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雅筱斋艺术馆馆藏《家具、书画、陶瓷、文房、杂项》展示之四</p> <p class="ql-block">大红酸技双人椅</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是红木国标中红酸枝木类的顶级材种,主要产自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p><p class="ql-block">1. 密度与硬度:气干密度达1.01-1.09g/cm³,质地坚硬如铁,可沉于水,耐磨性极强,适合制作长期使用的家具。</p><p class="ql-block"> 2. 色泽纹理:新切面呈紫红褐或暗红色,随时间氧化逐渐加深为古朴的紫红色,表面密布黑褐色或栗色条纹,形成“红黑相间”的独特纹理,部分木材在强光下可见金色荧光。</p><p class="ql-block">3. 文化传承:作为“三大贡木”之一,大红酸枝家具承载明清宫廷文化,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4.增值潜力:因资源稀缺,其市场价格年涨幅约10%-15%,优质老料家具保值性更强。</p><p class="ql-block"> 大红酸枝双人椅不仅是实用家具,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其坚硬材质、精湛工艺与独特设计,使其成为收藏与投资的理想选择。在选购时,需兼顾材质真伪、工艺细节与风格适配,同时注重日常保养,方能让这一红木瑰宝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大红酸枝山字勾镶理石双人椅</p> <p class="ql-block">大红酸枝镶理石双人椅</p> <p class="ql-block">《五、六、七》年代粉彩花鸟小画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柏钦于l976年创作</span>傣族舞蹈《孔雀舞》的瓷碟 ( 颜料采用天然矿物性颜料)</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单柏钦(1936—),广东惠州人。幼时家贫失学,自学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调报社工作。他擅写意人物,兼长山水、花鸟,所作以传统题材、舞台及戏剧人物为主,笔墨泼辣,色调清新,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 单柏钦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中国画家协会副会长,广州日报副刊部副主任,广东培正学院副院长等职务,2002年获聘为北京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0年始,他先后在广州、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进行学术交流,有诸多作品为中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主要作品有《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黑衣女郎像》《酩酊图》《钟馗嫁妹图》等,还出版了《单柏钦人物画集》《单柏钦素描速写选集》《单柏钦钟馗百态》等多部画集。</p> <p class="ql-block">贺綠汀《知足长乐》青花碟</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1903年7月20日—1999年4月27日),原名贺楷,湖南邵阳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贺绿汀在音乐创作上成果丰硕。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代表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这是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完美结合;还有歌曲《游击队歌》,以其坚定有力的节奏和生动的旋律,生动展现了游击战士的英勇形象,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传唱,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此外,他还创作了《嘉陵江上》等众多优秀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 同时,贺绿汀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有着卓越贡献。他长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对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民国粉彩人物碗</p> <p class="ql-block">民国粉彩人物碗之二</p> <p class="ql-block">民国粉彩人物碗之三</p> <p class="ql-block">民国粉彩《人物》九子连环碟共9件/套</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民国瓷粉彩《人物》九子连环碟糖盆以其精巧的结构、华美的纹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独特品类。它既是实用器,又是艺术品,既承载着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光影。对于收藏者而言,这类器物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解读民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钥匙。</p> <p class="ql-block">元枢府白釉碗</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元代枢府窑白釉碗,即卵白釉“枢府”瓷碗,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典型官用瓷器之一。