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美篇记述了《南疆铁血记忆: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的烽火岁月》</p><p class="ql-block"> 武汉军区张副参谋长将军区3个侦察大队移交至昆明军区执行侦察战斗任务。这是首长在昆明军区大院叮嘱一大队黄政委要出色地完成昆明军区布置的侦察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大队首长</p> <p class="ql-block">情报部首长和大队领导在前线</p> <p class="ql-block">大队首长和部分指挥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我云南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进而蚕食和占领我老山、者阴山、扣林山等军事要地,炮击我村寨,枪杀我边民,干扰我和平安宁。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84年4月28日、30日,昆明军区部队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连续发起的猛烈进攻,分别收复了老山、者阴山等边境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越军不甘心失败,派遣特工为配合7、12大反攻,利用极其复杂的地形和浓雾作掩护,于7月6日凌晨潜入我方阵地,使用手榴弹、炸药包等爆破器材,偷袭了我军辛柏林雷达阵地(亦称“白石岩事件”),导致雷达系统被毁,造成我军9人牺牲、40人受伤。 </p><p class="ql-block"> 辛柏林雷达阵地被炸,对我军前线防御作战影响很大。为打击越军敌工的嚣张气焰,总参上报军委首长并批准,组建侦察大队,首批由武汉(3)和成都(2)军区组成5个侦察大队,担任侦察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军接到军委和武汉军区命令:立即集中军、师、团全部侦察机关和侦察分队,加强通信、工兵、防化、卫生等分队人员,组建侦察大队,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侦察作战。</p> <p class="ql-block">各侦察连奉命登车出发</p> <p class="ql-block"> 20军侦察大队于1984年7月17日下午16:40铁路装载完毕,并驶离开封。在郑州东站召开出征誓师大会,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张万年对侦察作战部队进行战前动员,侦察部队挥师南下,于7月21日17:30到达昆明东站,组织部队铁路卸载,晚上在昆明军区炮4师营房宿营。</p><p class="ql-block"> 22日侦察处、科长參加昆明军区情报部作战会议(<span style="font-size:18px;">20军侦察大队被编为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受</span>领侦察作战具体任务,配发执行侦察任务时必备的越军服饰等……,配属昆明军区陆军学校越语翻译并进行战区政治教育;23日7:00摩托化机动,经5天铁路输送,5天摩托化机动,行程3000……。侦察大队队部和各连分别于27日下午和傍晚抵达作战指定地域。担负罗家岩至三段1号地域的防御和侦察作战任务。 </p><p class="ql-block"> 第一侦察大队共进行边境设伏3500人次,组织渗透侦查70余次,伏击捕俘战斗5次,毙敌36名,俘敌3名(因追击途中击毙2名),引导炮兵射击,摧毁越军指挥所1个,观察哨(所)3个,火炮4门,缴获冲锋枪1支,步枪2支等装备。我侦察大队共负伤10人,牺牲11人。</p><p class="ql-block"> 第一侦察大队进行了近一年的巡逻、搜山查洞、设伏设卡、渗透侦察和捕俘战斗,引导炮兵消灭越军有生力量,坚决有效地完成了侦察任务,有力地配合了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將我境内战场的紧张形势全线推向了越方境内,确保老山战场左翼安全。