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姥姥三进贾府带着青儿</p> <p class="ql-block">67钗:青儿,姓王,刘姥姥外孙女,王板儿之妹。后与贾琏和王熙凤女儿巧姐为姑嫂关系。在红楼梦中是不起眼的小角色。通行版红楼梦小说第113回有正面出场。原是刘姥姥得知贾府衰败,想起王熙凤待他的好,焦急万分,赶紧第三次来到贾府,这一次来到贾府他带的是外孙女青儿,正是这一次与王熙凤相见,成全了巧姐得救,也使青儿与巧姐相认相识,最终巧姐还成了青儿的嫂嫂。</p> <p class="ql-block">王熙凤向刘姥姥托孤</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第113回一段原文:“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p> <p class="ql-block">王熙凤睡梦中得秦可卿告诫</p> <p class="ql-block">另一段原文:“刘姥姥见凤姐真情,落得叫青儿住几天,又省了家里的嚼吃。只怕青儿不肯,不如叫他来问问,若是他肯,就留下。于是和青儿说了几句。青儿因与巧姐儿顽得熟了,巧姐又不愿他去,青儿又愿意在这里。刘姥姥便吩咐了几句,辞了平儿,忙忙的赶出城去。”</p> <p class="ql-block">秦可卿托梦</p> <p class="ql-block">青儿随刘姥姥进贾府,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也标志着刘姥姥和王熙凤身份的转变,刘姥姥虽然是穷苦的底层农妇,却因为王熙凤的救济而生活殷实,王熙凤所代表的贾府却因陷入政治漩涡而面临灭顶之灾。刘姥姥已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王熙凤已从保护者变成被保护者。身份的反转验证了《好了歌解》:真乃世事无常;也验证了秦可卿宁死前,托梦中对王熙凤的告诫: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红楼梦》第13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王熙凤对秦可卿的告诫不是没有行动。我理解为:王熙凤聪明绝顶,他无法保全整个贾族,知能为自己的女儿留一条后路,远离权力中心的农村是贾府落难他女儿最安全的去处。也是他对穷苦的同姓王姓远亲施以善良的回报,体现了曹公笔下王熙凤性格的多面性,有残忍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刘姥姥初进贾府</p> <p class="ql-block">王熙凤向刘姥姥托孤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狠舅奸兄(王仁贾环)沆瀣一气,贪图钱财和蓄意报复,不顾一切要卖掉巧姐,就在求助无门时,刘姥姥来了,平儿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姥姥。第119回一段原文:“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赶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法儿快说罢。’刘姥姥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平儿道:‘这可是混说了。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走到那里去!’刘姥姥道:“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段原文:“平儿这里便遣人料理去了,嘱咐道:‘倒别避人,有人进来看见,就说是大太太吩咐的,要一辆车子送刘姥姥去。’这里又买嘱了看后门的人雇了车来。平儿便将巧姐装做青儿模样,急急的去了。”</p><p class="ql-block">救巧姐,青儿虽未亲自出场。不可否认,青儿与巧姐的情谊,青儿家与巧姐家的情谊使然。青儿是个可爱而善良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刘姥姥与平儿救巧姐</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云淡风清</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