因部分器物内壁模印“枢府”二字(“枢府”为元代枢密院简称,主掌军事机密与宫廷禁卫),故名“枢府瓷”,这类瓷器始烧于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盛于元中期,延续至明代早期,是元代官府用瓷的代表品种。</p><p class="ql-block"> 元代枢府窑白釉碗是元代官府用瓷的杰出代表,其卵白釉色、模印工艺与小底足造型共同构成时代特征。它不仅是枢密院的专用器物,更见证了景德镇从青白瓷向多元釉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陶瓷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对于收藏者而言,辨识其胎釉特征与款识内涵,是鉴赏此类瓷器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元枢府白釉碗局部《枢》字</p> <p class="ql-block">元枢府白釉碗局部《府》字</p> <p class="ql-block">晚唐邢窑熏炉</p><p class="ql-block"> 邢窑熏炉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至波斯、阿拉伯地区(如伊拉克萨马拉遗址出土同类器),成为唐代“中国制造”的代表符号。其“薄胎白瓷”技术影响了中亚陶工,间接促成后世波斯白陶的兴起。同时,熏炉的造型与纹饰被日本奈良时代模仿,形成“和式香炉”的早期雏形。</p><p class="ql-block"> 晚唐邢窑熏炉是一曲凝固的“香道交响”,其简约而不失精致的造型、温润若玉的釉色、虚实相生的镂空设计,既承载了唐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也见证了陶瓷工艺从“尚实用”到“重意境”的转变。这件方寸之间的器物,不仅是燃烧香料的容器,更是唐代物质文明与精神世界的双重镜像——在袅袅青烟中,我们得以触摸一个时代对“雅”与“韵”的永恒追寻。</p> <p class="ql-block">晚唐邢窑熏炉之内腔</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孔雀绿)原石项链</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1. 悠久开采历史</p><p class="ql-block"> 竹山县绿松石开采可追溯至4000年前,地方志记载历朝历代均有开采,主要用于制作首饰、装饰品,松散矿石用作颜料,藏医中亦入药。新石器时代早期(如河南贾湖遗址)已出现绿松石饰品,夏商周时期成为王室贡品和祭祀用玉,曾侯乙墓、二里头遗址等出土的绿松石文物印证了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中,绿松石被认为是“女娲补天”的七彩石之一,增添了神秘的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2.主产区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湿度73%,降雨量900毫米左右,为绿松石矿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水文和地质环境。矿体赋存于寒武纪含碳硅质板岩的断层、裂隙中,呈“鸡窝状”分布,开采难度大但品质优异。</p><p class="ql-block">3.绿松石色如蓝天碧水,象征“政通人和”“吉祥如意”,历代统治者将其镶嵌于王冠、礼器,体现高贵与权力。现代更被誉为“世界吉祥玉”,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中6款竹山绿松石产品亮相,成为文化传播载体。</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项链配有蝉吊坠之一</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项链配有蝉吊坠之二</p> <p class="ql-block">彩灵壁石</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1. 五彩灵璧石:一石多色,以黄、红、青、白交织为主,常见不规则色块或条带,如“朝霞石”“彩虹石”,象征天地交融之美。</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产的多彩灵璧石,主产于宿州市灵璧县,是中国传统四大观赏石之首,以“色奇、声奇、质奇”三奇和“瘦、透、漏、皱、丑”五怪闻名,尤其以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理成为赏石文化中的瑰宝。以下从历史、产地、特性、分类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描述:</p><p class="ql-block"> 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远古时期(震旦纪至中生代)经历多次海陆变迁,浅海环境中藻类礁体沉积形成碳酸盐岩,后经吕梁、燕山等构造运动,岩石受挤压、溶蚀和风化,形成独特的纹理与孔洞。</p><p class="ql-block">其核心产区磬云山、渔沟镇等地,地层中富含方解石(CaCO₃),因矿物成分与氧化程度差异,形成黑、白、红、黄、青等多彩色系,部分石体因金属离子渗透呈现斑斓纹理,堪称“大自然的调色盘”。</p> <p class="ql-block">黄灵璧《朝天哮》瑞兽奇石连木座</p><p class="ql-block"> 单色石:如“青黛灵璧石”黑如墨玉,“白灵璧石”洁如羊脂,“红灵璧石”艳若丹霞,“黄灵壁石”皇家贵气,纯净无暇者为上品。</p><p class="ql-block"> 安徽灵璧石,是时间与自然的杰作,以“色如朝霞、纹若天书、声似清磬”的特质,被誉为“立体的诗、凝固的画”。从远古的祭祀重器到现代的艺术珍品,它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永恒对话。</p> <p class="ql-block">翡翠带绿《大白菜》连木座</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主要产地为缅甸,占全球95%的商业级翡翠,以北部雾露河流域(如老坑、后江、莫西沙场口)产出最优,质地细腻、颜色浓郁。其他产地俄罗斯(颗粒粗,绿色少)、美国(钠长石含量低)、日本、墨西哥等,产量少且品质较低。</p><p class="ql-block"> 翡翠是集矿物学特性、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东方瑰宝”,以其丰富的颜色、坚韧的质地和独特的灵性,成为珠宝市场中兼具佩戴与收藏价值的顶级玉料。