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是唱好戏的基础

曹学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科学发声是唱好戏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左奇伟</span></p> <p class="ql-block">高楼大厦平地起,要想建起不塌陷,必须打好根基。一个演员要想唱好戏,也必须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学会科学发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青年新秀演员谢彦巧,无论专业的、行里的、行外的都说她唱的好。我听了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然而,有些人不赞同我的看法,甚至反对科学发声。我真心劝告不同看法者,要相信科学,遵重科学,更不要反对科学。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发声唱戏用的是嗓子,不学习科学发声,低音唱不好,高音使劲喊,久而久之,发声的基本条件磨的没有了,就成为云遮月的哑嗓子,那就太可惜了。谢彦巧之所以唱的好,声音可塑性强,可控性强,唱什么都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她唱戏运用了科学的民族声乐方法,高中低音全在高位置,才会唱什么都好听。</p> <p class="ql-block">她是一个悟性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教了她七年,我按照我的老师吕岱声教授的方法教她。在学院她唱的是吴小平先生写的京味儿戏歌《青衣》难度很大的《俏花旦》和我写的柔进声乐技巧的豫剧《无事生非》选段。与此,还有评剧选段《花为媒》,京剧选段《霸王别姬》,河北梆子选段《大登殿》,所以她能唱什么象什么。</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她升华了马派唱腔,把旋律简单的“豫东调”唱的如潺潺流水,有声有色。如果光靠本嗓子硬喊是难以完成这些曲目的。所以大家不要排斥民族声乐的学习,关键要“结合”,升华戏曲的演唱。同时也不要排斥学唱兄弟剧种,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努力把戏唱的更好听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史茹是个勤奋人</p><p class="ql-block"> 左奇伟</p><p class="ql-block"> 我的戏曲声乐徒弟史茹,勤奋好学,特别重视自己声音的位置准确性和歌唱性。在河南大学戏曲声乐培训班中也是很出色的。通过我对她的民族声乐训练,和对视唱的严格要求,加上她如饥似渴地努力,她的演唱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改掉了自然发声及原声态横着唱的习惯。现在她是用方法“结合”本剧种的唱腔,达到可观的效果。从我给她作曲的几个小戏到《挑山的女人》,我从唱腔结合发声和韵辙的把握,一句一字的教唱,包括早先唱的传统戏,直至近日的胡兰的母亲的唱,均可达到发声位置统一,高位置既省劲儿又达远的高低音贯穿。希望热爱她的听众们,再学唱她过去的唱时,尽量听一下后来的唱法,无论专业的或是业余爱好者,都要学习发声方法,和尽全力提升音乐素养,才能唱出好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相关联接:</p><p class="ql-block">文中左奇伟教授提到每个演员的发声条件是不同的,这是客观事实。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看虽相同,但每个人的声带确实有差异。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厚,有的薄,加之咽腔、鼻腔和鼻窦等共呜腔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发出的音色也有区别。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根据粗弦发低音,细弦发高音的原理,一般细小的声带适合于发高音,粗大的声带适合于发低音。用一般的医用喉镜检查声带能分出音色类型,但是声带的松驰程度还是有一定差别的。</p> <p class="ql-block">根据国内调查研究的经验,声带约十二亳米为短声带,二十四亳米为长声带,十五至十六亳米左右为中声带。一般地说,女高音声带最短,其色白,大多从声门处看不见气管环。而男低音声带最长,颜色呈粉红色,由声门处可以看见气管环。其他则以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为次序,即移行于两者之间。</p> <p class="ql-block">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有的医院还专门开设了噪音医学,也称歌喉保健。具体的如何去区分,可以找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生咨询和检查。</p> <p class="ql-block">编辑高思敏</p> <p class="ql-block">图片~山东泗水卞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