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山西之旅,是因本人回老家(河北沧州祭祀)而起。</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攻略一番,山西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而且跨度太大(有的景点车程400多公里,历时四个多小时),决定落地参团。在网上搜索到的太原旅行社的旅游规划师“蔓蔓”,经过几个回合的讨价还价行程六天五晚,费用团费以及人身意外保险一共是850元/人(不含往返路费和每日的晚餐),价格美丽就OK了,其他无任何消费和强制消费。</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4日完成祭祀后,就从河北沧州乘火车卧铺,前往山西太原。旅行社24小时接站(机),历时7个多小时,4月5日早上7点一刻达到太原火车站,旅行社派车接站送到酒店,办理了旅行合同签字和入住手续。在此开启了山西六天五晚旅行。</p><p class="ql-block"> 山西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戏剧文化的发祥地、长城文化的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石器文化的集中区、佛教文化的首善区、古木建筑的博物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早在明代曾领中国之先。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威震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开辟了著名的万里茶路、草原丝绸之路,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非常期待这次山西之旅。</p><p class="ql-block"> 以下按旅行社安排的行程时间先后,记录本人这次的山西之旅。因本人对古代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了解的知之甚少。有不当之处敬请美篇的朋友们多加见谅!也可以通过美篇留言进行交流,本人一定会一一回复!</p><p class="ql-block"> 制作编辑:宽 心</p><p class="ql-block"> 摄影视频:宽 心</p><p class="ql-block"> 制作时间:2025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旅行社把4月5日安排的是接机(站)和自由活动。所以我有一天的时间是自由活动,这也是我的计划之一。因行程里面没有“晋祠”、“柳巷”,我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这两个地方走一走。开启“滴滴打车”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就达到太原“晋祠”。</p><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成。整座“晋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晋祠背后的山是“天龙山”。</p><p class="ql-block"> 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建筑年代可追塑到西周、东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经北魏至民国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集建筑、雕塑、园林于一体的古建筑群,晋祠有“三绝”:难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树龄逾3000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中有彩绘塑像四十余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在圣母殿的左边就是周柏树树龄2600—3000年,在右前方就是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43尊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亦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作品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近900多年的历史。主像圣母邑姜*,头戴凤冠,身披蟒袍,气宇不凡端坐于凤椅上,雍容华贵中更显端庄慈祥。42尊宫女宦官左右分立,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逼真地反映出宫廷侍女内心世界的喜怒哀怨。其中有着男服的女官4尊,宦官像5尊,侍女像33尊。</p> <p class="ql-block">晋祠难老泉是位于晋祠内的核心景观,与周柏、宋塑侍女像并称“晋祠三绝”,以“长流不息、清澈如碧”著称,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平均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冬温夏凉。</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入门的广场右侧,为纪念太原建成2500周年,2003年8月在晋祠公园落成了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群雕,名为"龙兴晋阳",展示了唐王朝与晋祠的历史渊源1 2。这组雕塑宽9.5米,高6.99米,连基座高达9米,由张熙玉历时三年设计而成,是太原市目前为止最大的青铜雕塑之一。雕塑中的李世民骑在马背上,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前面为尉迟恭,最北侧两位前面是魏征,后面为马周,讲述着李世民的戎马一生。李世民曾故地重游,亲笔写下《晋祠之铭并序》</p><p class="ql-block"> 晋祠李世民铜塑像群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太原柳巷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拥有中国四大夜市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达二十余万。柳巷是中国大陆十大商业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太原柳巷步行街随手拍。</p> <p class="ql-block"> 在逛柳巷步行街时听得这样一段广告词:“全国面食看山西,山西面食看太原、太原面食在锦上雲麵館”。我寻着声音,来到这家面馆,门面和内部装修的古香古色,也非常有情趣。人在门口一停有人喊“里面请”,落坐后自己用手机在桌角上扫二维码点餐付款,等上五分钟左右一碗蔬菜热汤刀削面上来了,还有小菜,味道不错,环境、卫生、服务都很好。值得提一下的是消费合理,一顿饭只消费了不到二十元。</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6日行程的第二天</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p><p class="ql-block"> 旅行大巴车车从太原出发,一行18个人都是在网上报名的散拼团,还好人数不多。大巴车行驶近400公里,时长是4.5个小时达到云冈石窟(好辛苦)。</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云冈石窟不能不了解北魏时期的高僧昙曜,他是云冈石窟的开创者。为纪念昙曜在云冈石窟景区入口处,修建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昙曜广场。作为云冈石窟的开创者,昙曜在公元460年受北魏文成帝之命主持开凿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其广场设计融合了北魏皇家气象与佛教艺术精髓。