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大自然的调色盘

李炜

<p class="ql-block">座落在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的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初见梯田往往都会被它的壮观深深震撼,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端,错落有致,线条流畅,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二月到四月,是元阳梯田最为迷人的季节,梯田经过灌溉之后,恰似一面面明亮的镜子,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坡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不断变幻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好象是上帝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调色盘一般。</p> <p class="ql-block">元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化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则数亩,小则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2013年6月22日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梯田坐落在幽深的山谷之中,那层层叠叠的梯田整体看上去就像一枚巨大无比的花蕊,每一块梯田,都是有着独特的的形状。它们连绵不断,防佛丝丝缕缕的锦缎相互交织,又似汹涌澎湃的大海浪潮一般。仔细端详,那梯田的轮廓隐隐约约又呈现有骏马奔腾的模样,其间还点缀着一个个田棚,像似即将扬帆起航的小船,充满着灵动之感。</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真的是大自然的调色盘。晴天时,梯田会变成美丽的蓝色,早晚时分,它们会变成金黄色。这种变幻,让元阳梯田被誉为“多彩的大地艺术”。尤其在日出日落时,更是构成了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p> <p class="ql-block">彝族姑娘和她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一座座“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人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哈尼人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最早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无论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都能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似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p> <p class="ql-block">元阳县境内最低海拨144米,最高海拔为2923.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元阳县共居一山的7个民族,大致来说是按海拔高度而居的。海拔144~600米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l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旅居住;2000米以上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在城镇和公路沿线。</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后的1300多年间,哈尼人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条条沟渠象银色腰带,把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的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水稻的命脉~水利问题。</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p> <p class="ql-block">元阳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这些森林构成了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成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正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p> <p class="ql-block">哈尼有一首古歌:“有好树就有好水,有好水就开得出好田,有好田就养得出好儿孙”。哈尼人尊重并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沿袭着传统生活方式,保留着元阳梯田最原始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清晨6点多钟,依然是哀牢山中的夜,来到多依树观景台,正巧天空开始变亮,看见云雾如絮如水,从多依树的山坡上流入山坳间,多依树观景台许多人在等待着拍日出。</p> <p class="ql-block">天空最开始是深蓝色,梯田也一点点变亮。云层压得很低,渐渐的天空挤出一些紫色,梯田映衬出天空的色彩,随着阳光的变化而变化,像缓缓流动的光影,此时此刻的梯田内,就是一场光与影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坝达的梯田随着时光的变化,也会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当这种色彩与田埂的线条交织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彩绘版画。</p> <p class="ql-block">箐口民俗村,位于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域内,是典型的哈尼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民居的标志。用山茅草沿着顶层铺盖成四斜面的茅草顶,墙壁用土坯变砌,整座建筑看上去就像一朵蘑菇,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内分三层,底层关禽畜、堆放谷船、把等;第二层作主人卧室、做饭、休息、会客;顶层置放粮食、柴草等。</p> <p class="ql-block">龙树坝梯田则呈现出另一种情调,它小巧、艳丽,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田园。由于这里浮萍较多,梯田会呈现出赤红色。</p> <p class="ql-block">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传统的哈尼族人看来,他们所实现的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象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在此,只是接受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他们在终日虚无缥缈的雾气下,努力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