</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密林中,用血与火书写了侦察兵的无畏传奇,在那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无数侦察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为老山战役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中越两国老山地区及周边的地形图和国境线</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敌我态势和我当面之敌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首长对当面之敌作战的决心图</p> <p class="ql-block">第一侦察大队防御和作战地域从罗家岩到三段一号界碑之间的部分界碑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边境巡逻、敌情观察、潜伏设卡……</p> <p class="ql-block">侦察大队分别在边境山岳丛林高地和边防十五团六连前哨排开设观察所</p> <p class="ql-block">边境观察</p> <p class="ql-block">前哨排观察</p> <p class="ql-block">战场上设置假哨兵以迷惑敌人</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和侦察干部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研究地形</p> <p class="ql-block">指挥员前沿侦察</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麻栗坡县茨竹坝乡(照片)大队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大队部通信分队黄建新副教导员和主要骨干在勘察预备阵地。</p><p class="ql-block"> 大队部通信分队和各连有线、无线通信人员是大队的“顺风耳、千里眼”,为保障全大队作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大队部通讯分队开设对上对下和友邻部队有线和无线联络,确保战时通讯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大队部总机班(左一)罗国珍、(中)李世平在战区总机值班</p> <p class="ql-block">昆明军区通信兵部李参谋前来大队检查通信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搜山搜洞</p> <p class="ql-block">边境巡逻</p> <p class="ql-block">巡逻小憩</p> <p class="ql-block">巡逻至界碑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黄国胜排长生前在组织伏击捕俘训练</p> <p class="ql-block">设伏</p> <p class="ql-block">设卡</p> <p class="ql-block">设置隐蔽观察所</p> <p class="ql-block">埋设地雷</p> <p class="ql-block">堵垭口,控制要点</p> <p class="ql-block">夜间设伏</p> <p class="ql-block">利用山洞防敌炮击</p> <p class="ql-block">战场救护</p> <p class="ql-block">进行国境边寨社情调查</p> <p class="ql-block">前锋战报</p> <p class="ql-block">高副政委参加基层连队春节联欢活动</p> <p class="ql-block">战地记者张廷竹在前沿阵地上采访</p> <p class="ql-block">大队后勤保障分队。为战斗分队运送弹药给养和抢救伤员、运送烈士,保障战斗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战时后勤保障</p> 二、侦察作战 <p class="ql-block">(一)侦察</p><p class="ql-block">朱参谋组织化装侦察</p> <p class="ql-block">根据侦察情况研究地形和敌情</p> <p class="ql-block">攀登悬崖</p> <p class="ql-block">施科长在渗透侦察中</p> <p class="ql-block">关參谋带队执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渗透侦察中战士帮黄参谋拔蚂蝗</p> <p class="ql-block">渗透侦察深陷腐植坑</p> <p class="ql-block">越南境内竹签陷阱</p> <p class="ql-block">秘密渗透出境</p> <p class="ql-block">侦察员在越南境内进行浅近纵深侦察</p> <p class="ql-block">在越南境内山岳丛林中秘密搜索前进</p> <p class="ql-block">唐排长在越南境内绿水河茶山北侧田湾地区战斗前夕抵近侦察</p> <p class="ql-block">完成任务回境的战斗小组</p> <p class="ql-block">(二)作战</p><p