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在当朝皇帝的支持下,北魏时期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石窟到目前为止历经1500年风雨,仍然是让中国乃至世界到此参观的游客们叹为观止,感叹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云冈石窟,让我欣赏到了那些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娓娓如声的壁画、石雕,是我们是先人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后人奉献了可以欣赏到有着无限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因而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探寻者。每一个石窟、每一幅壁画中,都蕴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和领悟。镶嵌在武州山崖壁上的千年壁画,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流传着众多神秘而动人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十窟(白佛爷洞)</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窟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释迦牟尼坐像。</p><p class="ql-block"> 窟前立壁与窟顶早年崩塌,辽时建有木构窟檐,后毁于兵火。主佛高13.7米,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大佛两侧各一立佛与胁侍菩萨,西像惜毁。</p><p class="ql-block"> 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到第二十窟时,导游给我们讲解一段传说:说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鬼来到云冈石窟爬上这第二十座石窟想挖掉白佛爷的眼睛(是珠宝级别) ,当他们爬到一半时菩萨突然显灵,日本鬼子就直接摔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分为皇家石窟(座落在整个石窟东侧,)和民间石窟(座落在整个石窟的西侧。 </p><p class="ql-block"> 魏孝文帝太和19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皇家工程宣告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像的乐土。云冈西部中小石窟群从第二十一窟开始,向西延伸约240米,分布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洞窟。其主要洞窟25座,占到云冈主要洞窟的一半以上。这一窟群虽然数量较大,但多数洞窟规模狭小,布局多样,洞窟形制也有差异。明显不同于云冈早中期整齐划一的皇家石窟。</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云冈石窟我们又去参观了我国建在悬崖边上一座寺庙悬空寺。非常遗憾,因进悬空寺限流,所以没有登上悬空寺,只能在山下看看了。不过通过导游给我们讲解,对悬空寺也有一些认知。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座落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出口的地方参观这样一处老字号“醋”作坊,品尝了香醋、红枣醋、枸杞醋、苹果醋、醋饮,买一小瓶“醋饮”就是有一点点酸味解渴了。</p> <p class="ql-block"> 22025.4.7行程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山西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忻州市,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明是之首,也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也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佛教的文殊(印度)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五台山,看到香火最旺的是“五爷庙” 。我们由导游引导参拜五爷庙,虽然拜不是那么标准,但是,心诚则灵。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东海龙王第五个儿子)、万佛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占地面积489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的建筑风格独特,文殊殿为五台山的重要庙宇,同样具有五台山寺庙的典型特征,如精美的雕塑和独特的建筑设计。导游讲解时说:五爷庙多数是求财、求禄的,说东北有一位商人每年为五爷庙奉献千万,你说在五爷庙求财对这位商人而然灵吧,只是听说没有核实。</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五台山景点比较分散,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段,我选择了登“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第二高的寺庙。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p><p class="ql-block"> “菩萨顶”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8日行程的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天涯山景区以天涯山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2600多年前历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纯孝”精神为主题,将生态观光旅游与现代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全省的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区。</p><p class="ql-block"> 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介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我国的寒食清明节就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是清代晋商代表乔致庸家族的宅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由乔全美创建。其建筑群以封闭式城堡形式呈现,平面布局呈“喜喜”字形,融合北方民居与西洋建筑风格,防御性与私密性极强。</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乔家几代人经商理念都是秉承中庸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平面呈“喜喜”字形布局。建筑风格融合了清代北方民居的传统元素和西洋建筑特点,屋顶造型多样,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顶房,门窗结构也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G></p> <p class="ql-block">乔家四世同堂雕像乔家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 乔映霞(1875—1956)第五代掌门人,字锦堂,乳名成义,因而人称成义财主,景仪所生,过继给乔景岱。