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龙南~一场关于“东方罗马”的穿越

梧桐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一座陌生的城市,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聆听不同的声音,品尝地道的美食,让心灵在旅途中得到彻底的放松与滋养。这样短暂而充实的旅行,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按下暂停键,重新找回自己,带着满满的能量回归日常。</p> <p class="ql-block">利用清明三天的假期,来一场关于“东方罗马”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南市,江西省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省和平县,是江西的南大门。龙南市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因县治在龙头山(一说百丈龙潭,又一说百丈龙滩)之南,取名龙南,寓龙兴岭南之意。</p> <p class="ql-block">在龙南,分布着足足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围屋的70%以上,其围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好,均为客家围屋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围屋之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和围,位于关西镇关西村,与关西新围一河之隔,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由关西名绅徐绍禧所建。围屋坐北朝南,系二层砖石砌外墙方形围屋建筑,长392米,宽39米,占地面积约152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福和围随山势而建,略成正方形,墙体除炮楼用青砖砌筑外,四周均用块石、青砖精工砌筑而成,墙厚1米,整幢围屋有正门和后门进出。最有特色的是围屋的炮楼,其他两个炮楼在墙体连接的角上,在围屋东侧的炮楼则建于侧面前段,如同城防之马面,炮楼过后,墙体又顺山势成阶梯式分三段连筑。这样,在每个山体部分的匪盗都可置于炮楼的视线和打击之中,完全消灭了射击的死角。而在后门旁的炮楼还设有一隐蔽逃生用的便门,一旦土匪来袭击,把大门堵死了,也可从便门上拿一根竹竿溜下来逃生或搬援兵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西围景区位于龙南市关西镇境内,是赣南地区典型的客家民居,由关西新围、西昌围、田心围、鹏皋围、圳下围、福和围等六座不同风格的客家围屋构成。其中关西新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乌堡的活化石”、“散落在民间的故宫”。</p> <p class="ql-block">走进关西围,仿佛走进了一座客家文化的博物馆,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客家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关西隘</p> <p class="ql-block">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姓氏迷宫</p> <p class="ql-block">叠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关西镇新围村,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后人为与其居老围区别,故称之为“新围”。</p> <p class="ql-block">在赣南地区的方形客家围屋中,关西新围是最大的、最齐全的、最精良的,也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单体方形围屋,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为网摘图</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国”字形,面阔92.2米,进深83.5米,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围屋整体呈方形,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外墙高大厚实,宛如一座坚固的城堡。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282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为一体,分为三大区域,即防御区、生活区、娱乐区,从门口走到围屋真正的大门,就需要10分钟。</p> <p class="ql-block">围屋内部分为三进四横,前后三进,五组并列,是客家地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布局严谨,功能齐全,足足花了29年建成,据说仅是烧制建围屋所用的砖瓦就花了十九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围内曲径通幽、画彩鎏金、雕梁画栋,其主体建筑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天井、十八厅堂,呈九栋十八厅格局,将围屋、炮楼、赣派建筑、江南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围👍</p> <p class="ql-block">世界客属恳亲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昌围,在关西新围西门左侧20米,是关西新围主人徐名均的祖屋,于明末清初由徐名均的祖辈、父辈及其兄弟所建,当地人又称西昌围为关西老围。</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是赣南围屋中不规则型围屋的代表,此围坐北朝南,直径约87米,占地面积6010平方米,有乾、坤二门进出,以祠堂为中心,周围共建6幢厅堂和一幢烧香祈福的观音厅,各厅互不相连,因山就势,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渔仔潭围,又称为客家酒堡,这里是中国藏酒最多的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竣工于道光年间,由李姓先人制取靛蓝染料发家致富后兴建。</p> <p class="ql-block">围屋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5米,进深55米,占地约2475平方米。围屋总体布局为“回”字形,中间为祠厅,二进一天井,两侧厢房,四周倚围屋外墙建有3层居民住房。