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国风】 <p class="ql-block">耸立于赣江边上的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南昌的文化地标。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抱负,也承载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的传承。 </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于653年所建。据记载,滕王阁先后被毁了29次,重建了29次。每一次重建都使得滕王阁的规模和建筑风格有所变化,但它的文化内涵却始终延续。</p> <p class="ql-block">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如韩愈、白居易、杜牧等。这些诗篇不仅赞美了滕王阁的美景,也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但真正使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却是王勃的《滕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少年成名,才华横溢,但因仕途坎坷,英年早逝。其代表作《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背后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创作佳话。 </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洪州(南昌古称)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于重阳节大宴宾客,并计划让女婿吴子章预先写好一篇序文,在宴会上“即兴”展示,以显才华。 </p> <p class="ql-block">当时,王勃因探望被贬交趾(今越南)的父亲,途经洪州,受邀参加宴会。阎都督假意请宾客作序,众人皆推辞,唯独25岁的王勃毫不谦让,提笔就写,令阎都督不悦,拂袖离席。 </p> <p class="ql-block">阎都督虽不满,但仍派人暗中观察王勃写作。当听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都督觉得平平无奇;但接着“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让他沉吟;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出,都督拍案叫绝,感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全文用典精妙、辞藻华丽,既写景壮阔,又抒怀深沉,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p> <p class="ql-block">据传,当时阎都督女婿吴子章不服,声称王勃抄袭旧文,并当场背诵全文。王勃笑问:“文末还有诗,你可记得?”吴子章语塞,王勃提笔续诗: </p><p class="ql-block">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p><p class="ql-block">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p><p class="ql-block">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p><p class="ql-block">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p> <p class="ql-block">其中“槛外长江□自流”故意空一字,众人不解,王勃笑而不答。阎都督派人追送千金求补字,王勃回复:“空者,‘空’也。”遂成“槛外长江空自流”更显意境深远。 </p> <p class="ql-block">写完《滕王阁序》后不久,王勃渡海赴交趾探望父亲,返程时遭遇风浪,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6岁。</p> <p class="ql-block">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是文学奇迹,更是一个关于天才、机遇与命运的传奇。他如流星般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与这篇不朽名作一起,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