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蓝天白云-昱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479721</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岁月长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常常听父亲讲述他的过往,那是一段镌刻着时代沧桑的漫长旅程。父亲出生于 1911年,在他幼年之时,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封建帝制的余晖即将被时代的洪流彻底淹没,而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正处于列强觊觎、风雨飘摇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三岁时,祖父便离他而去,八岁那年,祖母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他与年长的兄长在这世间孤苦伶仃。兄长被三祖母接走抚养,而父亲则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木匠,舅舅是鞋匠,他们靠着自己的手艺勉强维持着家庭生计。然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货大量倾销,严重冲击了国内的手工业市场。外祖父年事已高,面对日货的泛滥,他的木匠活计越来越少,舅舅的鞋匠生意也一落千丈。家庭的贫困如影随形,使得父亲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困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吉林县城区第二小学读书的日子里,虽然生活艰难,但也有幸得到了一些温暖。老师曲子彦时常资助他笔墨,校长单豫轩救济他做操的衣服,同学们栾义士、邓九龄、马玉章等也热情地收留他住宿。这些点滴的善意,在父亲黑暗的童年里闪烁着微弱却珍贵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后,家庭的困境让父亲继续求学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无奈之下,他在舅舅朋友王佑卿的介绍下,进入吉林市河南街裕华服店当学徒。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每日工作时长超过十六个小时,高强度的劳作如同沉重的枷锁,一点点消磨着父亲的青春与活力。仅仅两年,父亲的身体就被彻底拖垮,咯血的病症无情地袭来。在病床上,父亲的心中满是无奈与迷茫,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如此脆弱。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硝烟弥漫,百姓们在战火纷飞中艰难求生,父亲的遭遇也只是这乱世中无数悲剧的一个小小写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身体稍有好转后,父亲用自己当学徒时辛苦积攒的一点积蓄,进入了吉林私立毓文中学学习。他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改变命运的力量,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还未等到毕业,父亲就不得不再次面对生活的重压,被迫中断学业,投身到伪民政部驻肇州公医院,开始学习助医工作。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东北大地,伪满洲国在日寇的操控下成立,东北人民在殖民统治下过着屈辱而艰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那动荡不安的日子里,父亲就像一片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他从肇州公医院因病返回家乡,后又在吉林市地方清洁会谋得一份收费的工作,却因不会日语而被辞退。之后,父亲前往佳木斯,在伪三江货物自动车组合担任庶务系员。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光,可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人们的生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佳木斯的粮食供应变得极为困难,父亲收到岳母从吉林桦甸常山屯的来信,得知那边粮食相对充足,于是在 1943 年,父亲举家迁往常山屯,在那里做起了私商会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1947 年,父亲跟随姑祖母之女前往绥远省五原县,以经营西药行商为生。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努力打拼,只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直到新中国成立,父亲的生活才逐渐迎来了转机。他回到佳木斯,在白山医院开始了助医工作,并在医学进修学校努力学习。此后,他先后在松江省立第一区院放射科、佳木斯森工医院、通河森工医院、绥棱森工医院等地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每一次的工作变动,都是父亲在新中国的建设浪潮中努力前行的足迹。最终,父亲在佳木斯传染病医院安定下来,他的前半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而后半生则在新中国的怀抱里,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苦难与挫折,都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新中国带给人民的希望与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