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中药使用参考象学理解</p><p class="ql-block">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唯象求真,这句话是不是很高深难解?在中药学习中,会遇到药性和象学重叠的地方,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其实,象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提示,便于理解传承,更好的传播大家对于药性的认知,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绝对否定。它结合了生活常识的积累,也透视了药性的延展,更符合大众对于事物的通解,对于道理的符合性统一更有意义,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而对于处方用药,更需要药性物事的连贯符合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p><p class="ql-block"> 蒺藜多刺,花椒扎手,苍耳人畏,有人类挠痒使用的痒痒挠,所以止痒多用,皂刺又称天丁,较前更胜所以效果更著。蝉鸣于高树,昼夜不息,开音有效,桑叶为蚕喜食,转而为丝,延绵数里而不断,固有延绵子息之用,蚕吐浆成茧,因而化痰有功,绢织成匹经纬不乱,疏理经络易成。桑发于春,枝柯茂密丛生,活力通达,勃勃生机郁郁畅达,显示无穷的生命活力,利于筋脉舒展,舒展筋骨常用,桑叶凌冬侵霜而落,风吹之相互碰撞有金属之声,故能入肺。桑螵蛸为螳螂幼卵结就,生成后前肢如钳,所以缩尿闭关,治疗遗尿。桑寄生叶背多毛,有生发只用,竹茹为竹之筋,所以上通下达,除烦清热,治呕吐,失眠的升降失节,老龟深潜,自陷泥泽,因而药性深达无物能及,金蝉埋深宅,八年出门,韧性可嘉!昆虫就湿处而生,祛湿通络,万物习性不可不知也!!</p><p class="ql-block"> 除去身边的植物动物,天地间的物象也可以参考。比如高血糖,自然界的模型就是黄河泥沙,土味甘,泥沙过多会造成河道淤堵,这就是水患之源。在人体就是发生了血管病变。我们参考这一现象,采取清水注入(用六味地黄滋水或者增液汤加疏导的柴胡,加入固堤的白术,丰富植被的忍冬藤车前子等治疗顽固性高血糖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的病人停掉了降糖药也有很好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大道无声,大象无形,因为无形,所以容易被诟病,试看我们中医诊断时观察出来的现象,病人表现出的苦相,自己医生诊查到的脉象,这些始终没有离开象哦,所以象离中医很近,看起来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这种模糊就像模糊数学一样,反而能给我们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相反我们钻进实验室里千辛万苦的实验研究恐怕出一点纰漏影响结论,他们得出的结论反而在临床千变万化的疾病面前让人无所适从,倍感不力。不要轻易否定象学的运用。象学是大自然给我们透漏出的信息,中药的生相,长相都是大自然的无穷智慧的表现,只要我们足够用心体察,完全可以发展其中蕴藏的秘密的</p><p class="ql-block"> 二、动物药使用理解</p><p class="ql-block"> 药使用动物制品,包括昆虫的干燥尸体,动物身体的有一部分,可以说也属于有情之品,用的巧,比起植物药效果更为可靠,虽然这些品种已经不是活体,这些品种仍然有很好的药物价值,难道说这些东西和其他种类的药物除了蛋白质不同比例的矿物质,和其他支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有什么特殊意义呢?现代的成份分析只是看到了它的物质层面,可见层面的物质性,和生物的多样性的区别,却没有看到生命运动停止后,生活习性留下的印记,万物在生存期间的生命特征遗留下的永存的道的信息,医药届通过高温炮制,创造特殊条件,使这些信息复原提取,人体在服用过程中通过深刻阅读,读取这些特殊编码后,使身体发病信息中心做出适度正向调整,这样就完成了疾病的矫治,使身体回归至日常状态。</p><p class="ql-block">对于药物不能只了解组成的基质,更重要的是感悟生物的生命之道,它的精神实质,还有它的运行中道的规律,形神双得才是根本。虽然我们还不能通过形体观测得到它的精神,但是古人利用生前它的习性来推知它的运行轨迹,结合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找到恰当的药物来对付疾病。