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

雨佳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完了,庙会也就开始了,这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模式,有的庙会自古有之,有的庙会就是新定,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传承,一年复一年,中间也断过好多年,那是那一个时代的无奈,但也有一些也在那个时代也在延续,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随着社会的演变,文明的进步,庙会也由一种古老祭祀传承,演变成了集宗教,商贸与娱乐而一体的民间活动传至而今,这也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人民也在春暖花开的春季,迈着踏春的步伐,开始了庙会的游乐,在整个春天,都会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延续至夏天的到来,这也就完成了一个庙会的周期,而再有庙会也就是一些特定的日子才会有,而再有庙会的集中,也就得再等来年了。</p> <p class="ql-block">  说起庙会有大有小,大的庙会人山人海,小的庙会,冷谈如常,但不论大小庙会,都会有一些必不可少的东西不能少,庙会的日子也是年复一年,不能更改,不少庙会都会重复成一天,一天就有好多村都是庙会的日子,但不论大小村,都会庆贺一番,只是有的村人多拥挤难通行,到处摆摊买卖多,有的村冷冷清清街安静,全是村人没外人,但不论人多人少,都会庙门大开,再请戏班子助兴,唱上几场大戏,这也就成了一种亘古不变的传承,家家清扫院落,人人穿戴干净,到街上行走几趟,再在庙里上香跪拜一番,不论灵验如何,心愿能否达成,只要诚心诚意把内心的心愿告诉神灵,这也就了确了一番心愿,再到戏台下听一会唱戏,不论听懂听不懂台词,都会凑一回热闹,逛会的人,在人多难行的街上挤上一顿,看上一阵看不到头的拥挤人群,听上一阵各种吵杂的叫卖声,闻上一阵烧烤的烟熏味,再约上二三个熟人凑一起在摊子上要上两个小菜,再喝上二两,侃上一顿大山,这也就成了一种别样的享受,庙会也就成了村人的节日,成了与外交流的桥梁,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百姓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  庙会也是一个亲朋走动的日子,在庙会的那一天,人人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把自己家收拾的利利索索,准备好烟酒水果,把早已备好的食材收拾干净,大门敞开等待着亲朋的光临,而逛会的人,也是不紧不慢地在会上闲逛着,不时地和熟人打着招呼,在各个摊子上看着五花八门的货物,走到庙里上柱香,拜拜神,不论灵不灵,了确了心思也就是了,再走到戏台子下和人闲侃上一顿大山,再有心无心地听上一会戏曲,一般是蒲剧,眉户,偶尔也有豫剧,这儿老人多,年轻人听不懂,也没那个耐心,早二十年就是老人多,年轻人少这个规律,而今还是这个规律,我想再过二十年还是这个规律,这也是一种传承吧,走走逛逛,看上日头正午了,这也就该去亲朋家吃去了,一般去了就有盘子等待着,吃着美食,喝着好酒,吸着好烟,在热闹中主家满意了,落了个为人好,有人缘,客人满意了,打着饱咯,吃了个肚饱腰圆,这也是一种乡村文化吧,而街上的摊子摆的也不少,一个埃着一个,大多是吃的,各种当地美食为主,也不知能不能挣了钱,也许能行,只是看挣的多少了,要是挣不下也就不起早贪黑的遭这份罪了。</p> <p class="ql-block"> 一般唱大戏的空间,也会请一些歌舞团来表演,这样的表演有一些随意性,不像唱戏似的,有专业的剧团,有专业的表演人员,还有一些就是民间表演了,他们都是临时拼凑,不论好坏,上了台子就开唱,一般还很恋台,表演起来就没完,管他扭的好不好,管他五音全不全,反正自我陶醉就没完,这几年还兴起了抖音表演,这也就更是鱼龙混杂了,什么人都有,反正脸皮㕌就行,管他别人说什么,自嗨了也就自我满足了,这也就成了一种民间自嗨形式,表演自我了,流量也有了,还能多赚一些粉丝,也有一些表演的确实不错,高手在民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总的来说,庙会也就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好地方了。庙会庙会,有庙才有会,庙也就成了一个烟雾缭绕的地方了,拜庙的人焚着香与表,放着鞭炮,行着大礼,心中默念着心愿,叩着头,完后随着功德,这也就完成了心中的一些愿望,但愿能够许的愿能成,而高高在上的各路神像,都会一视同仁,露出一样的姿态,摆着同样的造形,对于每一个信徒的心愿都能心诚则灵,对于每一个信徒的奉物,都一律笑讷,对于世间的一切都了解于胸,在信徒的眼中,庙中的各路神仙们,是世界的主宰,是主宰人们不可侵犯的神灵。</p> <p class="ql-block"> 大红的纸贴在墙上,捐款人的名字写在红纸上,捐多捐少自愿,按捐多捐少的名单公布于人,这也就成了庙会一切开销的来源,捐款多少也就成了举办庙会热闹的程度大小,唱大戏,供斋饭,还有一些杂七杂八都需要开销,钱多办大事,钱少办小事,这也就现示了各村的村民与在外的乡人的凝聚力,庙会从正月开始,一直到四月底,一个接着一个,一进入五月也就快进入夏收了,垣上的麦子黄了,也该进入忙碌的夏收了,虽然还会录录续续有一些庙会,但随着人们的忙碌,庙会也就不像春天那样,被重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