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光同尘”---学道德经第4章</p><p class="ql-block">【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译文】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调和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章里,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阐释了道的属性。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给道作以具体的描述。道的内涵深邃、广大,如果硬要用文字来表述,我们姑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道”。</p><p class="ql-block"> 其一,道是空虚无形的,是抽象的,与具体的万物相对立,不像具体的万物那样以一定的形状存在。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是永远不会枯竭的。道形成了万物,万物又无不体现“道”。</p><p class="ql-block">其二,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根本,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其三,道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先于万物,甚至先于天帝而存在,万物有存亡,而“道”是不生不灭的,具体事物消亡以后仍然会归复于“道”。老子的深刻就在于,他能在纷纭的事物中,探寻世界的总根源。</p><p class="ql-block">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在每个人身上、言行中都存在,而圣人、贤人、伟人、英雄身上体现得比较全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我们都不难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得道之人。翻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军事史,就会发现有一大批深谙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其中以毛泽东同志最为出色。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只有三万人中央红军,仍处于三十多万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层层包围之中,红军濒临绝境、万分危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带领红军四渡赤水,运用了许多的经典战术,如金蝉脱壳、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等,四渡赤水的战术不是一开始就部署好的,是根据国民党军位置的变化随机应变的,既环环相扣,却又一步也不能错。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而造就了战争史上一场伟大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前无古人,后亦不会有来者的,毛主席在后来的采访中会说,四渡赤水是他此生最得意之作!毛泽东就是一位用兵如神、深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天才。</p><p class="ql-block">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在目前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顺应天道,顺应自然,而不被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所迷惑,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迷失了自己作为社会变革的参与者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最终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朱世岱写于2025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2014年2月28日,环华骑游第七天,共骑行715公里。当日游览了九门口长城。</p> <p class="ql-block">抄写道德经第四章。</p> <p class="ql-block">环华骑游记</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辽宁段</p><p class="ql-block"> 第7天、2014年2月28日 到昌黎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p><p class="ql-block">1.九张机</p><p class="ql-block"> -------游九门口长城</p><p class="ql-block">群山间,</p><p class="ql-block">峰峦叠嶂长城悬,</p><p class="ql-block">百转千回九水连。</p><p class="ql-block">苔诉梦绕,</p><p class="ql-block">砖写魂牵,</p><p class="ql-block">苍翠漫云烟。</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1、九张机:词牌名。</p><p class="ql-block">2、九门口长城: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p><p class="ql-block">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3、九水:指流经九门口长城的九江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