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记忆

田建初(和讯律师)

<p class="ql-block"> 在苍山与洱海之间,有一片面积并不大的平原,这里便是大理。</p><p class="ql-block"> 苍山的云,在海拔3920米的山顶流动。抬头看,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在苍山头顶。说来也怪,乌云压顶,却并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也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山顶的云,似乎有些重,所以飞不起来,于是绵软地滚下山坡,懒散地趴在山坡上,打瞌睡一般。沿着游道前行,有风,再仰望山顶那团乌云,却很快退去,苍山露出了明丽如黛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洱海,其实是一个湖,大概是形如耳朵而得名。不像大海无风三尺浪,微风吹过,凉!靠近洱海,才发现这个“海”,好似一位诗人,等待故人的归来。我们的到来,原本宁静的洱海起风了,摇动着长在“海”里的水杉,挥臂欢迎我们,“海水”轻吟,是致欢迎词么?</p> <p class="ql-block">  大理,因为是白族自治州,所以到处都是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同行的同事开玩笑地告诉我:“白族姑娘很白”。他不说还好,他这一说,我也有意无意地瞄了路边几个白族姑娘几眼。你别说,还真的白。</p><p class="ql-block"> 为了应景,给媳妇儿买了一件白族披风。嘿!媳妇儿披上披风,还真看不出她是汉族人还是白族人,走在街上,也看不出她是外地人。</p><p class="ql-block"> 蓝色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与苍山顶上的乌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映着大理古城的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也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走在大理古城,有点堵车,滴滴车师傅很有耐心。他告诉我,我们赶上了“白族民族节”,在“三月街”那边,热闹的很。我临时改变路线,示下要滴滴把我们拉倒“三月街”。果然,果然。这里人山人海,震撼!岂是一个“热闹”了得!何止万人?</p><p class="ql-block"> 走进“三月街”,随处可见的民族舞蹈,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姑娘,让人根本看不过来,说是“垂涎三尺”一点也不过分。男人们的打扮也稀里古怪,花花绿绿,看不懂。挤在人群中,我们倒成了另类。</p><p class="ql-block"> 当然,大理人也没有忘记“三月节民族节”的商品交易,工艺根雕一条街,药材一条街,民族小吃一条街,白族土产一条街……总之有很多条街。</p><p class="ql-block"> 我想,“民族节”也许是白族人独有的节日,也许是当地政府拉动旅游、拉动商品交易的特别策划,或者都有。但确实“火”得不像样子。从滴滴司机、小店老板到路上的交警,只要是来“烧火”的,一路绿灯。我说这些,你信不?我是看到了。大理,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地方,我不得不提,《天龙八部》影视城,这里也是人山人海。众所周知,《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完全虚构的一部武侠小说,后来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拍摄地点就在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论文化,《天龙八部》就是一部小说;论历史,《天龙八部》没有任何可查的历史遗迹。我就想知道,大理人是怎么把《天龙八部》影视城炒热的?</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一趟大理,看到了苍山的云,听到了洱海的风,瞄到了大理古城的白族姑娘,挤进了“三月街”的闹市,感受到了“民族节”灵魂,看不懂的是《天龙八部》影视城的玄机。</p><p class="ql-block"> 回到常德,回到桃花源,我迷惑了:大理是怎么炒“热”的?怎么炒“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