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捞 “阿波丸” (纪实散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 董建国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任中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在1977年1月3日向人民解放军签发命令: 宣布打捞二战时期在中国福建海域沉没的日本商船“阿波丸”。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海军、空军和交通部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工程代号为“7713”,是意指77年1月3日的军委命令。沉船由海军打捞局负责打捞,张智魁局长担任打捞工程的现场总指挥。海军和空军出动舰艇与战机为打捞沉船行动全面护航,保障打捞工程的顺利进行,所有参加打捞工程的部队指战员都称参加这次打捞行动为执行“7713”任务!</p><p class="ql-block"> “阿波丸”是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拆巨资建造的一艘装备先进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翻看以前的日本档案时大吃了一惊,发现从头至尾都被日本人蒙在了鼓里,“阿波丸”号从下水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打着实行人道主义和国际医疗救援的幌子,一边偷偷地给东南亚战区输送部队、武器及战备物资,一边又大肆地往日本转运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掠夺到的珍贵文物和珠宝。当年的“阿波丸”,数次运载从中国及南洋各国掠夺和搜刮来的煤炭矿石、稀有金属、珠宝财物,希望把它运回日本做发展战争的资本。</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商船,在新加坡港口起锚,悬挂国际红十字旗,满载着从中国和东南亚一带国家掠夺来的大批文物、珠宝和战略物资,顺带着从东南亚撤退的数千名日本军人返回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阿波丸”在行驶至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逻的美国“皇后鱼”号潜艇发现,美国潜艇多次发出警告信号,令其停船接受检查,但“阿波丸”无视警告,仍然高速航行,“皇后鱼”号潜艇随即向其发射数枚鱼雷进行打击,“阿波丸”遭到袭击被击中,于3分钟后迅速沉没。全船2009名军人和船员全部遇难,只有三等厨师下田勘太郎一人幸免于难,船上装载的所有文物、珠宝及金银财物全部沉入海底。</p><p class="ql-block"> “阿波丸”沉没后,国际社会为之震惊。但大众关注的不是遇难者生命,而是关注着包裹于阿波丸船壳内的惊人财富,这种震惊更是难以言表。据美国《共和党报》1976年11-12月号特刊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金刚石15万克拉,大捆纸币价值不明,人工制品、工艺品、宝石40箱,价值不明。据那托思(美国原海洋实验室观察员、国家潜水领导成员)在打捞计划中列明,最低可打捞货物价值为2.49亿美元,所有财富价值高达50亿美元。而据台湾《中国时报》1976年11月21日报道:“阿波丸“被击沉时载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文物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1979年5月2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当年参加装船的陆军伍长森川家光说,“阿波丸”所装26辆卡车都是金条,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等。后据美国《圣迭哥论坛报》披露:“阿波丸”号装载的货物总价值5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沉入海底的最大一批财富。都说文物珠宝价值连城,各种消息是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 中国将要打捞“阿波丸”沉船,此消息一出当年迅速引起全世界的轰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大国,纷纷向我国政府提出:单独前来打捞或与我国联合打捞的要求,特别是小日本也不忘蠢蠢欲动……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外国势力插手干涉,中国政府自然不会同意。由于“阿波丸”沉没在我国领海内,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沉船属中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中国政府同意,都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内进行打捞作业,只有中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沉船进行合法打捞。</p><p class="ql-block"> 为此,总参谋部、海军、空军等相关单位和交通部的专家们早早就做出打捞计划后上报国家,并积极开始筹备打捞“阿波丸”沉船的的各项工作。中央军委立即批准,各方面都作好充分准备后,终于下令派遣部队参加打捞。1977年5月1日,由海军J101号、J301号、J503号打捞船和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从这一天开始,我人民海军在空军和交通部的配合下,开启了海上行捞“阿波丸”号沉船艰难而又光荣的任务,打捞基地就设在福建省平漂岛。 </p><p class="ql-block"> 大海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在深不见底的海底,有许多历史安静地沉睡在那里,一年又一年地等待着人们去将它重新找回,通过从海中打捞的物品,可以了解到人们不知道的历史真相。“阿波丸”从日本船厂制造出来后,起初被定义为一艘民用商船,可外界根本不知道它其实是采用军方战舰的技术造成,外表虽然低调,其核心动力吓人,而且装备先进,其实则是一艘战斗舰船,这给打捞工程增加了不少困难。在海里打捞工作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国在没有大型沉船打捞经验和先进技术与装备支援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力量进行打捞并圆满完成打捞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7年6月初,海军潜水员下潜时首先发现“阿波丸”,沉船已断成两段,前段长44.7米,后段长107.8米,埋入海底泥中9至11米,该处水深在60至69米不等。随后打捞以“清除牛山渔场水下障碍物,保障海上渔业捕捞作业生产安全”的名义进行,赶在平潮期抛锚停位于平潭海域牛山岛以东海域。到1980年夏,海军“J503”号舰的指战员完成了拆解沉船首段的任务,穿引了船底4道共14根千斤钢缆,海上自航浮吊船将首段一举吊浮,并拖抵平潭岛娘宫锚地搁上浅滩,随后“阿波丸”的残骸和沉船上遇难者遗骨被打捞上来,沉没于海底的锡锭、橡胶和文物也被陆续地浮出水面。</p><p class="ql-block"> “阿波丸”这艘沉船搭载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是事实,因为很明显船上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这也是日本掠夺中国宝藏的罪证。