从缅甸矿山的自然孕育到匠人手中的艺术雕琢,翡翠不仅是地质运动的结晶,更是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与文化传承的载体。</p><p class="ql-block">“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翡翠作为东方瑰宝的地位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水沉木摆件</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千年水沉木,又称阴沉木、乌木,是远古时期名贵树木(如青杠、麻柳、香樟、红椿、楠木等)因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倒伏,沉入江河、湖泊、沼泽或泥沙中,经数百至数千年的浸泡、冲刷与矿物质渗透,木质结构碳化、致密化形成的特殊木材。</p> <p class="ql-block">天然杜鹃枝艺术盆栽</p><p class="ql-block"> 天然杜鹃树枝艺术盆栽,不仅是植物形态的重塑,更是一场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的对话。从山野到案头,它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创造力的迸发,在方寸之间构建出可触摸的诗意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崖柏</p> <p class="ql-block">崖柏樱木瘤原木高52cm 重kg</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悬崖峭壁的岩石缝隙中,如太行山脉、秦岭、重庆大巴山),土壤贫瘠、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极端生长环境下,</span> 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年径生长量仅0.2厘米),树干易受岩石挤压或虫害,诱发瘿结形成。原木表面或内部可见大小不一的瘤疤,呈不规则球形、块状或层叠状,纹理如山水、火焰、云纹交织,俗称“雀眼”“瘤花”“黑线”,细腻处可见“琥珀感”透纹。</p> <p class="ql-block">美国《胜家》牌旧衣车</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胜家缝纫机约在19世纪60年代(咸丰末年)通过上海等通商口岸进入中国,初期主要用于裁缝店和外资工厂superscript:6。因外观为金属材质,被百姓称为“铁车洋机”,当时一台价格高达50两白银,相当于普通家庭数年收入,实为富裕之家才拥有。</p><p class="ql-block"> 美国胜家脚踏缝纫机的历史,是一部技术革新与全球化的缩影。从19世纪的工业发明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它见证了纺织业从手工到机械的转变,也深刻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尽管现代电动缝纫机已普及,胜家脚踏缝纫机因其耐用性、历史感,至今仍被视为工业设计与实用主义结合的经典范例。</p> <p class="ql-block">陈彩敏《双狮庆丰收》老紫坭壶</p><p class="ql-block">16cm宽x8cm高 有证书</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铜《五帝钱》5枚</p><p class="ql-block">(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p><p class="ql-block">“五帝”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顺治(开国奠基)、康熙(天下一统)、雍正(整顿吏治)、乾隆(鼎盛巅峰)、嘉庆(守成延续),五位皇帝统治时期合称“康乾盛世”(含顺治、嘉庆),被视为清朝国力最强、百姓安乐的阶段。其铸造的钱币因流通时间长、使用范围广,被认为凝聚了“帝王之气”“盛世之气”,象征吉祥、稳定与繁荣。</p><p class="ql-block">五帝钱作为传统文化与民俗信仰的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符号化的“盛世能量”,传递人们对平安、财富、吉祥的向往。无论是用于风水布局还是作为文化饰品,它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使用时,保持敬畏之心与理性态度,方能更好地感受其文化内涵与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袁大头版别复杂,按年份和细节特征可分为数百种, 民国三年版(1914年)普通版:边齿分老模(185道)和新模(170道),存世量最大。</p> <p class="ql-block">陈彩敏简介</p><p class="ql-block">陈彩敏1968年生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世家,自幼受紫砂文化熏陶。高中毕业后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系统学习雕刻技艺,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其艺术成长过程中,朱建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与杨勤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两位导师的影响尤为深远。朱建伟擅长紫砂陶刻与装饰创新,杨勤芳则精于传统器型的提炼与重构,二人的指导帮助陈彩敏形成了“在传统中求突破”的创作路径。</p><p class="ql-block"> 2012年,陈彩敏晋升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如2019年“中国当代紫砂艺术展”,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1. 《龙供春》</p><p class="ql-block"> 创作背景:以紫砂鼻祖供春壶为灵感,结合龙图腾文化创作。