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信丰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凌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月12日,刀郎选择在英雄城南昌举办他2025年的第5站个人巡回演唱会,因为没买着演唱会现场门票,我便在手机里听着演唱会上他将要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去了赣州信丰~~一座中央苏区全红县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受挫,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领导机关被迫组成野战军,于10月17日至20日,先后从于都河北岸地域出发,夜渡于都河,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在长征前夕,中共中央曾派潘汉年、何长工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代表在寻乌筠门岭的罗塘进行了秘密谈判,主要内容就是两军互相借道,双方在现在的战线上各后撤20华里。然而这一秘密协议并未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双方的前线,红军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1934年10月21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向信丰百石守敌发起进攻,打响了红军长征的第一仗,歼灭守敌信丰“铲共团”第2中队200余人,并击溃从金鸡圩赶来增援的粤军1个营。然而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也牺牲了长征路上第一位师长洪超。随军转移的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通过第一道防线后,在信丰军田高住地感概地说“我们欠根据地人民实在太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中央红军沿赣粤边继续西进,彼时双方得知了寻乌谈判协议精神,红军很快突破了粤军在广东仁化、湖南汝城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以及在湘南郴县、宜章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但在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突破桂北湘江第四道封锁线时,因“左倾”错误领导而遭受重大损失,全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的同时,项英、陈毅临危受命,领导留守红军和苏区人民坚持斗争,1935年3月,项英、陈毅等率领约300人,先后到达赣粤边地区,同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会合,以信丰的油山为中心,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面对国民党当局采取频繁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巧妙的斗争策略,同敌人周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便于指导各地游击战斗争,中共赣粤边特委在潭塘坑建立秘密交通总站,李绪龙任总站长。下设3条秘密交通线:一条从潭塘坑到上乐、龙回、大龙往桃江以东;一条由潭塘坑通往大余梅岭、北山;一条由潭塘坑到九渡、正坪、小河、万隆、崇仙。油山上乐塔是上乐交通站存放和交换情报、信件的秘密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信丰是红军主力长征第一仗的发生地,是红军留守部队坚守的中心,是红星照耀过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光辉灿烂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信丰县城还有一处新屋里毛泽东旧居,在这里详细介绍了伟人毛泽东五次经过信丰的经过,特别是1932年7月,毛泽东在此处居住休整了半个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信丰不仅有灿烂的红色历史,还是著名的客家摇篮。信丰居民百分之九十七是客家人,自隋唐以来,客家先民们陆续南迁拓土开基,把中原文明之火和耕作技术带入信丰,历经两宋、明、清,形成了信丰客家的基本格局,他们筚路蓝缕,创造了魅力独具、丰富灿烂的客家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县城中心有“江南第一宋塔”~~大圣寺塔,是赣南现存最高宋塔,“凌霄绝顶,通省无与伦比”,它见证了信丰千年的建城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西印度群岛总档案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传入欧洲之中国全图~~《古今形胜之图》,它的绘制人是信丰客家人甘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信丰的由来,我先讲一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虎山乡有一座江南现存最长的弧形古廊桥~~玉带桥,古廊桥因形似玉带,得名“玉带桥”,当地人更愿意称它为“凤歧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说古桥的建造者叫余凤歧。清乾隆初,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本地富绅余凤岐节衣缩食,立志修桥。无奈动工两月后,余凤岐已耗尽家财。为筹集建桥款物,余凤岐以铁锁链锁住自己,三步一跪,五步一拜,沿路乞讨,募化建桥,立誓不化完此缘,绝不解链。 诚心所致,众人相助,虎山乡亲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历时六年,终于在乾隆五年(1740年)建成此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桥除去高超的科学技术含量,精湛的造桥工艺水平,更因其本身的诚信历史典故,将人信两字高高耸立在信丰的天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物丰,那就更容易理解了:信丰脐橙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超40万吨,占赣南脐橙出口量的30%,其"北纬25°黄金产橙带"的气候条件,使果实糖度达14%-16%,成就了信丰"世界橙乡"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信丰萝卜,个大汁多甘甜,是信丰传统名产,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宋朝时,先人南渡,感怀北方饺子的味道,但南方不产小麦,无法制作饺子皮,恰巧赣南地区的红薯粉做饺子皮柔软透亮有劲道,于是信丰人用本地萝卜,几经琢磨,创造了独特口味的信丰萝卜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信丰脐橙、信丰萝卜丰富了信丰之物丰的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信物丰,这便是信丰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信丰新的地标建筑~~信丰阁上,我有一种感觉:南赣古邑,客家摇篮,丰崇如廉,比屋弦歌。累累兮,环宇谓橙乡;殷殷兮,人信载物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月13日晚,当我乘坐火车回到南昌,刚好遇到刀郎演唱会散场的滚滚人流,我听到很多观众还在意犹未尽地哼唱《红星照我去战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