同辈兄弟中排行老大。他为人精明强干,敢作敢为,思想激进。天对康有为、梁启超十分崇拜,他奉信天主,仰慕西方文明。民国以后,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是拥护,并加入了同盟会。当地村民有一段顺口溜:"成义子,削了头发剪辫子,穿得洋袄儿洋裤子,脖子上扎得腿带子,裤子档里缀扣子,尿尿不用解裤子……"。</p><p class="ql-block"> 乔致庸去世的时候,是乔家生意最好的时候。乔映霞是接管乔家的五代掌门人,山西票号开始进行各省以及海关上交户部银饷的汇兑,乔家的票号生意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的。1909年,乔家的大德通票号股东,每股分红能得到1.7万两白银。之后的30年里军阀浑战,地方、军阀都打乔家的主意,摊派粮食,征收银两……。在众多打击下乔家衰败。到1950年公私合营后乔家后人乔铁民、乔子珍等在包头把油房、面铺以廉价让给职工接办,把大部分房产平价出售给国家使用;并把部分房产分赠给各号执事的掌柜居住。房产售价均按股批分。乔家与百年“复字号”从此脱离关系,乔家衰败。从1921年乔映霞精神失常后到1956年期间往返北京、天津、家乡修养最后在北京病世,终年81岁。</p> <p class="ql-block"> 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山西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予太后以解燃眉之急。之后慈禧太后为感谢乔家的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大宅门。</p> <p class="ql-block"> 乔家后代在建国后逐渐退出商业领域,目前多从事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家风传承:虽无人继承祖业,但乔致庸制定的家训(如禁赌、禁毒、勤俭等)仍被后人遵循。知名后人:第六代玄孙乔燕和(女性)是家族中较知名的人物。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总顾问。</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同时又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明清时期全国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一纸风行、汇通天下”,19世纪曾一度掌控中国经济命脉。</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夜晚那些穿着明清服饰的游客们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感觉你穿越到了明清朝代了,手机随手一拍镜头中一定会有身穿明清服饰的美女,那里一个词叫“炸街”。我就偶遇到一群由15人组成的身着明清服饰一起“炸街”的女人们,在古城街道上美拍,而且还是专业摄影跟拍,本人受她们的诱惑也跟风秀一把。</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路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入住的古城民宿。</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民宿的房卡,可能也是一种传承吧。</p> <p class="ql-block">林林总总的商铺,叫卖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民间制作“醋”的老字号作坊。</p> <p class="ql-block">体验明清服饰街拍。</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9日行程第五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参观玉石博物馆(购物店,没有强制消费)</p><p class="ql-block"> 下午游揽太原古县城</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隶属明清太原府,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到清代,这里都是太原县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约0.81平方千米,城门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32米,城墙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太原古县城整体风格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自古有着“凤凰城”的美誉。导游讲解时这样说:你们能看到现在这座完整的古城应该感谢太原的父母官耿彦波市长。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共计300亿,从2013--2021年历时8年,在原来残破古城基础上进行修复。修复后与2021年5月1日对外开放。但是,我们游揽感觉与平遥古城相比,整个古城街道显得特别冷清。</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一组太原古县城随手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0日行程第六天</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北京故宫的1.6倍。</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隐壁墙上面雕刻的是鲤鱼跃龙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家明清两代的掌门人:中间的是第一代掌门人王实,左右两边分别是王谦受和王谦和。王家也是官宦之家。王家共有5---2品以上的官员101位,(其中二品2位,三品4位),其中两位参加过千岁宴,(王谦受就是其中的一位),两位受过朝廷的内廷召见,可见王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家捐赠给国家的宝物。</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有城墙护院,有用与逃生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随处可见的石雕、木雕、砖雕工艺,这是一组石雕随手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分布规整、古色古香,为四川穿逗式民居建筑风格,在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古韵犹存 。尤其是木雕渗透了一些西方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 山西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瀑布底部深度有40米。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我国地质景观100个兴趣必游之一。</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有四大奇观:水里冒烟、谷涧生雷、彩虹通天、群龙戏浪。在近距离游揽壶口瀑布时只有彩虹通天的奇观没有欣赏到,可能是天气和角度的问题。当黄河之水来到壶口时,你就能感受到那顷泄而下的水流像一条条巨龙在水里翻滚戏浪,又能见到黄河进入壶口霎时间水里冒烟,当形成水雾喷洒到我的脸颊时感觉到湿湿的爽爽的,当然还可以听到河水入壶口时那如雷贯耳的雷声。这些奇观是在任何瀑布中都不可能看到和听到的。真的好壮观、好震撼。感叹大自然如此神奇。