class="ql-block">1、侦察三连刘科长作绿水河茶山北侧田湾地区伏击捕俘战斗动员</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參战申请书和血书</p> <p class="ql-block">侦察第三连越南境内田湾地区伏击捕俘战斗经过 (1984年9月10-13日)</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10日中秋月夜,陈新武大队长率领执行敌后侦察、伏击捕俘任务的侦察第三连和担任翼侧掩护、支援任务的侦察第一连,按照预定战斗编组,秘密穿越中越边境线,翻山越岭,渗透至敌境内(图上距离)约7公里纵深的绿水河茶山北侧田湾地区设伏,12日下午2时37分打响了第一侦大队对越侦察作战的第一枪。副连长王海江(捕俘组长)发现3名越军偏离预定路线进入我伏击范围,果断指挥下达了先打后抓的决心,做了个打头尾抓中间的手势,用微声冲锋枪击毙了领头的年长越军,捕俘组其他成员按预案分工,同时击毙了最后一名和击伤了中间一名越军,在副连长指挥下,班长代常银立即过河抓捕俘虏并缴获自动步枪1支和装具。战斗中遭到越军火力支援和阻击手射击,我捕俘组庆增国同志负伤,李连社同志牺牲。捕俘组越过绿水河抓捕时发现受伤越军伤情较重,押回难度较大立即补枪击毙,捕俘组在我方火力掩护下组织回撤。指挥组及时引导我方炮兵组织火力支援,摧毁敌纵深工事,击毙越军10多人,在我炮火拦阻射击和火力组掩护下,捕俘组抢救烈士和伤员,迅速撤离战场。接应组奉命前出接应时雷楚新同志牺牲、3位同志不幸触雷负伤。侦察第四连前出至18号界碑越方一侧接应支援,抢救伤员。13日下午各战斗组和伤员、烈士全部撤回境内(军区情报部技侦队破译了越军电台密码,得知越军电台向上级报告战损情况时证实,我捕俘组共击毙敌3人,其中1名是边防屯副营职屯长;炮兵击毙10多名越军)。</p><p class="ql-block"> 侦察第三连在边境侦察作战中,曾配合1连、2连、4连、5连完成官坝、大湾、中寨等侦察作战和康家塘地域反伏击作战任务。 </p><p class="ql-block"> 在侦察大队“大湾敌后捕俘战斗”的作战会议上,三连根据打过第一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掩护和支援四连,提前渗透至越南境内,开辟通道,沿山脊线占领各制高点,做好随时前出支援接应的准备,有力保障四连后方安全的建议。被大队首长采纳并获军区情报部和前指批准。</p> <p class="ql-block">秘密潛入越南境内绿水河田湾地区途中,崔连云战友成功排除越军埋设的地雷</p> <p class="ql-block">捕俘作战地点</p> <p class="ql-block">各战斗小组涉水过河,按预定方案进入伏击捕俘作战地点</p> <p class="ql-block">田湾捕俘战斗打响前,刘科长晏参谋前出赴支援组了解情况</p> <p class="ql-block">指挥员在越南境内绿水河茶山北侧田湾地域山岳丛林中指挥作战,引导炮兵拦阻射击</p> <p class="ql-block">缴获敌人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2、1984年10月27一28日5连在我境内马家湾康家塘反伏击战斗</p><p class="ql-block"> 马家湾康家塘一带地势险要、敌情复杂,它是我炮阵地、指挥所和通往老山、八里河东山交通要道的重要屏障,前指在这一地域配置了第一侦察大队五连和11军1个侦察连,以阻击越军特工的渗透袭扰。84年10月25日,前指技侦获悉、中寨和康家塘15号界碑地域越军特工有渗透侦察破袭的迹向,一大队为加强这一方向的侦察分队力量,命令侦察三连高本清参谋率唐钢3排加强给5连参加反渗透侦察作战。</p><p class="ql-block"> 这是26号五连王友文连长同三连加强分队的领导与骨干巡逻和熟悉作战地域地形</p> <p class="ql-block">康家塘地区反伏击战斗(1984年10月27一28日)</p><p class="ql-block"> 自老山作战以来,越军为配合正面作战,不断派出小股特工人员,渗入我境内进行侦察袭扰破坏活动。为打击敌特工、相机捕捉俘虏,侦察五连二、四班奉命在连长王有文、一排长孙飞龙的带领下,于10月27日8时30分从驻地马家湾出发,赴15号界碑地区执行观察搜索任务。当行至十五号界碑附近时,遭遇越军特工分队伏击。越军特工分队预先在左侧山坡埋设定向地雷,并隐蔽埋伏。当五连主力通过时,敌军引爆定向地雷,弹片击中连长王友文,同时投掷高爆手榴弹,导致指挥组人员瞬间伤亡惨重。排长孙飞龙在爆炸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英勇还击,昏迷被俘、苏醒后奋力反抗,用头撞、脚踢、口咬等方式与敌人搏斗,最终咬下越军一只耳朵。敌人无法将其带走,遂将其杀害。</p><p class="ql-block"> 在敌众我寡、地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干部战士英勇战斗,经十分钟的激战毙伤敌四人,缴获部份物资器材。