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视正青春艺术团》霍山行,—— 一路欢声一路歌

局外人(许崇杰)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正好,微风轻拂。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以老年大学学员为骨干的《徐视正青春艺术团》,前往革命老区安徽霍山开展研学交流与演出活动。团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响应,一行90人一路欢歌笑语,6小时的车程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顺利抵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旅游大巴内,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与悠扬的歌声。艺术团成员虽多为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却个个精神饱满,中气十足。他们并未选择闭目养神,而是像部队集会般开展拉歌比赛,车头歌声刚落,车尾又起,此起彼伏,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一位高大帅气、孔武有力的男子汉,是朗诵专业的老师,不仅业务精湛,还幽默风趣,是活跃气氛的高手。他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旅行车内,欢声笑语交织,热烈的氛围仿佛要冲破车顶,飘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霍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这片土地充满奉献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霍山人民英勇无畏,先后有5万多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5万多霍山人民舍家弃业,成为库区移民。</p> <p class="ql-block">  艺术团中午抵达佛子岭镇后,顾不上旅途劳顿,随即前往淠河上游的瀑布参观游览。连绵的大别山层峦叠嶂,茶园遍布山坡。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宛如银河落九天,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山谷清风徐来,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当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红色革命故事,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将原有建筑改造为红色文化创作基地,吸引众多艺术家前来写生创作。如今,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演出效果,演员们在演出前精心化妆。他们虽非专业演员,却秉持专业精神,力求以最美的姿态呈现给观众。</p> <p class="ql-block">  导演们也在演出前悉心指导演员进行彩排。大胡子导演此时变得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纠正演员的表演问题,展现出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演出在山谷的平台上进行,虽无帷幕徐徐拉开的庄重场景,但演员们严肃认真的态度、真挚的情感投入、铿锵有力的表演,使整个演出充满真情实感。这是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这片浸透先烈热血土地的敬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成功让艺术团成员如释重负,近期训练的压力瞬间消散。晚餐时,虽无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但大家以水代酒,举杯相庆,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大胡子导演再次成为主角,指挥大家唱起动听的歌曲,餐桌上歌声如潮,沉浸在演出的喜悦之中。</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人们意犹未尽,点燃篝火,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手拉手围成圆圈,尽情歌唱舞蹈。此时的世界,歌如海,舞如潮,烦恼尽消。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上午,艺术团来到宋家河村的茶园体验采茶过程。团员们戴上圆顶帽,背上小背篓,学着茶农的样子,轻摘茶叶,缓缓放入篓中。尽管当天气温不高,但“采茶女”们仍感疲惫炎热,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宋家河的乡亲热情好客,炒茶师傅耐心教导团员们炒茶技艺。学徒们专心致志,师傅们尽心尽力,场面和谐温馨。看着师傅熟练地在热锅中翻炒茶叶,徒弟们尝试模仿,却因热锅烫手而不敢下手,方知炒茶技艺非一日之功。</p> <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优美的环境和热闹的场景,爱美的团员们自然不会错过,她们摆出各种姿势,让摄影师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在艺术团中,还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随身携带各种摄影器材,穿梭于艺术团活动的每个角落。他们时而左顾右盼,时而盯紧不放,时而爬高上低,时而曲身俯卧,只为抓住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最精彩的画面。他们是周霞、付铁成带领的摄影团队,是演出美好回忆的幕后功臣,也是最能吃苦的人。</p> <p class="ql-block">(个别照片系摄影团队老师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