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间至鲜是野蔬</p><p class="ql-block">野菜之味,向来是极好的。</p><p class="ql-block">城里人吃腻了鱼肉,偶尔尝些山野之物,便以为是人间至味。殊不知乡野之人,向来以此为生,非为风雅,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而今时移世易,野菜反倒成了稀罕物,价格竟比肉贵,也是奇事。</p><p class="ql-block">春日里,田间地头冒出许多青嫩的野菜。荠菜、马兰头、蒲公英,还有那不知名的野草,皆可入馔。村妇们挎着竹篮,蹲在地里,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便采得满满一篮。她们采菜时,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只是机械地劳作着,仿佛这不过是日常千百件琐事中的一件。</p><p class="ql-block">我幼时也曾随母亲采过野菜。那时家境贫寒,野菜是饭桌上的常客。母亲将荠菜洗净,拌上少许面粉,蒸熟后淋几滴香油,便是难得的美味。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却只是默默地看着,偶尔夹一筷子放入口中,咀嚼得很慢,仿佛在数着米粒。</p><p class="ql-block">如今母亲已故去多年,那野菜的滋味却仍留在舌尖,挥之不去。前日我在城中一家颇有名气的餐馆见到"农家野菜"的招牌,价格不菲。点来一尝,味道精致,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细想之,大约是少了那份为果腹而食的迫切,以及母亲眼中那抹难以察觉的忧愁。</p><p class="ql-block">邻家张婶仍保持着采野菜的习惯。每到春日,她便挎着那个用了十几年的竹篮出门。我曾问她,如今日子好过了,何必还去受这份累。她只是笑笑,说习惯了,闲不住。但我分明看见她将采来的野菜仔细分好,大部分送给村中的孤寡老人,自己只留一小把。那些老人接过野菜时的神情,与我记忆中母亲的神情竟有几分相似。</p><p class="ql-block">野菜之味,最妙在于其苦中带甘。初入口时微苦,细嚼之下却有一丝回甘。这苦与甜的转换,恰如人生的况味。少时不解其中滋味,只觉得苦;年岁渐长,方知苦后回甘才是真味。</p><p class="ql-block">而今超市里的蔬菜,个个鲜嫩水灵,却总让人觉得少了灵魂。它们被精心培育,远离了泥土与风雨,自然也失去了野性的滋味。偶尔在路边见到一株野草,竟会觉得亲切,仿佛遇见故人。</p><p class="ql-block">前几日下雨,我在园中发现几株荠菜,青翠欲滴。采来洗净,按母亲当年的做法蒸了,入口的刹那,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滋味分明与记忆中一般无二,却又似乎全然不同。</p><p class="ql-block">人间至味,或许不在舌尖,而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各种野菜在悄悄的变老,荠菜已经开花,就快枯萎了,这时候有一种野菜正鲜嫩,以前田间地头,沟垅河埝都能找到,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都是除草剂的功劳。现在有人工种植的,没有了原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农村粮食还是不够,每年的春天。青黄不接,都要出去挖野菜,挖够了鸡鸭猪兔吃的,还要找人能吃,爱吃的。以前猪吃的那些现代人也吃了,人吃的那些更加稀奇少见了。每天放了学,小伙伴们邀朋喝友,一起跑向田野,撒欢够了就专心的找野菜,苦菜啊,紫花地丁啊,苜蓿草啊,这些都是鸡鸭爱吃的,也到处都是,很快我们就能挑够一筐。然后我们就去找自己爱吃的曲曲菜,这个还是挺难寻的,我们跑着跑着就把铲子扔出去,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哪面刀,哪面快,哪面有野菜!然后跑过去看看刀尖的方向,希望心有灵犀,能够找到一大片曲曲菜。大多数时候是失望的,但是我们仍然高兴,继续扔,继续跑,直到找到一片,兴致勃勃的挖起。