</p> <p class="ql-block">围屋内至今保留着古老的酿酒作坊,传统的酿酒工具、古老的酿酒技艺,仿佛将时光定格在了数百年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栗园围,位于龙南市里仁镇新园村,因古时围屋附近栽有百亩板栗树林,故又名为栗树围。栗园围始建于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正德十三年(1518)重新规划,历经18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竣工,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45330平方米,是龙南市现存围屋中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围屋,也是赣南现存规模最大的村落型客家围屋,原址分布64条小巷和400多间房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围屋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生活设施完备。按阴阳八卦的布局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围门,故又称“八卦围”。围屋周长789米,四周角落遍布12个炮楼,沿围墙开有数百个炮眼。围内主要建筑布局以“一祠三厅”为核心,即纪缙祖祠,梨树下厅厦,栊梃厅厦、新灶下厅厦,靠北建有8处民宅区,共有房屋400余间。</p> <p class="ql-block">栗园围景区经过综合开发利用,融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要素,配套有栗园·梨树下民宿、室外广场、绿化景观等,同时融入《天下客家》沉浸式实景体验演艺项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马牯塘金水大道与105国道交叉处,总建筑面积约249584.4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龙南客家文化城是举办2023年第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主会场,是集体验龙南客家文化、非遗展示以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贸、夜间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南城市新名片、城市新客厅。</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形仿造关西新围、内庭融合燕翼围走马廊,整体呈现出回字围屋造型的主会场内,还设置了世界客家非遗馆、《走进赣州》陈列展和文化艺术品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龙南香火龙兴于明末清初,为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点燃的香火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龙在夜空邀游,虫萤追逐龙身的点点火光飞来。香火龙表演时,火龙劲舞,香火成线。</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7日—9日,龙南成功举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作为世客会创办以来首个承办盛会的中国内陆县级市,龙南以“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为主题,向全球客家乡亲传递了龙南客家文化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得到了海内外近2500名嘉宾的一致好评。龙南出圈出彩,成为世界的龙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道生骑楼老街,龙南市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末民初,位于龙南市老城区,曾被叫做“大街”。街道两侧保留了76间民国骑楼式建筑,整条街长约一里,宽不足两车道。</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边有许多商铺,以打铁铺、洋锡铺、粮油铺居多,还有磨剪铲刀匠、伞匠、染布匠等手艺人在此谋生。</p> <p class="ql-block">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步,感受不同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荳行牌楼,位于下荳行古城墙入口广场,牌楼高9.84米,牌楼形式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牌楼,按清式设计,平面呈一字形,四根圆柱,中间两根中柱,两侧两根边柱,每棵柱根部均有夹杆石围护。</p> <p class="ql-block">下荳行古城门(又称朝阳门)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城门左右两边为古城墙,均以青砖建成,留有炮眼及枪孔。该城门兼顾防洪功能,在门洞位置安置了钢制闸门,闲时吊起,汛期落闸,设计同时考虑了密闭性,可达防汛要求,确保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挽月楼,位于渥江、桃江、濂江三江交汇处犁头咀,为新建角楼,角楼命名来源龙南古八大景之一的“西山挽月”,寓意龙南城西山上的月亮之美: 月落西山,城墙上可观。</p><p class="ql-block">挽月楼与阳明心谷景区阳明阁遥呼相应、相得益彰,为休闲赏景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龙南古城墙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从解放桥头沿渥江、桃江至桃江桥头、从桃江桥头至下西门角楼止,总长约1200米,跑马道标高为206.5米,加上墙垛高为208.13米。</p> <p class="ql-block">明崇祯年间,都御史潘曾纮命署县扩城垣,仿南京城样式设昭华门、向明门、永镇门、拱翠门等六座城门,古称“明清‘小南京’”。