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兴桥镇石边村,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刘辰翁后裔聚居地。据考证,该村于明朝初期开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余幢。俯瞰村貌,整体呈“龙凤戏珠”状,建筑风格以长寿文化为宗旨。古建筑青砖黛瓦,排序整齐,保持了较好的原貌。古村主要景点有蟠桃百寿祠、五色茶花树、千年古樟、金鱼池等。</p> <p class="ql-block"> 蟠桃百寿祠兴建于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同期开工建造的还有祠南三旬十幢“大夫第”、“通奉第”院落群。村中修撰于1920年的《庐陵石壁刘氏六修族谱》记载,刘家祠为清代后期累度加捐至二品大员、盐业巨商刘棋占,于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至光绪初年,历时15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进村参观时,恰好遇到一热心老者,对古村历史沿革了如指掌,对每一栋古屋及其背后的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蟠桃百寿祠”又称“刘家祠”,占地约1800平方米,由根本堂、文昌院、涉趣园等各具特定功能的建筑组合而成。刘家祠是一座布局奇特、功能齐备、工艺精细、清雅幽静的清代私家祠,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以长寿文化为主旨,取法仙桃的构造布局是“蟠桃百寿祠”最为奇特的建筑形式。建筑群落成一桃形,用来象征并表达主人祈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据老人讲,该祠在建筑构件雕饰中,大肆宣扬“长寿”这个主题。家祠根本堂中,刻有101个“寿”字,大者如斗、小者如寸,结体各异、写法无一相同。堂内遍饰巨枋、祥云天花、格式窗棂;在根本堂大厅前方顶部的巨大长枋上,则有一幅长达两米、鎏金精工浮雕,气势雄阔的“郭子仪祝寿图”。文昌院中,雕饰在回廊、亭阁、馆舍漏窗上的百余只蟠桃,娇姿百态,生动如鲜。尤其那金光闪闪的九层顶,更令人惊叹于建筑构造的奇妙与精致。</p> <p class="ql-block"> 刘家祠内文昌院八角形树池中植有一棵五彩山茶花树,据传是主人刘祺占从湖南湘潭用花轿抬回植于此,距今120多年。树的主干围经0.6米,高4米多,树冠半径3米多。每年正月盛开乳白、粉红、大红、鹅黄、金黄5种颜色的茶花,花期达3个月之久,十分稀有,美不胜收。可惜我们去的时候,透过门缝仅见绿叶,叶片碧绿肥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