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赋能·致远----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的艺术

<p class="ql-block">启心智,助成长</p><p class="ql-block">——记邹立波省名师工作室2025年第一次集中研修学习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4月11日下午,雨过天晴,作为邹立波省名师工作室网络学员有幸参加了本次沙河小学的集中研修活动。每次的集中研修自己是万分期待,因每次研修内容丰富及方式多样,大大地满足了自己学习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这次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可惜,由于工作太忙碌,自己没能每个活动必到场。因此在11日下午到沙河小学参加的活动自己是倍加珍惜,当然也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1.“一课两讲”展特色</p><p class="ql-block">成果展示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关军事的现场讲解包扎,有关科技的智能狗,有关农田的自制有机肥,有传统手工漆扇的制作,还有传统美食肠粉、茅根竹蔗水等。这些成果展示让自己流连忘返,大饱眼福,颇受启迪,并一一拍照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2.六节课例齐绽光彩</p><p class="ql-block">根据“一课两讲”的模式,同时开展了六节课,分别是三节综合实践活动与三节劳动课例。我选择了李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旅游线路我制定来学习。李老师从全运会即将召开,作为东道主我们如何为客人介绍广州为现实情境导入主题。以案例指导学生设计旅游路线要思考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方法,老师在学生回答时一一板书。了解方法后老师让学生抽任务卡制作一日游路线,最后请两个小组进行展示,运用AI来指导学生修改一日游的路线。整节课符合大纲要求,老师的素养高,学生精神面貌阳光,老师精心设计,准备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情境设计真实有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AI赋能,搭建了学习支帐。</p><p class="ql-block"> 3.及时评课促成长</p><p class="ql-block">今天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每一节课后有专家给我们评课,评课后还让听课的老师参与,有疑问的可以提出大家探讨,这一形式及大地解决了我们听课老师的疑惑。专家对这节课给予了肯定,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导入活动时情境要更具体可行。</p><p class="ql-block">(2)课堂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整体性,比如在生成一日游线路时应让学生自己选主题,学生展示时,应做好分工,体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p><p class="ql-block">(3)一日游路线形式较单一,可增加图画等形式,时间10分钟有些少,最好有15-20分钟左右。</p><p class="ql-block">(4)评价避免单一化。应贯穿整节课,评价标准再细致些,在展示时应有生生互评,老师评等方式。</p><p class="ql-block">(5)AI的使用有些过于简单,没有达到目的,可再多点时间,比如把AI修改的结果展示出来,与自己原来的对比,得出更优线路图等。</p><p class="ql-block">参与这样真实有效的评课,让自己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4.经验介绍激热情</p><p class="ql-block"> 在劳动展摊,每间学校都展出了自己学校开展“一课两讲”的做法,各有特色。沙河小学作为代表在台上进行经验介绍。他们从校长领导担任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开始,对学科进行整体规划,培训师资,请专家莅临指导;依托教材,开展活动;结合学校品牌特色研发课例;以“学科融合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认知走向实践。方法具体,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个下午,有成果展示、6节课例、专家评课、经验介绍与专家讲座,精彩纷呈,各放异彩,让我们获益良多。感谢邹立波省名师工作室组织这一活动,让我们心智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升,不枉此行。</p><p class="ql-block">请帮我修改一下,字数800字左右</p> <p class="ql-block">启心智,助成长</p><p class="ql-block">——邹立波省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心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暮春四月,阳光初绽。作为邹立波省名师工作室网络学员,我怀着期待走进沙河小学,参与2025年首次集中研修。这场以"协同·赋能·致远"为主题的“一课两讲”研修活动,以多元立体的研训模式,为教育者开启了一扇专业成长的明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知行合一展风采</p><p class="ql-block">"一课两讲"成果展区宛如微型教育博览会。军事急救包扎的严谨细致、智能机器狗的科技灵动、古法漆扇的艺术韵味、有机肥制作的生态智慧,无不彰显着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魅力。最令我驻足的是传统美食展台,学生们将肠粉制作工序分解为可量化的劳动步骤,用竹蔗茅根水诠释"药食同源"理念,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在此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课堂实践探真知</p><p class="ql-block">在六节精品课例中,李老师的《全运旅游路线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这节课以全运会东道主身份创设真实情境,构建了"任务驱动-方法建构-实践创新"的PBL教学模式。课堂通过"小组展示-师生评价-AI修改”环节,使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深度评课启新思</p><p class="ql-block">"三明治式"评课环节尤具创新价值。专家在肯定情境化教学成效的同时,提出五个维度的优化建议:从情境创设的具体化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从时间分配到技术融合,每个建议都直指新课标内核。特别是关于"AI应用深化"的探讨,启发我们思考技术工具的使用边界——教育智能化不应止步于展示炫技,而应成为培养高阶思维的催化剂。这让我重新审视李老师课堂中那个被热议的细节——当AI建议的"最优路线"与学生设计的"文化慢游"路线产生冲突时,教师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思辨而非技术妥协,这正是教育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跃迁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经验共享促成长</p><p class="ql-block">沙河小学的校本实践汇报颇具示范意义。它构建校长领衔的"三驱联动"发展体系:通过顶层规划确立学科融合路径,实施"专家引领+双师培育"的师资发展策略;依托教材开发项目化学习框架,将地域文化基因转化为特色课例资源;以"学科交互-实践深化-素养内化"的进阶模式,推动学生从知识认知向实践创新跃迁,形成可迁移的校本实践方法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日研修,收获远超预期。从展区到课堂,从评课到讲座,每个环节都彰显着名师工作室"研训一体"的专业追求。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既要深耕教学现场,更要保持开放创新的姿态。此次研修给予我的不仅是教学策略的更新,更是教育观的升华:当知识传授升华为素养培育,当技术应用服务于思维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启心智,助成长"的育人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