我亡四人、伤三人。</p><p class="ql-block"> 副班长杨宏斌与多处负伤的战士张兴周向敌伏击阵地左后侧猛打猛冲突围。全班其他人员亦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在担任观察接应的班长龚占喜听到枪声后,立即率领五名战士按予定方案前出接应。伏击之敌受我正面和冀侧猛烈攻击后,迅速抢抬伤敌逃窜。两瓦电台报话员钟吉平立即向连部报告了遭伏击战斗情况,为指导员曹广河组织分队前出接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接到侦察班战斗情况报告后,参谋金汉波和副连长袁汉东立即率领八十七人前出接应,到达现场后立即清点人员,抢救后送伤员和烈士。同时兵分三路对战斗地区进行搜索,在十五号界碑越方一侧埋设二十颗地雷组织分队撤回。</p><p class="ql-block"> 副班长杨宏斌带着负伤战友张兴周突围后,于28日9时30分与接应分队汇合。</p><p class="ql-block"> 孙飞龙排长牺牲时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宁死不屈、顽强战斗的精神。战后被昆明军区追记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该战斗成为老山轮战中侦察作战的典型案例,展现了边境冲突的残酷性与中国军人的血性,相关事迹被广泛传颂以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清洗烈士遗体</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和王干事、钟军医等一行向五连王友文连长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侦察一连紧急支援五连康家湾反伏击战</p> <p class="ql-block"> 84年10月五连遭伏击后,四连一排长马恒雨带队去15号界碑潜伏,出发时施科长一行合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3、1984年12月9一16日侦察四连在越境内取得大湾捕俘战斗胜利</p> <p class="ql-block">施科长和郑连长去大队部开会</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施科长、郑连长研究行动方案</p> <p class="ql-block">大队领导与4连沙盘推演</p> <p class="ql-block"> 张副大队长与执行大湾战斗的分队研究协同作战的沙盘推演训练。</p> <p class="ql-block">各战斗组进行沙盘推演训练</p> <p class="ql-block">侦察四连进行战斗动员</p> <p class="ql-block">侦察分队按战斗序列向伏击地域进发</p> <p class="ql-block">各战斗组秘密进入战斗位置</p> <p class="ql-block">越南境内喝竹水解渴</p> <p class="ql-block">大湾捕俘战大队黄政委、张副大队长和楼参谋在边境指挥所指挥战斗</p> <p class="ql-block">孙传标和楼玉龙参谋在1816高地</p> <p class="ql-block">有线通讯兵架设电话线,确保通讯联络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第一侦察大队四连对越侦察作战事迹</p><p class="ql-block"> 对越侦察作战中,4连奉命对中越边境三段16号至19号界碑的侦察防御任务。先后驻守大水沟、下三为冲和马家湾。采取扼守要点、巡逻侦察,边境观察,浅近纵深渗透侦察和社情调查,地形调查等,很快掌握了任务正面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8日至16日,四连在3、1连和炮兵的支援配合下,秘密渗入敌境10余公里,成功在大湾敌纵深地区实施了侦察捕俘。俘敌2名(途中击毙1名),毙伤敌12名,缴获冲锋枪1支,引导炮兵摧毁敌观察哨2个,帐篷12顶,我方无一伤亡。</p><p class="ql-block"> 战斗经过:12月8日18时30分,3连2个排秘密占领了1537高地、1466高地和1816高地地域,掩护4连行动。</p><p class="ql-block"> 大队指挥组由黄政委、张副大队长率领,于12月9日6时30分在1816高地开设完毕。</p><p class="ql-block"> 10日4时,4连由科长施明生率领,按接应、火力、指挥、捕俘、预备、救护组的顺序,越过3连阵地,冒雨沿1857高地运动,于11时35分到达1537高地。16时,各组进至1459高地西侧水沟后,由于林密、下雨、雾大(能见度不到15米),无法判定站立点,即令分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环形防御就地宿营。