</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点:壶身以老段泥制作,表面仿古树肌理,浮雕两条巨龙盘旋而上,龙首与壶嘴融为一体,构思巧妙。该作品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p><p class="ql-block"> 2. 《托福》</p><p class="ql-block"> 主题表达:以猪与鼠为创作元素,猪象征富足,鼠寓意多子多福,通过卡通化造型传递吉祥寓意。</p><p class="ql-block"> 工艺亮点:采用截盖设计,壶身与壶盖严丝合缝,猪耳、鼠尾等细节刻画入微,体现作者对仿生器的精准把控。</p><p class="ql-block"> 3. 《香泉》</p><p class="ql-block"> 造型创新:以泉水流动为灵感,壶身线条蜿蜒如溪流,壶钮设计为水滴形态,与壶身呼应。</p><p class="ql-block"> 泥料选择:精选含铁量高的黑泥,泡养后色泽如墨玉,茶汤渗透力强,被壶友称为“泡养神器”。</p> <p class="ql-block"> 陈彩敏作品市场定位以中高端为主,普通作品价格在8000-2万元之间,代表作如《龙供春》等精品壶型价格可达5-10万元。其作品在紫砂之家、淘壶人等专业平台长期热销,部分拍卖记录显示,2020年《双龙戏珠》壶在某拍卖会上以12万元。</p><p class="ql-block"> 陈彩敏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创作理念,在紫砂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作品既延续了宜兴紫砂的传统精髓,又通过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赋予当代审美价值。对于收藏者而言,选择其经典器型或文化主题作品,不仅能获得实用与艺术的双重享受,也具备一定的投资潜力。</p> <p class="ql-block">李正天的油画《生命九章》之一</p><p class="ql-block"> 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正天(1942年12月24日—)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罕见的“跨界奇才”,集油画家、哲学家、教育家、设计师多重身份于一身,其艺术实践与思想探索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李正天的油画以象征主义为核心,融合东方哲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哲理象征主义”风格。其作品常以人体、自然为载体,探讨生命、人性、历史等宏大命题,如《生命九章》系列通过《混沌初开》《千年沉睡》《苏醒》等作品,隐喻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个体精神的觉醒。他擅长运用黑白色块与强烈光影对比,如《黑太阳》以极简笔触勾勒人体轮廓,背景的垂直颜料流淌营造出宇宙洪荒的意象,被评论家称为“力与美的史诗”。</p><p class="ql-block">李正天是20世纪中国艺术与思想史上的“异数”:他以哲学家的深度思考艺术,以艺术家的激情介入社会,以教育家的责任推动创新。尽管其创作与理论引发诸多争议,但其对艺术本体的追问、对民主启蒙的坚持,以及对东方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可绕过的坐标。正如广州美院院长范勃所言:“李正天的艺术,是用画笔书写的中国精神史。”</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之四</p> <p class="ql-block">之五</p> <p class="ql-block">之六</p> <p class="ql-block">之七</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出口创汇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作者李斌:绢本工笔人物画《双枪陆文龙》尺寸:60×90cm</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作为外贸前沿阵地,依托政策优势(如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和地缘便利(毗邻港澳),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枢纽。绢本工笔历史人物画作为兼具传统美学价值与国际市场辨识度的艺术品类,被纳入“文化出口创汇”战略,既服务于经济需求,也承担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这类画作多由广东本土画家、美术院校(如广州美术学院)及地方画院(如广东画院)创作,部分通过外贸公司(如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批量生产并推向国际市场。</p><p class="ql-block"> 以绢本为载体(相较于纸本更易保存与运输),采用传统工笔技法:线条精细流畅(“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为主),设色典雅富丽(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与植物颜料如花青、赭石结合),局部辅以金粉勾边(如人物衣饰、器物),增强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出口创汇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作者粤生:绢本工笔人物画《天女散花》尺寸:60×90cm</p> <p class="ql-block">梁卓雄书法</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1973年生于肇庆,现居广州。中国书画艺术大师,现代美学鉴赏家,现代朦胧诗人。传承启功书画大师艺术神韵,承接林散之书法大师笔法气韵,领悟吴冠中绘画大师线条之妙,呈现个人书画艺术之美,立志成为中国一代书画宗师。</p> <p class="ql-block">粱卓雄《山水》</p> <p class="ql-block">廖敬达书法</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廖敬达,1955年8月出生于广州市,从小收罗名字碑贴画谱和印谱。