</p> <p class="ql-block">太原火车站打卡。</p> <p class="ql-block"> 结束山西六天五晚的旅行,舟车劳顿比较辛苦。但是,认为还是不妄山西的这次旅行。我一定会把在“三晋”大地欣赏到的、感受到的那些古老与神奇体验留记忆里。再见了——山西太原!</p> <p class="ql-block"> 附篇———天津</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日上午、4月11日全天 </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古老与现代,中西合璧的建筑与市井烟火气并存。一条海河贯穿全城,公路、水路、高铁、航空四通八达路路畅通,是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本人生活居住在辽宁,父母过世后安葬在老家河北沧州,所以天津是我回老家的必经之地。但是,每一次回老家路过天津都有不同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海滨城市,就像一本韵味无穷的老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这次回老家准备在天津安排一天多时间,走一走之前没有去过地方。比如:瓷房子、天津之眼、静园、鼓楼、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 世纪钟,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天津之眼”摩天轮的设计受到伦敦眼的启发,将摩天轮架在海河河口之上,并与永乐桥结合建造,“天津之眼”摩天轮于2006年开始建造安装,于2008年4月22日,基本完成安装建设;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天津之眼”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顶点高度为119.8米。天之眼也是天津一处地标性建筑值得观赏。</p> <p class="ql-block"> 天津瓷房子前身为1920年代建成的法式小洋楼,曾是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解放后,该建筑曾作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办公楼,20世纪90年代因机构搬迁被闲置十余年。</p><p class="ql-block"> 2002年,张连志(粤唯鲜集团总裁、古玩收藏家)以3000万元购得该建筑。他出身文物收藏世家,家族长期收集三岔河口遗留的皇家瓷器碎片。改造历时5年,使用7亿多片古瓷片(涵盖晋代至清代各时期名窑)、13000余件古瓷器、300多尊石雕、20余吨水晶玛瑙等材料,将洋楼包裹成“瓷房子”,并于2007年9月正式开放。635个古瓷瓶嵌入墙体,寓意“平安”,辅以水晶玛瑙象征“鸿运当头”。瓷龙:屋顶盘旋768米的瓷片龙,龙首使用明代祭红瓷片拼贴。八角莲花塔:元代佛塔立于庭院,与瓷片装饰呼应。2010年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独特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收藏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符号。这座瓷房子正在将中国瓷器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其被人们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堪称“瓷美楼奇”。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就是有价无市,但是,当你欣赏到这座瓷房子,的确让人惊叹,繁复的工程,7亿件瓷片鑲嵌工艺难以想象。这可能我们国家唯一一处用碎瓷片拼成的瓷房子。听当地网约车司机讲,这座瓷房子估值是98亿,98个亿谁能拍得起?作为一件建筑艺术值得收藏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天津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静园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静园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赶出紫禁城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l</p> <p class="ql-block"> 静园一楼恢复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等;二楼恢复祠堂,溥仪和婉容的书房、寝室等。楼内装修非常讲究,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钢琴、空调等,装饰风格均为依照溥仪研究专家的考证精心挑选,使游客身临其境,真实的体会到上世纪的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 天津鼓楼,天津卫三宗宝之一,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零四天津鼓楼旧照年),天津设卫筑城,当时,这座"卫城"只不过是土围子。经历了大约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一四九三---一四九四),才砌成砖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起来。即距今四八八---四八九年之间。名为鼓楼,实为钟楼。有人说,现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所以声称“鼓楼” 是天津市的发源地。走在鼓楼步行街那些古老建筑都曾经是那个年代见证。就在鼓楼人口处有一处始于1892耳朵眼总点,一百多年的历史,称为天津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津耳朵眼会馆。</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天津鼓楼街的起士林西餐厅。</p><p class="ql-block"> 起士林”是天津乃至中国最早的西餐馆。在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以后,相传有一个随着德国侵略军来津的德国厨师,名叫起士林,以制作面包、糖果著称。起士林的西餐传播了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是老一辈天津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篇章,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哈尔滨华梅西餐厅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从精美的餐具到花样繁多的西式菜品、从布置考究的店堂到周到礼貌的服务,起士林为天津的餐饮界谱写了靓丽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 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市和平区以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23条道路为核心的历史风貌建筑群,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原为英租界“墙外推广界”,后发展为民国时期军政要人、中外名流的聚居区。现存2000多栋花园式洋房,包括423所历史风貌建筑和347处文物保护单位,如孙殿英旧居、顾维钧故居等。建筑风格融合哥特式、巴洛克式、折中主义等欧陆风格,涵盖英、法、意、德等23国建筑特色,被称为“凝固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一组五大道随手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