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封书信(随笔)

炫耀中华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十四岁那年写的。这并非是封写给心仪女同学的情书,而是替我的一位堂叔代笔的。</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义乌西乡,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一门赖以生存的手艺—串簑衣。堂叔也不例外。在外串簑衣时,关键是要找一个好东家,吃、住都在东家,然后以此为圆点,四处奔波寻找活计。这样的东家往往都是人较善良、大方,双方性格也较合得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或朋友,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儿女亲家。</p><p class="ql-block">堂叔叫我代笔的就是给这样的一位东家写信。</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一个傍晚,我刚放学回家,就听到堂叔喊我,我停住脚步,不知有何事。平时一向很威严的堂叔,这时候的声音也变得异常柔和,他说,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给我的一个桐庐东家写封信,有些事情我想问他一下。写信?我从未写过,老师在课堂里也没教过。语文课中有作文课,但那不是书信呀!我有点为难起来。</p><p class="ql-block">看到了我的为难,堂叔鼓励我说,要写什么,我口头会同你说的,你照我说的写一下就行了,不用太长的。我叫了几个人,他们都不肯写,他们都推荐你,说你的作文写的好,都当范文读了。人经不起表扬,堂叔这么说,我倒不好执意推辞了,于是就勉强答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放下书包,我拿出一本笔记薄、一枝铅笔,来到堂叔家,倾听他的口述,想整理出来,抄到信纸上就行了。堂叔讲了很多,但缺乏逻辑性,重重复复,大致是讲,今年下半年农闲季节,还要过去找活干,你那边帮我留意一下,来时我会带几斤义乌红糖过来的,如果那边有人买,我会多带点过去。我还在等下文,没了!可能还有事,堂叔要离开,临别时,他拿出一个信封还有八分钱,并告诉了东家的家庭住址、姓名等。叫我写好、贴上邮票,就丢到公社邮电所的邮箱里。</p><p class="ql-block">受人之托 ,忠人之事。晚上,就着煤油灯,我胡乱写起来。可我不知道书信的格式呀!我拚命想找点参考资料,忽然在我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尺牍指南》,竟然是指导如何写书信的,我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有了底气,就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了起来,这当中增加了我自己的许多想法,第一段是问候语,以堂叔的口吻表达了谢意,第二段是正文,将堂叔口述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有条有理地写了,第三段是邀请,希望东家有时间到义乌来玩,当然这是我自己添加的。最后是“此致”、“敬礼”,堂叔的姓名、落款时间。为写这封信,整整花了我两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想将这封信读给堂叔听听,结果他有事出去了,找不到。我只得将这封信通过邮电所寄了出去。</p> <p class="ql-block">大约过了半个多月,又是放学回家时,堂叔把我叫住,漾溢着笑脸,说,我东家回信了,他十分高兴,说这封信写得太好了,很有文采。并将这事告诉了我妈妈,我妈妈也像喝了蜂蜜一样,开心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这件事已经整整过去了半个世纪,我的堂叔也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的笑容依然十分清晰地映现在我的眼帘……</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7日于银河湾,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