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为一名作家,是很多人的人生志向。它意味着一个人的文学成就达到一定高度。而对于文学爱好者、初学写作者来说,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加入市县级作家协会,成为组织意义上的作家,是一种作家身份的社会性认可,更是文学道路上的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b>一、发表三五篇作品即可成为作家</b></p><p class="ql-block">不同地区的市县级作家协会,对入会作品的数量要求大多在十篇以内。一般来说,加入市县级作协,在其对应的刊物上发表三到五篇作品即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作协要求,发表三篇作品即可入会;仪征市作协要求在本市报刊发表作品不少于6篇,或者在扬州市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不少于3篇,即可加入该市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黑龙江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发表10篇作品可以入会。总之,市县级作协对入会作品数量的要求普遍不高。另外,各地作协除了对发表作品数量有要求,对获奖作品、出版作品集都会加分,看重数量,更看重质量。</p><p class="ql-block"><b>二、30年前,我是如何成为作家</b></p><p class="ql-block">我于1995年加入哈尔滨作家协会。1994年秋天,我的指导老师鲍十说,你应该入一下作协。我问,入作协意味着啥?老师说,意味着在组织上成为作家了呗。老师的话说的我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加入作协是我梦寐已久的愿望,但由于一直专心创作,并没有过多考虑这种“身份”的问题。我问对作品数量有要求吗?老师说,好像得有二十篇发表的作品吧,哪天遇到作协的人问问。之前我已经发表了五篇小说,再发表15篇作品就成为作家了!</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对于加入作家协会,在组织上成为作家十分热衷,积极性很高。我的老师在当地文学圈里颇有名望,他跟作协的人说一声,我当时就可以拿到会员证,但我觉得那样做属于矮化了自己,要凭实力做事。</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展开“突击行动”,疯狂地写作,寻找素材,筛选素材,三个月投寄给报刊二十五篇小说,其中短篇六篇,小小说十九篇。结果发表二十一篇,其中短篇全部发表,小小说两篇被毙掉,两篇退回要我修改。</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作家协会每年十月开会,根据作品情况,推选出一批新会员。1995年七月,我把发表的小说挑选出二十篇满意的,整理成册,交给作家协会工作人员。那位工作人员说,你的作品太多了,十篇就够了。原来发表二十篇作品才够资格入会,是一个“误传”,是我的老师为了激励我的创作故意为之。但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发表较大数量的小说,证明了自己的创作实力,这个功夫没白费。</p><p class="ql-block">十月,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作家证。记得接下来的一星期,天天举杯庆贺,为了作家证,更为了自己在文学道路这个小小的里程碑。当时我还没忘记“报复”老师一把,罚酒三杯。他欣然接受,干了三杯酒说,其实就是刺激你一下,提一下干劲儿,哈哈。</p><p class="ql-block">如今想起来那番情景,依然十分感怀那种热情、质朴、纯真,偶尔想起来,做任何事何尝不需要这种纯真执着,心无旁骛的劲头呢......</p><p class="ql-block"><b>三、窍门:“事儿好”,往往事半功倍</b></p><p class="ql-block">写小说也好,写散文也好,选材是重要一环。其逻辑关系是,首先打动自己,感觉到素材中的味道、哲理,然后集中笔力表现这种味道哲理,表现你想表现的核心内容,继而让读者产生同感和共鸣,这就成功了。</p><p class="ql-block">关于选材,我会在别的文章里详尽介绍,这里顺便再说一点,得到一个好的素材对于一个写作成手来说,就已经成功一多半,就是所谓的“事儿好”。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发现一个好素材,“事儿好”,肯定也是一个机会。</p><p class="ql-block">另外,有的素材往往不需要加工,几乎原样照搬过来就是一个好作品。记得看过一部二战黑白电影,是一个越狱故事,名字忘记了,整个越狱过程都是真实再现,十分紧张感人。影片很成功,还获奖了。</p><p class="ql-block">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窍门,写作也不例外。只要你喜欢上了写作,拿出热情写作,掌握规律和窍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