</p><p class="ql-block">例如温病上有一个升降散,它由四味药组成,其中两味是动物药,就是蝉蜕和僵蚕。蝉蜕这味药很有意思,它是蝉体从蛹体羽化飞翔的结合处的蜕变遗留物,见证了两种不同生命形式的过渡过程,由地下转入空中的过程,七年修行最终得以飞升的结局是很可贵的结果。所以升降散中,蝉蜕是升的主题药物。而僵蚕则是由生入死的生命边界的参与者,由阳光坠入死亡深渊,从肥嫩的活体,僵化死亡生死节点的直接见证者,这两种物事都是跨越生命大劫的遗留物,惊天动地的奇物,一个在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处,一个在阴阳界的连接点,蝉升腾至更高境界,僵蚕则坠入永寂,所以蝉升蚕降,这些挑战生命界限的见证者,组成了一个千古奇方,这也是温病的第一名方,不仅可以治疗高烧不提,大热犯脑,神志异常,升降失序,情感僵化,意识偏执,病机逆转的很多疾病,用的好,是很多疑难证的克星。例如食管反流引发的中疼,烧灼,胃脘不适,甚至眩晕耳鸣,呕吐,焦虑等。</p><p class="ql-block">动物制品,虽然他们情感不全,不是智慧高等生物,但是他们具备生物繁衍,规避危险,爱惜生命的生灵特质,相对植物药,就是不在一个频道,或者说不在一个世界。所以善于使用动物药的大夫对于生命都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医届高手!动物药的疗效高出植物药数倍之多,这是他们进化中积累的能量结晶,应当感谢它们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最近读了张锡纯对药一书,对于药物的分析理解更加深刻一步,感到一个中医要想真正理解药物的药性作用机理,就该从药物的生长生活习性,生态物象做认真的考察研究,为什么蝉蜕主要可以除风利水,那是由于蝉在树枝迎风不落,定风哦,蝉只饮不食,但有尿而无大便,只有水穿肠而过,所以利水!鸡内金是其胃内消化之器,但是鸡子只有粪而无尿液,所以能缩尿惹精,各有各道,虽然不是严肃科学,但是可以作为文化理解,方便我们认识药性,传播中医药尝常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联想中医药的衍射功能,自然象学的研究虽然只是古人在条件没有限的情况下的哲学思考,却凸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觉得学习中药,掌握中药用药的能力,有一下几个途径</p><p class="ql-block">三、学习掌握中药过程</p><p class="ql-block">1.通过正规训练,刻苦记忆中药的基本常识,通过分类记忆,独特作用的区分记忆,博学强记,刻进脑子里,也可以通过歌诀背诵,刻在记忆深处,这样,你可以数日痛苦换来终身受用,这是童子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2.经典学习。我常常对于书本上讲解还不到位得地方,查找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结合五行原理,透视其功能,例如本草纲目记述的紫癜用紫皮茄子蒂白癜用白皮茄子蒂,我就联想白是黑色素缺乏,火过色黑,应该用点热药,结果看纲目记载硫磺附子可以治癜,正好就对上了,于是我就用硫磺附子研碎用姜汁调和用白皮茄子蒂蘸着涂抹,然后就自己治疗好了白癜风患者</p><p class="ql-block">3.向患者学习,我们身边的病人,有不少患了慢性病,久治不愈,结果在某地方遇到了某个奇妙的药方很见效。这就大大减少了我们自己摸索的过程。比如,用新鲜茅根芦根煎水外洗治疗某型类风湿,这是从病人口中讲述自己治病经历传说,经过使用,的确有数例病人因此缓解,所以我们不要贪求高大上,处处留心皆学问。</p><p class="ql-block">4.从取类比象中寻找疑难病的创新思路。比如我们治疗类风湿时第一个奇特案例,(省略)还有,我们在读书《思考中药》时发现了糖尿病的治疗模型,通过比象思考,组成了大象调糖欣,就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案例)</p><p class="ql-block">五多读书,多思考。张锡纯的药对,大家读一读会收益无穷,里面不是枯燥的中药性味归经治疗适应症,验方举偶,实例展示,里边记载了大量的中药趣事,趣闻,一看让人心动不已,一眼难忘,</p><p class="ql-block">六,从生活实践中体悟医道并推知用药机理,(以畜为师)以大河为师,万物皆我师,效不更方,道不重复,一份心劳一份收获,心存多少信息,方子有多大能量。意志有多坚强,目标有多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