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伴随着优美的诗文,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培训之旅…</h3> <h3>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而教师则是工程的筑梦师。为了让每一位筑梦师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和育人水平。李凤专家带来了《把握教育惩戒的度,点亮学生成长之路》的培训。<br> 李凤:高级讲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河北省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省家庭教育指导师;保定市名师;曲阳县小学英语李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二十年一线教学经验,在《河北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h3> <h3> 在本次培训中李凤专家分为三部分来进行:<br> 1.教育惩戒之尺度——规则解读<br> 2.教育惩戒之温度——惩戒艺术<br> 3.教育惩戒之效度——惩戒效果<br> 在培训中,李凤专家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行讲解分析,对重点条款进行了深入解读。</h3> <h3> 通过李凤专家的讲解,我们对惩戒有了新的理解:<br> 1. 惩戒的定义与目的<br> 惩戒≠体罚:教育惩戒是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矫治,以促使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 <br>惩戒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责任担当,而非单纯惩罚。 <br> 2. 可实施惩戒的情形<br> 学生出现以下行为,教师可依法惩戒: <br> ✅ 轻微违纪:上课讲话、不交作业、扰乱课堂秩序(点名批评、课后教导等)。 <br> ✅ 较重违纪:吸烟、欺凌同学、破坏公物(训导、校内公益服务等)。 <br> ✅ 严重违纪:暴力行为、多次违规(停课、心理干预、纪律处分等)。 <br> 3. 惩戒的“红线” <br> ❌ 禁止体罚(如击打、罚站超时、反复抄写) <br> ❌ 禁止人格侮辱(辱骂、歧视性语言) <br> ❌ 禁止连坐惩罚(因少数人犯错惩罚全班) <br> ❌ 禁止因成绩惩戒(学业问题应辅导而非惩罚)。 <br><br></h3> <h3> 那我们如何如何用好“戒尺”?<br> 惩戒要有“温度”——惩戒艺术<br> 基于关爱:惩戒前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情绪化处理。 <br> 尊重人格:避免公开羞辱,维护学生自尊心。 </h3> <h3> 惩戒要有“尺度”<br> 依规执行:根据违纪程度选择匹配的惩戒方式,避免过度或随意。 <br>家校沟通:实施较重惩戒前,需告知家长并听取意见。 </h3> <h3> 教育惩戒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而非惩罚。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惩戒的合法边界,对惩戒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未来的教育之路,我们会谨记:“戒尺”在手,心中有爱;严慈相济,方能育人成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