从事书法、篆刻教育三十多年。书法研习汉隶汉简为主。师从陈作樑、李家培、陈景舒,国画以大自然为师、书法笔意入画,师从黄安仁、蔡景星。篆刻勒练刀法,以汉印为基础,师从黄文宽大师。</p> <p class="ql-block">廖敬达《放情灵宵》四字书法</p><p class="ql-block">136×34cm</p> <p class="ql-block">李曲斋</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曲斋(1916—1996)是20世纪岭南书法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行草和榜书著称,其艺术成就与文化贡献深刻影响了广东乃至全国的书法发展。李曲斋的艺术生涯贯穿20世纪,其书法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创新精神,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他不仅在书艺上独步一时,更通过教育、公益与跨领域实践,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散仙」般的淡泊品格与文人风骨,至今仍是中国艺术界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一笑书法家经常到寺庙,义务为其写书法禅联。弘扬佛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孔子学堂教学生学习书法。</p> <p class="ql-block">广府一笑《茶对联》</p><p class="ql-block">136×34cm</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谢可雄</span> </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1962— )谢可雄生于广东南海,自幼浸润于岭南文化土壤,早年师从麦汉兴、吴静山等名家,系统研习传统书画技法。其艺术取法广泛:山水画以黄宾虹、张大千为宗,兼收南北宗之长,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气势,又具南宗水墨的氤氲灵秀;花鸟画则在吴昌硕金石气与黄宾虹墨韵之间探索,形成独特的写意风格。 是当代岭南书画界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以山水画见长,兼攻花鸟、书法,其艺术实践与教育贡献深刻影响了广东乃至全国的书画发展。谢可雄现任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传统书画教育。他主持的“传统中国山水画研修班”以临摹与写生结合为特色,系统传授元四家、四僧及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技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p> <p class="ql-block"> 巢勳简介</p><p class="ql-block">巢勳(1852—1917),字子馀,号松道人,又号松华馆主,浙江嘉兴人,是清末民初海派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他以绘画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花鸟,其艺术风格融合传统技法与时代特色,同时兼工书法,虽未以书法家名世,但其书法作品仍体现出深厚的文人底蕴。</p><p class="ql-block"> 巢勳是清末民初艺术转型期的典型代表,其绘画与书法作品既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审美需求。尽管书法并非其艺术重心,但其文人修养与笔墨功底仍使其书法作品具有独特价值。作为《芥子园画传》的重要增补者,他对近代中国画教育的贡献尤为突出,堪称“传统技法的守护者与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陈永锵《闲云野鹤》四字书法 136x34cm</p> <p class="ql-block">黄独峯《花鸟》14x61cm</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黄独峰(1913-1998)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尽管其籍贯为广东揭阳,但他与广西结下了深厚的艺术渊源,被誉为“广西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和“漓江画派先驱”。16岁师从海派花鸟画家邝碧波,后于1931年入广州春睡画院,成为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的入室弟子。1936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深造,系统学习西方绘画技法。1950年在香港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重要传人。1960年回国后定居广西,历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协主席等职,直至1998年逝世。</p><p class="ql-block"> 黄独峰与关山月、黎雄才并称“岭南画派新三杰”,但因其后期转投张大千门下,一度被岭南画派主流淡化。然而,他对岭南派写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在广西的实践,使岭南画派从广东扩展至西南地区,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自1960年定居广西后,足迹遍布漓江、桂西等地,创作了大量以广西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他提出“岭南画派西移”,将岭南派的革新精神与广西本土文化结合,为漓江画派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广西艺术学院设立“黄独峰艺术文献展”,系统梳理其艺术成就,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广西美术史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黄独峰的艺术生涯是20世纪中国画坛多元融合的缩影。