</p><p class="ql-block"> 次日,确定站立点后,向大队报告了情况。13日8时,指挥组在1459高地开设。14日8时,捕俘、火力、指挥组共18人,轻装搜索前进,12点40分到达预定设伏地区,决定捕俘组沿水沟向东南进行观察,选择伏击阵地。施科长率指挥组6人推进至捕俘组300米的1377高地观察指挥。15时,发现1330高地北侧有4顶帐蓬。15时50分,捕俘组、火力组到达无名高地南侧,火力组就地展开掩护;捕俘1组在参谋王润民的带领下,沿山凹向南运动接近小路;副连长章为民率捕俘2组跟进。16时20分,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军用通信线路:在1235高地西侧有一观察哨,哨棚处有4名越军在观察;火力组听到1330高地西侧一观察哨内有人说话,在1168高地上有砍柴声。16时30分,收拢各组返回1377高地。在回撤中,王参谋发现3名敌人隔沟由南向北运动,距捕俘组约200米。因地形所限,不便接近,即就地隐蔽,监视敌人。</p><p class="ql-block"> 15日0时40分,施科长召集干部,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调整了兵力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令救护组随同预备组前出到1377高地西北侧无名高地:预备组立即开辟通路,准备前出接应;指挥组部分人员前出至三岔沟口,防敌断我退路。10时,捕俘组进至无名高地后,预备组4人留在原地伪装警戒。11时30分,发现1265高地西侧有5顶帐蓬、1130高地西侧有6顶帐蓬。13时30分,各组到达伏击位置,占领有利地形,观察敌情。15时50分,观察员报告:1名越军1名妇女和1个小孩,牵1条狗由北向南运动后消失。17时50分,3名越军携带2支枪,各背1个背囊,间距3米,边走边笑向伏击圈走来。副连长令捕俘手进入位置准备战斗。俘组迅速进至距小路近4米的草丛中。当3名敌人进入伏击圈时,副连长当即用微冲将第1名敌人击倒;其他人员集中火力将第2名敌人击毙;捕俘手郭凯迅速跃出,用微声手枪击中第3名敌人手臂。随后郭凯:秦伟与陈宗仁、李春明分别将第1和第3名敌人铐上手铐,在其他同志的协助下,押俘后撤;马排长带2人打扫战场。此时,右翼观察员报告,有5、6名持枪越军由北向我运动。王排长指挥火力组阻击,当即毙伤敌4名。枪声惊动了敌人,1330高地敌观察所有6名越军边跑边打向我追来,1235高地之敌也向我追击。1排长马恒雨立即指挥谢标模等人射击,毙敌3名。郭凯等押俘下山,由于一俘虏体胖,顽固赖着不走。副连长命令1排长将其击毙,尔后押带另一名俘虏边打边撤。工兵布设地雷,阻敌追击。</p><p class="ql-block"> 连长立即向指挥组发出信号捕俘成功,要求炮兵压制原定目标。在我炮火掩护下,各组交替掩护,于16日10时30分到达1487高地,12时全部撤回境内。</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12日支援接应侦察3连绿水河伏击战斗中,4连在担任中越边境18号界碑越方一侧设伏、接应大队指挥所、抢救伤员和搬运烈士遗体任务中,先后派出4组84人次,4次往返雷区,渗入越境历时20余小时,完成了大队4次赋予的临时性紧急任务。我无一伤亡。</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28日马恒雨排长奉命率一排到15号界碑设伏5天。保障任务区域安全。</p><p class="ql-block"> 1985年4月26日在马家湾担任防特工,打特工任务中,连队驻地遭敌炮击,干部战士不顾生命危险掩护群众转移,避免了重大伤亡,帮助处理善后,深受群众好评。</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19日,昆明军区发布政组字第041号令,授予该连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 </p><p class="ql-block"> 大湾地区敌后伏击捕俘战斗案例编为济南军区侦察分队赴滇轮战(侦察战例选编)第一篇。其(组织大湾地区渗透伏击捕俘几点做法)和(渗入敌境执行支援任务的几点做法)也被济南军区情报部选编为战例。</p> <p class="ql-block">施科长、连队干部看望潜伏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越语翻译和邹细平在越南境内侦察中</p> <p class="ql-block">捕俘组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捕俘组与俘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接应组在回撤途中</p> <p class="ql-block">侦察参谋杨正跃在炮指进行侦炮协同</p> <p class="ql-block">完成任务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李春明和郭凯押送俘虏至林场</p> <p class="ql-block">四连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捕俘胜利后撤回境内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捕俘成功后施科长和刘科长一行在越南境内胜利会合</p> <p class="ql-block">捕俘战斗成功后三连在1466高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侦察一连担任接应救护和大队前指警卫警戒任务。