此次打捞共捞获锡锭2472吨,还有橡胶等货物数千吨,货值5000万余美元,文物价值达上亿美元。然而,并没有找到传说中黄金、白银和珠宝,也许早就被日本军方用另外的途径运送回国了,抛出假消息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有人质疑: 这种种传言也许只是日本为了打捞2008具骸骨而故布迷阵?但事实是只发现和打捞出368具尸骨。中国政府本着中日友好和人道主义精神,先后于1979年7月、1980年1月和1981年4月,在上海以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分三批向日本方面移交了捞起的死难者遗骨和遗物。</p><p class="ql-block"> 从1977年至1980年,整个打捞工程历时三年多,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有幸间接地参加打捞工程的保障任务。回想当年我在福建前线某雷达连担任引导雷达操纵员,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学习,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独立上机值班时遇到的空情,就是为某机场起飞的航空兵战机引航,引导战机在打捞海域上空巡航,保障现场作业的安全和打捞工程顺利进行。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值班,就传来指挥所的紧急开机命令,要求引导我战机飞往打捞作业区海域上空巡航,同时命令严密监视海峡上空。此时,只见荧光屏上显示600多公里外有可疑信号,疑似从日本某空军基地飞来的2架战机,正在悄悄地接近打捞作业区上空,我们及时将空情上报,指挥所命令我战机迅速飞临指定空域进行拦截,日本飞机一见我战机飞来便快速离开、溜之大吉。</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一年多的战勤值班中,也会经常遇到从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起飞的歼击机、侦察机,他们偷偷抵近打捞作业区上空,妄图窥探打捞工程的进展情况,但一遇到我空军战机巡航至海峡上空,就赶紧夹着尾巴逃之夭夭,没有发生过一次空战。据说海军的情况和空军一样,有了海军战舰和空军战机的不断巡航,周边国家和台湾当局不敢轻举妄动,有效保障打捞工程的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0年的秋天,当整个“阿波丸”打捞工程将要圆满完成时,海军打捞部队、空军航空兵部队的首长和战士代表来到我们雷达站,看望和慰问全连官兵,感谢我们雷达兵为打捞工程的保驾护航,确保打捞工程的任务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打捞工程开始前,许多国家都认为中国根本没有技术和能力打捞“阿波丸”,但中国军人不信邪,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排除种种困难,用事实证明中国不仅仅圆满完成了打捞“阿波丸”的任务,而且实际作业时间比国外预计所需的时间还短。在这短短3年多的打捞作业时间里,海军官兵和交通部救捞局职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有600多名潜水员先后下海深潜,参加了水下作业,共潜水3604次,各船平均作业332天,水下作业就达到了数干次,水下切割2379.1平方米,水下爆破650次,捞起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捞起文物工艺品数千件。官兵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辛勤努力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海、空军联勤保障,出动的舰艇巡逻和飞机巡航数百次,共投入兵力4万余人,空军有航空兵、雷达兵、通讯和地面保障部队参加,甚至动用了岸防导弹部队,保障了整个打捞工程的顺利完成。“阿波丸”终究被我们打捞上来了,被日本侵略者掠夺的国宝圆满回归,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中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从1977年4月至1980年8月,在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进行的打捞日本“阿波丸”号沉船工作,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超越空气潜水极限深度、海域流速最急、军地联合规模最大、打捞时间最长的一次打捞工程作业,这在世界海上打捞史上也是罕见的。遗憾的是当年我军的功勋荣誉制度还不完善,许多参加重大工程和施工的部队官兵都没有获得国家颁发的荣誉勋章,否则我们也能象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那些战友们一样,可以获得一枚由中央军委颁发的参加打捞“阿波丸”工程任务的金灿灿纪念奖章!</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7日写于古镇南浔</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董建国(笔名 涧水),男,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江南水乡古镇一一南浔。函授大专、中共党员、政工师职称,中国新诗协会会员、浙江省新潮诗会和散文学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爱读书、写作、旅游、摄影和收藏。擅长散文、诗歌创作,已有200多篇散文、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下过乡(知青)、当过兵、做过工,在南浔某电梯制造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岗位上退休。在古镇工作生活了60多年,熟知南浔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阿波丸”全船照。</p> <p class="ql-block">当年航行海上的“阿波丸”。</p> <p class="ql-block">海上自航浮吊船。</p> <p class="ql-block">海底沉船。</p> <p class="ql-block">水下沉船。</p> <p class="ql-block">沉船一角。</p> <p class="ql-block">海底沉船。</p> <p class="ql-block">沉船中的银元。</p> <p class="ql-block">潜水员在水下作业。</p> <p class="ql-block">潜水员发现水下文物。</p> <p class="ql-block">沉船里被打捞上来的锡锭。</p> <p class="ql-block">空军航空兵战机护航。</p> <p class="ql-block">我当兵时的雷达站。</p> <p class="ql-block">440引导雷达!</p> <p class="ql-block">我在战勤值班,操纵雷达,搜索目标。</p> <p class="ql-block">440引导雷达。</p> <p class="ql-block">我在雷达阵地上站岗值班。</p> <p class="ql-block">大型警戒雷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