他跨越门派界限,以写生精神重构传统,为漓江画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尽管曾因门派争议被低估,但其对广西美术教育的贡献、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以及在艺术创新上的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正如广西文联网的评价:“黄独峰的艺术,是岭南精神与八桂山水的完美结合,是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黄苗子(1913—2012)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集漫画家、书法家、美术史家、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艺术生涯跨越近一个世纪,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多元的艺术探索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著称。</p><p class="ql-block"> 黄苗子出生于广东中山书香世家,祖父黄绍昌为清末举人,父亲黄冷观是同盟会成员,创办香港中华中学。这种家庭环境赋予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革新精神。早年师从邓尔雅习书法,八岁即展露艺术天赋,后赴上海投身漫画与文艺活动,与叶浅予、张光宇等漫画家交往密切,成为20世纪30年代沪上文化圈的活跃人物。抗战期间,他辗转重庆、香港等地,参与抗日文化运动,与郁风结为连理,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视野与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书协常务理事等职,晚年旅居澳大利亚,继续传播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 黄苗子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兼攻行草,自创“苗子体”。他早年研习邓尔雅的篆书,后受伊秉绶隶书影响,将古篆、画像砖、石刻瓦当等元素融入创作,形成古朴稚拙、灵动多变的风格。其隶书作品线条凝练厚重,结构宽博开张,如《隶书道德经节选》兼具金石气与文人意趣;行草则笔势流畅,如《草书木兰词》以狂放笔触传递情感张力。他善于运用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结合“留白”与“疏密”布局,使作品层次分明,兼具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1961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 自幼受外太公汪慎生(扬州八怪汪士慎宗室)和族兄陈树人(岭南画派创始人)影响,学习诗、书、画、印,兼修西方素描、油画、雕塑及建筑设计。</p><p class="ql-block"> 曾赴广州美术学院学习人体素描与油画,在广州书画专修学院研习中国画、书法与篆刻,并得到吴作人、赵少昂等大师指点。</p><p class="ql-block"> 将传统笔墨韵味与现代艺术语言结合,作品兼具徐蒋系统的写实功底、岭南画派的折衷精神,以及毕加索的抽象童真、梵高的浓烈情感和齐白石的大写意风格。</p><p class="ql-block"> 2005年获“创新当代·创新人才奖”,证书由胡锦涛题写。作品入编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世界艺术大师辞典》(与梵高、王羲之等并列)及中国文联《中国文化遗产》等权威典籍。</p><p class="ql-block"> 被评为“中国文艺大师”“国家级十大艺术大师”,作品润格书法6000元/平方尺,国画38000元/平方尺(2022年数据)。</p> <p class="ql-block">陈树球四字书法横幅</p> <p class="ql-block">陈树球四字书法横幅</p> <p class="ql-block">陈树球《荷花图》</p> <p class="ql-block">陈树球《大富贵牡丹》33×50cm</p> <p class="ql-block">《魏爨龙颜碑》</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献价值;碑文记载了爨氏参与镇压益州赵广起义、治理南中的史实,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边疆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资料。其“采邑于爨”的记载,亦印证了中原移民对云南开发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清代早期拓本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爨龙颜碑》(</span>如阮元题跋本)存世稀少,价格高昂;民国拓本因数量较多,市场流通广泛。《爨龙颜碑》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成为研究中国书法、边疆史及民族融合的重要实物。关于“宋柘”的传闻实为后世伪作,现存最早拓本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制。若对拓本感兴趣,建议关注明清及民国拓本,并通过专业渠道鉴定真伪,避免收藏风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之四</p> <p class="ql-block">之五</p> <p class="ql-block">之六</p> <p class="ql-block">1946年出版的《袖珍中国地图册》</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之四</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由于经营古玩时间较长,尤其近几年经济环境持续下行,市场活力不足,玩家的购买力也有所下降。故积存了部分收藏品陈列在店铺及仓库里,反正闲着无事就拍摄图片对藏品进行描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