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与智慧之名:课堂教育回响

陈芳

<p class="ql-block">  在《古对今》这堂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同探索着文字的奥秘。当教学推进到第三小节“鸟语对花香”时,我没有急于灌输知识,而是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鸟语和花香这样不同的事物能够成为对子呢?”这一提问,如同在孩子们思维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旨在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探寻文字背后的逻辑与美感,引领他们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进入了口头表达练习环节。我指着窗外满树花朵上停歇的两只小鸟,温柔地说道:“孩子们,此刻这两只小鸟停在花丛间,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大多数孩子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们认真思索后,给出了许多充满童趣与美好的答案,有的说小鸟在讨论花香的浓郁,有的说它们在互相欣赏眼前的美景,有的说鸟儿会呼唤同伴搭建新窝……。然而,课堂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总有部分同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会有些许懈怠,不愿积极思考,甚至没有认真听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选择直接批评,而是转换教学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们。我说道:“同学们,假如你的同伴在你兴致勃勃地分享美景时,却没有认真听你说话,那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唤醒对方,和你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甚至加上有趣的动作来表达哦。”就在这时,一个成绩不错的男孩突然大声说道:“一耳巴打过去。”他的话语打破了课堂的宁静,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没有立刻阻止他,只是用严肃而温和的眼神示意他,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且说法不当是不合适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的同桌见状马上告状,教室里随之响起一阵笑声,课堂的秩序似乎有些失控。我深知,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不能轻易错过。于是,我及时地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首先,我真诚地表扬了大多数专心听课、积极思考的同学,肯定了他们“小眼睛紧跟老师、专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我说道:“看到这么多同学认真投入,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你们专注的样子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的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要遵守纪律,更要学会友好相处。刚才那位同学随意发声,而且他的话语不利于朋友之间的和谐相处,大家可不能像他一样,不要被不好的行为带偏哦。”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我花了三分钟时间,详细对比描述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随意发言、言行不当这两种不同态度可能带来的结果。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同学们明白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友好相处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次课堂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学过程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而教师,就如同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需要精准地判断每个“病症”,及时且恰当地运用“药物”——引导和教育,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知识的滋养下有所收获,促进他们在知识、品德和思维等多方面的全面成长,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