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尘封的历史:初探卢敏卿后人

曲仁(红工)家园

<p class="ql-block">百年光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却足以让一座煤矿沉淀出厚重的故事。值此广东省曲仁矿务局开采 110 周年纪念之际,一段尘封的往事,随着卢敏卿后人的出现,逐渐揭开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1915 年,新会商人卢敏卿在韶关成立协兴公司,这便是曲仁矿务局的前身。当时的他们,怀揣着实业梦想,在韶关的土地上播下煤炭事业的种子。岁月流转,这段历史渐渐隐匿在时光深处,直至我们开始寻访追溯,才重新聚焦目光。</p><p class="ql-block">几经周折,我们在深圳找到了卢敏卿先生的孙子卢光宇先生。初次见面,这位快 80 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谈吐风趣。令人意外的是,他竟不知自己的爷爷就是卢敏卿。谈起往事,卢先生神情动容。他回忆起父亲卢祗平在解放初期的故事,那时协兴公司已更名为富国煤矿,大部分股东在解放前离开了,父亲作为股东代表被军管会找到,希望他作为股权的代理人。父亲本想将股份捐献给国家,却因军管会说政策不允许,只能接受代理身份。后来公私合营,父亲进入管理机构,一直到富国煤矿改制为广东省曲仁矿务局。在特殊年代父亲虽也受到过冲击,但因其为人和善,所受影响有限。</p><p class="ql-block">卢先生如今生活安稳,兄弟姐妹在深圳、广州定居。他用“知足、感恩”四个字来描述自己的心态:对当下的生活充满知足;回顾过往,他满心感恩。他在时代的风雨中成长,他不仅在深圳教育部门挑起专业技术的大梁,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份感恩,是对组织信任的深情回应。</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原因,父辈没能留下更多书面资料,唯一的珍贵物件,便是父亲在曲仁煤矿的工作证。即便如此,卢先生仍表示将全力配合,与家人一起寻找更多能印证祖辈事迹的纪念物。</p><p class="ql-block">与卢先生的交流和谐而轻松,短暂的午餐会面,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煤矿情结的力量。跨越百年,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因曲仁煤矿相聚,将目光凝聚在 “不忘初心,面向未来” 上。老一辈的创业艰辛,几代矿工的默默付出,都化作对国家的宝贵贡献,成为曲仁煤矿最动人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此次探访,为曲仁煤矿开采 110 年纪念活动拉开序幕。我们满怀期待,盼望着能成功举办这场纪念活动,向历史致敬,向每一位为煤炭事业奋斗的人致敬,让曲仁煤矿的故事和精神继续传承,在新时代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葛明2025年4月17日写于深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曲仁矿务局:广东工业文明的煤炭史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开埠拓荒:民族资本的艰难探索(1914-1949)</span></p><p class="ql-block">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阻断了越南煤炭的海运通道,广东近代工业面临能源危机。新会商人卢敏卿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联合地方绅商筹资50万银元,在韶关钩咀岭创立协兴公司。这是广东民族资本自主开发煤炭资源的首次尝试。然而,原始的人力开采和牛车运输模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三年后便因亏损停产。</p><p class="ql-block">1918年,开平侨商谭子良、台山工程师周子光等人重组协兴公司,将矿址迁至丝茅坪并修建轻便铁路。这段长7公里的窄轨铁路,成为广东近代矿业运输史上的里程碑。但丝茅坪煤层薄、煤质差的先天缺陷,使企业在十年后再度陷入困境。1928年,谭礼庭接盘协兴资产,创立富国煤矿公司,将矿区转移至茶山岭。他斥资30万元从地利公司购置钢轨、机车,建成9公里轻便铁路直达武江边,实现"矿-路-江"联运。1930年茶山矿井投产当年即产煤13万吨,1940年突破20万吨,占广东自产煤炭的70%。</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茶山矿井被日军占领。侵略者企图掠夺资源却因缺乏劳工未能得逞。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政府强行接管矿区,直到1949年陈赓将军率四野南下,才将矿山归还民族资本。历经战乱的茶山矿井已千疮百孔,但富国公司仍在废墟上重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煤炭工业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时代引擎:计划经济下的崛起(1949-1978)</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曲仁矿区迎来历史性转折。1951年富国煤矿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更名为国营曲仁煤矿公司,1961年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曲仁矿务局。在"扭转北煤南运"的国家战略下,矿区进入高速扩张期:1955-1957年投资扩建使产量增至19万吨;三线建设期间,连县701、702兵工厂等国防项目催生煤炭需求,矿区再次扩建。1978年,曲仁矿务局年产原煤192万吨,创历史新高。</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矿区形成独特的"企业办社会"模式。花坪镇作为局总部驻地,拥有独立的供电系统、物资供应网络和生活保障体系。在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矿区职工享受免费医疗、教育,甚至在地方停电时仍能保障电力供应。这种"小社会"的繁荣,使花坪镇一度成为粤北最繁华的城镇之一。</p><p class="ql-block">技术革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工程师余代尧主导的钢丝绳锯煤项目,将采煤效率提高40%,吸引全国同行前来学习。