</p> <p class="ql-block">情报部王部长和大队黄政委前往边境迎接伏击捕俘胜利而归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各战斗组率电台人员撤回境内</p> <p class="ql-block">武汉军区情报部王部长、步侦处长和陈大队长在国境线迎接侦察回境的战斗人员</p> <p class="ql-block">情报部王部长和陈大队长在国境迎接出境作战的通讯人员</p> <p class="ql-block">大队首长迎接侦察作战回境的官兵们</p> <p class="ql-block">大队首长们和四连作战回境战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军区情报部王部长接见捕俘组同志!与打第一枪的章伟民(副连长,右)丶抓第一个俘虏的郭凯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部长接见四连捕俘战斗的功臣们</p> <p class="ql-block">王部长听取侦察科长施明生和战士们的战斗经过汇报</p><p class="ql-block">第四侦察连捕俘组名单:章伟民(副连长)、马恒雨(一排长)、郭凯(捕俘手)、李春明(捕俘手)、秦伟(捕俘手)、陈宗仁(捕俘手)、谢标模、常士建、张小军和张成林(2人通信)。</p> <p class="ql-block">武汉军区情报部步侦处长向科长、连长、副连长了解战斗经过。</p> <p class="ql-block">审问俘虏</p> <p class="ql-block">越军俘虏范文海82年入伍,系官坝四营三连班副</p> <p class="ql-block">侦察4连被昆明军区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大湾捕俘战斗后,武汉军区情报部王部长、大队黄政委深入三连了解配合四连方案产生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战地记者张廷竹、李建鹏采访侦察科施科长,战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4、1985年2月1一10日侦察一连越境内官坝纵深侦察战斗</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黄政委与一连连长指导员研究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侦察一连战前结合敌情、地形等情况进行沙盘推演。</p> <p class="ql-block">一连各战斗组进行沙盘推演</p> <p class="ql-block">王宗文指导员作出境作战动员</p> <p class="ql-block">1985年2月1一10日侦察一连在越南高马白、官坝地区大纵深侦察战斗战况</p><p class="ql-block"> 侦察一连打特工、防袭扰、搞渗透、抓俘虏,多次在越南境内进行浅近纵深和敌后侦察。由连长丁世良和指导员王宗文、副连长徐俊修、排长袁有响、罗从斌、沈克海共同研究制定了高马白官坝地区大纵深侦察战斗方案。报经大队修改、前指批准。</p><p class="ql-block"> 1985年2月1日,侦察一连在三连翼侧支援掩护下,在高马白官坝地区侦察作战中,深入敌境(图上距离)20公里,敌后侦察10天9夜,连长带领侦察小组查明村庄和敌情并绘制了敌高马白官坝地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阵地编成、工事构筑等情况,(村庄大约20多户人家,驻有一个连的兵力,山上还有一个炮兵连),9日晚连长指导员指挥捕俘组火力组对敌实施袭击捕俘,对面山林突然遭敌猛烈炮击,大队部紧急命令撤出战斗。捕俘组在撤回途中,发现一名敌人正持枪向我观察瞄准,组长袁友响果断指挥将其击毙,缴获半自动步枪一支,匕首一把。10日上午9时,我连圆满完成侦察任务,带着绘制的地图和缴获的战利品凯旋而归。为保卫老山左侧的安全,给前线指挥部提供了重要情报。</p><p class="ql-block"> 侦察一连曾配合侦察3连、4连、2连和5连,完成越境内茶山北侧田湾地区、大湾地区、中寨地区和康家塘侦察作战支援掩护和接应任务。