现存下南门、下西门、下荳行门及1200米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当脚步掠过古镇的青石板,目光抚过古城墙的千年青砖,便在烟火与历史的褶皱里,遇见岁月沉淀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芷溪谷,位于龙南市临塘乡东坑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青山为邻,绿水相伴,房屋错落有致,柏油路联通村落与远方,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p> <p class="ql-block">这里群山环绕,溪谷幽深,四季景色各异,没有大都市的繁杂喧嚣,只有缓缓流淌的时光和清新的空气,宛如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芷溪谷所在的东坑村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客家传统古村落,村内民居以院落形式布局,老房、古树、溪桥、花草等元素共同营造出古朴而精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越层层叠叠的山峦,走进这翠绿风景中,在雾气缭绕、细雨蒙蒙的清晨,每一口呼吸都透着诗意与清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平桥,位于龙南市杨村镇车田村,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据《太平志》记载,正德十三年南赣巡抚王守仁(阳明)平定“三浰之乱”后,班师途径杨村,在杨村太平江水口建筑此桥,寓天下升平之意,后损毁。现桥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由赖氏宗亲选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造型优美奇特,桥梁与房屋珠联璧合。桥体全长50米,桥面宽4米,通高约17.2米。下层三墩两孔,砖石结构,上游中间桥墩凸出,形如船头,消弱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上层桥中央为客家府第式砖木结构四通廊屋,两侧“五岳朝天”马头墙样式,开有廊拱,上层廊拱落于下层两桥拱圈之上成“品”字形结构。</p> <p class="ql-block">这座品字形风雨桥,桥身由青石砌成,几百年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如初,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桃江之上,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融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荣获第三次全园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收录于《世界桥梁大观》,并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平古镇,一座集杨村本土客家围屋文化、饮食文化、龙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燕翼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那巨大的燕窝,不仅象征着燕翼围作为后世子孙永远的家与庇护所,更承载着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燕翼围俗称“高守围”,系杨村名士赖福之于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始建,康熙时完工。平面略呈长方形,围高四层14.30米,长41.50米,宽31.80米,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全围以厅堂为中轴线,四面对称建房共136间,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颁发的“最高的客家围屋”称号,其高大雄伟的外观与精湛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围屋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寓意深谋远虑、荣昌子孙。</p> <p class="ql-block">古村老墙斑驳的裂纹刻着比史书更鲜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燕翼围也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最高、墙体最厚、防御能力也最强的围屋。</p> <p class="ql-block">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一股浓厚的古早气息铺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燕翼围被誉为客家围屋的“活化石”,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龙船会是赣南客家人喜庆端午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传承至今。龙南市太平堡赖氏家族一直延续着主持太平堡龙船会传统。太平堡龙船会是在杨村镇杨村村面积仅15亩的池塘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太平堡龙船会为期5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举行,至今保留着祀奉龙神、请龙神、龙船会、扫邪、决赛、游船、龙神归位、送游船鸭等传统民俗活动事项。节日期间,江西龙南市、广东连平、和平县客家人纷纷前来参与,龙船会高潮时游人达数万人,五月初三和初五是龙船会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0日-11日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前往龙南市杨村镇,参与了当地的龙舟赛和录制中央一套的节目《山水间的家》</p> <p class="ql-block">我走你来时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太福古街,这里汇聚了众多龙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现场展示“客家编织带”的独特工艺,带你穿梭千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来一杯古酿咖啡☕让“非遗”杨村米酒以饮品的形式再次火热😍</p> <p class="ql-block">敬安堂围屋内,三进式祠厅的设计错落有致,两侧厢房通过二层的走马楼巧妙相连,每一处都宛如一个精致的小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茶室兼餐厅,环境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石围,又名磐石围,位于龙南杨村镇乌石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完工,历时28年,系赖氏先祖赖景星所建,是赣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因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得名,与其它如“回”字型的方形围屋不同,它是前方后圆,内方外圆的修建形状,符合了古代人天圆地方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坐东南朝西北,前方后圆,内方外圆,面阔52.4米,进深42.3米,占地约2400平方米(一说4500余平方米)。