挑够了回家。先把鸡鸭喂了,再剁了给猪煮食。等一切做完了,父母也从地里回来了,那时候的孩子干活是理所当然的,不像现在的孩子除了读书游戏,什么也不做。</p><p class="ql-block"> 把曲曲菜单独择出来,洗净了,就蘸农家酱生吃,别有风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做酱,冬天要储备酱引子,就是把馒头放在菜窖里,阴着,叫它长毛,也就是霉菌。比较穷的人家甚至用豆饼来做酱引子。等春天了,把酱引子拿出来晒,然后就要准备上好的黄豆,先炒熟了,再在锅里煮,直到煮烂了,准备个大酱缸。把酱引子和豆瓣混合,然后搬到院子里,在阳光下自然发酵。酱里几乎不放其他的调料,就放盐。春天的阳光暖暖,一般半个月就能吃了。这一缸酱,大多数人家都要一直吃到秋天。我吃过好几个邻居做的酱,还是觉得母亲做的最好吃。现在母亲年龄大了,好多年没做了,舅妈还在做,周末回家,拿上个罐头瓶带些回来,能吃好几天,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如果喜欢,还能做成菜团团。掺了玉米面或者白面,放在蒸笼上蒸。结局还是蘸酱才好吃。再或者,家里条件好的,白面多,也用它包饺子,有点儿苦涩,但是喜欢吃的仍然认为很香,很别有风味。时代再也回不去了,物质越来越丰盈,我们的内心却觉得越来越贫乏。总是心心念念那些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人。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p> <p class="ql-block">天然养生野菜龙葵,既消肿利尿又钙铁含量丰富,舌尖上的野蔬佳品</p><p class="ql-block">白花菜,在乡间田野里堪称百姓餐桌上的宠儿,其学名龙葵,是深受民间喜爱的一款绿叶野菜。初尝微苦,回味却甘甜鲜美,不仅口感独特,更具有清凉解毒及丰富的营养价值。</p><p class="ql-block">从春暖花开至秋意渐浓,白花菜生命力旺盛,几乎不间断地轮番生长,一波接一波,持续三个季度都可享用,如此高产的特性让食客们能尽情饱尝其美味。</p><p class="ql-block">烹制白花菜的方式繁多,尤以制作成汤最受欢迎。一把新鲜嫩尖入锅,不论是清炒、涮火锅或是炖汤,都能将其自然鲜香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做一碗地道的白花菜上汤,操作简便快捷,只需摘取嫩梢热炒后加入沸水中熬煮片刻,顷刻间便能飘散出阵阵诱人的鲜香。若想进一步丰富口感,可随个人喜好添加草菇、皮蛋等食材,甚至可以替换成西红柿、香菇、金针菇等家常配料,灵活变换,创意无限。</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烹煮白花菜要恰到好处,沸水滚煮两三分钟即熟,不宜过久,以免菜质变软影响口感,同时也避免营养成分流失。当您品味那口汤,或许会惊讶于它的鲜美程度,竟可媲美海鲜汤;而白花菜入口微苦转瞬回甘的独特风味,则为其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白花菜的汤品搭配中,瘦肉与蛋类是最常见的搭档,无论是肉片汤、肉末汤、蛋花汤还是鸡蛋肉片汤,各种版本均以其鲜美与甘甜虏获人心。而在广西地区,白花菜更是受到热烈追捧,人们广泛栽植,使得它如空心菜般寻常可见,深受当地居民喜爱。</p><p class="ql-block">如今,白花菜已然走出田间地头,走进超市货架,尽管价格稍贵,那份熟悉的酸甜鲜美依然不变。春日踏青,不妨采摘些白花菜嫩叶来做汤;待到秋高气爽之际,则可收获那一颗颗饱满的紫黑果实,延续这份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总之,白花菜堪称“全能型”野蔬,其蓬勃茂盛的生长态势和长达三个月的采食期,使得人们能从嫩尖吃到果实,享受到它带来的全方位美食体验。就拿那碗简易快捷的白花菜肉末汤来说,只需花费不到五毛的成本,十分钟内便可由田间到餐桌,既快又好地享受一道营养健康的美味佳肴。如此看来,白花菜不仅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也在平淡的日子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