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走路时发现路边的花,叫不出其名,拍照后用形色软件识别,其名为“马蔺”,又名马兰花。<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不会养花,据我所知,兰花是一种比较娇贵的花种,种植要求比较高,而马兰花的生命力则是很强。</span></p><p class="ql-block"> 马兰花的名字很熟悉,来源于小孩们跳皮筋的童谣“马兰开花二十一”及相关顺口溜。马兰花童谣顺口溜有多重来历版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流传最广且具历史意义的一版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相关,而另一版则是传统儿歌,以下为详细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是许多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童谣。这句顺口溜背后隐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大历史事件。1959年,张蕴钰将军在罗布泊附近发现盛开的马兰花,将基地命名为“马兰”。</span></p><p class="ql-block"> “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p><p class="ql-block"> “小皮球”:指原子弹,因其外形圆润似球,故以“小皮球”代称。</p><p class="ql-block"> “架脚踢”:指原子弹引爆时采用的“塔爆”方式,即通过铁塔支撑引爆装置,形象化表述为“架脚踢”。</p><p class="ql-block"> “马兰”:指我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新疆罗布泊西端的马兰基地。</p><p class="ql-block"> “开花”:象征原子弹爆炸成功。</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该机构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马兰基地成功爆炸。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同时做好保密工作,人们将相关信息编入童谣,以密语形式传递喜悦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除了与原子弹试验相关的版本外,“马兰花”还有另一首传统儿歌,歌词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p><p class="ql-block"> “马兰花开山旁,我帮爷爷放绵羊”:展现了孩子们在山间放羊的欢乐场景。</p><p class="ql-block"> “马兰花,花瓣长,我采马兰喂小羊”:描述了孩子们采摘马兰花喂养小羊的温馨画面。</p><p class="ql-block"> “马兰甜,马兰香,小羊吃了不找娘”: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小羊对马兰花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 “马兰绿,马兰黄,秋天小羊变大羊”:描绘了季节变换与小羊成长的自然过程。</p><p class="ql-block">这首儿歌以马兰花为线索,串联起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了纯真、美好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摘自百度及人工智能文心一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