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之美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古人云:“唯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可见作为书法艺术,草书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草创期的古朴、率意、不定型到成熟期的精巧、流畅、有法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形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朝草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字与字之间不连,二是笔画有波磔,后世称为章草。</p><p class="ql-block">今草的章法比章草简易,笔势连绵纵引,字与字之间牵连映带,书写起来更为便捷。东晋时期的草书总体水平很高,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一变汉魏朴质书风,独创妍美流变的今体,其行草成为古今之冠,其书风影响后世深远。</p><p class="ql-block">狂草发挥了今草的纵引之势,运笔速度更为迅捷,笔势奔放不羁,甚至一笔一行,笔画纠结盘绕,姿态奇异,变化莫测。狂草盛于唐朝,特别是以写狂草著名的张旭和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新的高峰,被历代书家赞为“颠张狂素”。</p> <p class="ql-block">“美草法之最奇”因为只有草书才能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所以草书可以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达到畅志的目的。邓以蛰先生论草书的意境美时,有过精辟的论述:“书者如也,至此乃可谓真如。”“意境美之书体至草书而极。”甚至清朝翁方纲感慨“世间无物非草书”。又有人认为,学习书法未学好草书,如同“行百里者半九十”。</p> <p class="ql-block">然而草书又是最难驾驭的书写方法。一幅好的草书作品,需要严格的草法,劲健的笔法,超逸的格调。草书以简立体,其风神在简,奇趣也在简。草书以简在追求气势、节奏、筋骨、意象、动静、虚实,更强调韵味和品格,期望在未知和变化中生成奇特的整体效果。所以必须有书道传统的深厚修养,达到笔纸相合,心手相应,文道合一的造化境界,在旺盛创作情绪的驱动下,笔与神会,自然天工,方可生成神来之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