被东营庙门分为东西两侧,而两侧是对称的,怎么可以共九条龙?或许只是概称九龙壁而已。下次去了仔细看看数数。</p> <p class="ql-block">韩城城隍庙内供奉的是明朝宰相,韩城人薛国观。看到家乡土城墙经久失修、破败不堪,担心百姓安危的薛国观便请奏皇上,由地方乡绅集资建造,把韩城的土城墙改为砖砌城墙。崇祯看到他的奏折后,大为感动,夸赞他心系百姓,特恩准改建。百姓为了报答,在他百年之后把他供奉在城隍庙内,让他做了韩城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韩城城隍庙,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韩城城隍庙坐北朝南,以照壁、壁屏门、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化育坊、广存殿、明禋亭、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有:两坊、两廊、四楼、两庑。</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韩城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韩城古城金城大街上走走。</p><p class="ql-block">闯王行宫:李自成于1644年立“永昌”年号,称“大顺”皇帝。率军从长安北上,经韩城渡河,直捣幽燕,推翻了明王朝。后因清军入关,兵败受挫,又经韩城返回长安,以图东山再起。李自成两次驻跸韩城,其行宫正面九间,俗称“九间厅”。</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韩城市南城门,上次来城墙尚未完工,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场所了。</p> <p class="ql-block">“韩城门”外的“毓秀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项节目是游览党家村。</p><p class="ql-block">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城区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距韩城市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党家村景区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党族祖祠、贾族祠等</p> <p class="ql-block">看家楼</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被称为党家村四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p> <p class="ql-block">慈禧赐福、节孝碑</p> <p class="ql-block">泌阳堡</p><p class="ql-block">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D4:韩城~西安 20241222</p><p class="ql-block">返回西安时经过渭南市,特意往渭河南岸去渭华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南渭华起义革命旧址内,地处西安至华山旅游东线之间,距西安90公里。</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展区分为三大板块:</p><p class="ql-block">一、旧址(北部);</p><p class="ql-block">二、展馆(中部);</p><p class="ql-block">三、烈士纪念塔(南部)。</p> <p class="ql-block">起义背景:1928年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与农民武装联合发动的武装斗争,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深厚基础。</p> <p class="ql-block">根据权威史料记载,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在渭华起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陕甘边、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他们通过起义积累了武装斗争经验,为后续创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渭华起义是土地革命时期西北地区首次军民结合的一次武装起义。</p> <p class="ql-block">起义指挥部旧址‌(五间厅、西北工农革命军领导人旧居)</p> <p class="ql-block">砖铺字标语‌(馆藏精品,现存“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革命标语)。</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12日大革命失败,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残忍杀害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噩耗传来,李大钊的学生、时任谷堆小学教员的共产党员陈述善和高塘小学校长、共产党员李维俊组织两校师生在高塘小学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后,大家捡来鹅卵石,搬来青砖,在学校礼堂前的通道上精心铺设的标语。</p><p class="ql-block">2017年曾经骑行来此参观,那次来没有找到起义指挥部和砖铺字标语遗址(旧址部分),几年来一直牵挂在心,这次才算看到。</p> <p class="ql-block">建馆时间:1981年初步维修旧址,1988年5月1日正式开放纪念馆,邓小平题写烈士纪念塔碑文,习仲勋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塔‌(1988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底座上镶嵌的渭华起义中工农革命军和农民武装发动群众,与敌战斗场面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渭华起义烈士陵园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行政区域内为纪念英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塔祠、纪念塑像、英名墙、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纪念设施。</p> <p class="ql-block">2006年渭华起义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这里还是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四天参观游览,涉及内容广泛。既有桥、泰帝陵,又有史圣祠堂,既有名人故居,还有瑰宝民居,看了许多文物古迹,又以革命历史渭华起义纪念馆收官,可谓是提高了思想觉悟,增长了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返程一路顺风,天黑前返回西安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