王存厚等技术人员研发的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生产难题。这些创新使曲仁矿务局成为南方煤炭工业的技术标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黄金时代:工业重镇的巅峰(1978-1998)</span></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曲仁矿务局迎来发展黄金期。1985年恢复原名后,企业规模达到顶峰:下辖花坪、茶山等8大矿区,职工超过1.5万人,年产原煤稳定在200万吨以上。矿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职工福利优厚,形成独特的工矿文化。</p><p class="ql-block">花坪镇作为经济中心,拥有电影院、文化宫、医院、学校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职工子弟学校实行从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矿区医院配备当时先进的医疗设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曲仁矿务局凭借稳定的煤炭供应和自成体系的社会服务,成为粤北地区的经济支柱。</p><p class="ql-block">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过度开采导致资源逐渐枯竭,1990年代起矿区可采储量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煤炭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1998年,曲仁矿务局因资源枯竭正式关闭,结束了长达84年的煤炭开采历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转型阵痛:后工业时代的挑战(1998-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企业关停引发连锁反应。1.5万名职工中,仅少数符合条件者办理内退,多数人以2万元买断工龄。这笔在1998年相当于普通职工十年工资的补偿金,在猪肉价格接近10元/斤的通胀环境下,难以保障下岗职工的长远生计。花坪镇迅速衰落,人口从鼎盛时期的5万锐减至不足万人,大量职工宿舍沦为危房。</p><p class="ql-block">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广东省政府启动一系列改革:2004年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2010年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28亿元建设曲仁园等四大安置区,10793户矿工家庭迁入新居;2021年成立曲仁办事处,整合社区管理资源,推动工矿文化旅游开发。</p><p class="ql-block">如今,曲仁矿务局的历史遗存正在被重新激活。花坪镇依托原矿区建筑打造工矿博物馆,开发"矿区生活体验游"项目;格顶矿区转型为小微企业聚集区,昔日的厂房里响起现代工业的机器声。这片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兴衰的土地,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结语:文明的坐标</span></p><p class="ql-block">曲仁矿务局的百年历程,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工业史。它诞生于民族资本的救亡图存,崛起于计划经济的时代浪潮,辉煌于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转型于生态文明的历史抉择。那些纵横交错的巷道、锈迹斑斑的铁轨、高耸的井架,不仅是煤炭工业的物质遗存,更是中国产业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在能源革命的今天,曲仁矿区的转型之路,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工业文明的演进提供了鲜活样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家园之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词:唐桂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曲:李丹</span></p><p class="ql-block">我从矿山来我的矿友伙伴</p><p class="ql-block">美好的回忆如歌岁月</p><p class="ql-block">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p><p class="ql-block">仿佛又投进了母亲的怀抱</p><p class="ql-block">啊,啊,在那美丽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有我们童年的歌谣童年的歌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矿山来我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矿山的一切充满艰辛</p><p class="ql-block">那有你们酸甜和苦辣</p><p class="ql-block">仿佛又映现在我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啊,啊,在那黑色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有你们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家园来我的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家园的爱恋网络情缘</p><p class="ql-block">凝聚我们深深的依恋</p><p class="ql-block">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啊,啊,在这块梦幻的空间里</p><p class="ql-block">有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