</p><p class="ql-block"> 侦察一连在武汉军区3个侦察大队15个连队中,唯一无伤亡的连队。</p> <p class="ql-block">侦察一连侦察作战出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连侦察战斗小组部分人员</p> <p class="ql-block">侦察情况记录</p> <p class="ql-block">大队楼玉龙参谋1985年2月7日战斗在越境内3号高地</p> <p class="ql-block">一连高马白地区官坝地域大纵深侦察战斗撤回境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连哨兵在官坝地域原始森林中警戒</p> <p class="ql-block">三连战斗组在官坝地域原始森林中休息</p> <p class="ql-block">给养补充</p> <p class="ql-block">三连撤回境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部分指挥员作战回境留影</p> <p class="ql-block">5、1985年3月7一12日2连、5连在越境内组织中寨北侧地区龚击战斗(大队部派刘景林科长一行在炮9师3团3营炮指协调炮兵支援)。.</p><p class="ql-block"> 中寨位于越军主战场的右冀,与我军主战场左冀遥遥相对,越军对保障其冀侧安全,用一个营的兵力防守这一要地,在该地区部署大口径火炮。炮击我重兵集团、炮兵阵地、后勤基地、运输线以及边民居住的自然村,并以中寨为基地频繁派遣敌特工人员渗入我境内进行袭扰、破坏和侦察等活动。对我军主战场构成较大威胁。</p><p class="ql-block"> 为配合主战场作战行动,昆明军区前指赋予我部侦察二连和五连三项任务:第一,破袭1466高地敌防御要点并相机捕俘;第二,引导炮兵对大湾、中寨等目标进行压制射击;第三,查明中寨地区敌情,地形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85年3月7日6时至12日17时,在大队长陈新武、政委黄会荣的指挥下,侦察科长甄德法率二连和五连,渗透至越南中寨北侧地区,执行渗透袭击引导炮兵射击和侦察敌情、地形等任务。11日对1466高地之敌发起袭击,战斗中毙伤敌十五人,引导炮兵摧毁敌宫坝四营营指挥所、敌居住的民房二栋、帐蓬二顶、营房一栋、炮兵观察所一个、85加农炮二门、100迫击炮二门及部分工事。我亡二人。</p><p class="ql-block"> 班长孔海功、阎增龙最先冲向敌人,先敌开火,尔后直扑伤敌。直至中弹牺牲。战士苏国庆。张丘林冒着枪林弹雨二次抢救伤亡战友。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主动掩护战友撤离。两个连队配合默契,作战全过程秩序井然,战而不慌,忙而不乱。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显示了侦察兵的真正本质。</p> <p class="ql-block">秘密潜入越南境内</p> <p class="ql-block">在原始森林中寻找站立点,准确判定方位和位置</p> <p class="ql-block">按既定目标渗入</p> <p class="ql-block">露营接水解渴</p> <p class="ql-block">运送战斗给养</p> <p class="ql-block">干粮充饥,确保完成任务所需体能</p> <p class="ql-block">大队炮侦协调员在炮九师某团三营炮指协调炮侦配合,炮兵摧毁越军阵地并对敌进行拦阻射击。</p> 三、祭奠牺牲的战友 <p class="ql-block">大队英雄作战牺牲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3日,战地记者张廷竹和陈干事、魏翻译、陆指导员、丁军医等一行祭奠牺牲的战友。张廷竹以“静静地你们躺在这里”(墓歌)的悼念诗来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照片背后写在床单上用塑料布包好钉在床板上的诗)。</p> <p class="ql-block">参加大队召开追悼大会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大队黄政委致悼词</p> <p class="ql-block">大队首长和战友们祭奠烈士</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用不同的方式沉痛悼念烈士</p> <p class="ql-block">集体悼念牺牲的战友</p> 四、首长慰问和作战总结 <p class="ql-block">部队撤回前夕,昆明军区首长视察大队</p> <p