围墙高约9米,周围设四个炮楼,围前有禾坪、照壁及日月形池塘。</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也是赣南现存客家围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400多年的历史,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梁柱,仿佛都在诉说着客家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的风火墙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龙头凤尾翘脚式。风火墙两侧原各有2对10只鎏金雕刻的动物,分别是狮(仕途通达)、象(吉祥如意)、猴(封侯拜相)、鹿(福禄双全)、鹤(延年益寿)造型,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目前,仅剩狮、象两种,其颜色也渐渐淡去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巷,顺着青石板古道,随意走动,没有过多的喧嚣,就这样静静的游荡在这惬意的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武当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龙南市武当镇境内,赣粤交界处,素有江西大门之称。东接广东省和平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邻九连山亚热带原始森林,北起龙南武当镇。景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4米。</p> <p class="ql-block">南武当山形成于古生代,大约在二亿年前地壳频繁运动,为砾岩群峰,处赣粤边境九连山断落层带的边缘,是典型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南武当山,被称为南方“小武当”,虽不似五岳那般闻名遐迩,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不为人知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99座山峰,峰峰相连,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乡镇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沿悬崖悬空而建的玻璃栈道</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山峰林立,形态各异,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步步惊心</p> <p class="ql-block">形如蛤蟆张开大嘴的天然洞穴,具有吞天之势,所以称“吞天洞”。</p> <p class="ql-block">脚下是悬崖峭壁,俯瞰壮丽风景,仿佛行走于云端🤓</p> <p class="ql-block">花涧玻璃天桥</p> <p class="ql-block">站玻璃平台凭栏远眺,群山起伏,连峰际天,云蒸雾腾,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p> <p class="ql-block">U型玻璃栈道,站在上面能感觉到栈道轻微的上下颤动,有点刺激😜</p> <p class="ql-block">摘星玻璃眺台</p> <p class="ql-block">群岩涌秀,峰峦叠嶂,形如剑戟,直指苍穹</p> <p class="ql-block">山崖叠翠、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悬崖民宿</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鞠躬岩</p> <p class="ql-block">南武当山景区以丹霞峰丛、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九十九座丹霞奇峰平地突兀,群岩涌秀,千姿百态,构成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有“十里画廊”的美誉,沿着105国道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天的下荳行牌楼</p> <p class="ql-block">廊桥式的阳明大桥</p> <p class="ql-block">龙南是王阳明过化之地历史遗存和精神遗存最丰富的县域。阳明先生在这里平定“三浰”之乱,“立德立功立言”,留下了一山一洞,一桥一围,一陂一隘,一言一记,一县一约“十个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明心谷景区,位于龙南市桃江东岸,其中主景玉石仙岩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峰海拔307米,岩石全系石灰石,灿若白玉,故名玉石岩。</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玉石仙岩为主景,阳明心学为内核,聚焦王阳明在龙南的“三立”事迹,同时充分利用玉石仙岩文物丰富、历史事件故事性强的优势,科学设置景点游线,打造“仙岩圣心·一线八景”的阳明文化体验游线,在展现历史真迹的同时,向游客传播阳明心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阳明小洞天,又称玉虚洞、阳明别洞</p> <p class="ql-block">‌阳明阁‌,高23.288米,通过三层楼阁展示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结合书画、浮雕呈现其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路过下西门</p><p class="ql-block">下西门古城门(又称镇安门)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古城门两侧青砖城墙保存长度近220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南的围屋,就静静地坐落在这座千年小城的山水画卷之间,每一座围屋,都是客家人的家族记忆。如果说雨巷是江南人的乡愁,那围屋便是客家人的乡愁。这里有风景、也有风情,是都市人逃离繁忙生活的避世首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的意义,或许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挡住了蓝天,繁华都市的喧嚣让人窒息。如果你也累了、倦了,不妨来这座小城,不需要复杂的攻略,只需带上一颗愿意慢下来的心,听时光缓缓流淌的声音,让心灵沉淀在静好时光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