class="ql-block">军区首长同大队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连队首长与接防部队连首长进行战区防御作战任务交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部队撤回时与驻地老乡留影</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黄政委和张副大队长陪同第二、第三侦察大队领导撤回时在前哨排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队车辆分队分别到达茨竹坝和各连,摩托化运送部队凯旋回撤曲靖休整总结</p> <p class="ql-block">部队奉命撤回</p> <p class="ql-block">返回曲靖休整视频</p> <p class="ql-block">陈大队长、黄政委向曲靖市欢迎队伍致敬</p> <p class="ql-block">当地群众以独特民族风俗慰问前线归来休整的勇士们</p> <p class="ql-block">曲靖庆功表彰大会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曲靖召开的庆功会上,武汉军区向參战侦察分队授予了锦旗</p> <p class="ql-block">侦察部队战后分别在曲靖集体留影</p> <p class="ql-block">昆明军区首长欢送參战部队凯旋</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乘坐专列凯旋而归</p> 五、部队凯旋返回驻地 <p class="ql-block"> 班师回撤经武汉,军区扎凱旋门迎接,军区司令员、政委听取大队侦察作战情况汇报。</p> <p class="ql-block">军首长和开封市党政军领导在火车站隆重欢迎凯旋而归的侦察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女战士向凯旋回来的侦察大队陈大队长献花</p> <p class="ql-block">军首长和驻地开封市党政军领导与参战代表合影留念,庆祝侦察英雄凯旋归来</p> <p class="ql-block"> 侦察作战中,军情火急,我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最前线;任务艰巨,我们誓死保卫老山主战场和指挥部、炮兵阵地的安全;环境恶劣,我们24小时坚守在敌炮火射程内,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艰苦,我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大队防区为罗家岩至3段1号界碑,正面约15公里,具有正面宽,纵深浅,重要军事目标多,便于敌特工袭扰等特点,是老山战场要害、最脆弱、最敏感的翼侧。在我大队抵达战区之前,越特工曾多次潜入我境袭击、埋雷、引导炮兵射击以及抵近侦察等,气焰十分嚣张。大队进抵战区后,坚持搜山巡逻,昼夜设伏,控制要点,卡口堵路,使越特工多次行动计划遭到失败,保障了主战场左翼安全。我们的侦察兵能在那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极其恶劣复杂的敌情中,将极其嚣张的越军特工赶出边境线,靠的就是:“宁死不当俘虏的献身精神;独闯龙潭的孤胆精神;一家不圆圆万家的吃亏精神;以苦为荣的吃苦精神;生死与共的团结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我们侦察兵在老山侦察作战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的足迹已融入南疆的山水,他们的忠诚与血性,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边防史上。编写这篇美篇,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让后人铭记,和平的丰碑下,曾有这样一群无畏的侦察兵。</p> <p class="ql-block">陈新武大队长与侦察分队深入敌境密林中渗透侦察。</p> <p class="ql-block"> 20军侦察处长(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陈新武大队长)生前(后任河南商丘军分区副司令时)讲述老山战场和大队老山侦察战斗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此美篇制作中得到了大队队部和各參战单位积极提供的战时资料和大力支持,并经大队首长审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为国捐躯的战友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鲜血凝结的战友深情永存!</p><p class="ql-block"> 大队材料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