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网络法治意识,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栖霞法庭关公站深入校园普法宣讲活动记

南京明秀山文化传播

<p class="ql-block">文字 图片/栖霞区法院提供</p> <p class="ql-block">为增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防范网络侵权及欺诈风险,4月9日晚,栖霞法庭庭长、关工站站长张燕、员额法官、副站长韩栋,法官助理、法治副校长晋静走进钟山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一场“从吃瓜群众”到“法治网民”的成长必修课。以案例剖析、法条解读、情景模拟的三维联动模式,将抽象法理转化为具象认知,为该校200余名师生献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p> <p class="ql-block">副站长韩栋引用了电影《蜘蛛侠》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深刻阐释了网络表达自由与法律的辩证关系。网络空间虽然赋予了每位公民可以表达自由,但自由的背后必然要承载相关法律责任。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必须遵守规则之界。朋友圈的一条内容或一枚评论,都可能成为侵权的‘蛛网’,也可能沦为诈骗的‘陷井’,所以,韩副站长强调:网络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同学们必须保持清醒与自律。</p><p class="ql-block">在讲述中,结合网络曝光隐私、侵犯名誉权、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案例逐一解析法律后果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对人肉搜索、网络造谣等违法的严重后果,进行深入的讲解。通过界定“戏谑玩笑”、“民事侵权”韩副站长还结合影视片段和热点事件,梳理了兼职刷单、帐号租借等网络欺诈的常见形式。并用情景模拟与现场问答,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法治思辨。学生们踊跃参与问答,现场呈现出热烈的氛围。法律边界,阐明了网络行为法律红线。以此告诫同学们三步防范法:一是思言论后果,避免在网络上冲动发言导致不良后果;二是查辩信息真伪,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三是留证据痕迹,保留证据以便依法维权。</p> <p class="ql-block">韩副站长还结合影视片段和热点事件,梳理了兼职刷单、帐号租借等网络欺诈的常见形式。并用情景模拟与现场问答,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法治思辨。学生们踊跃参与问答,现场呈现出热烈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位同学深有感触的说:“原以为朋友圈是私人空间,现在明白了网络行为也是具有法度的。”校领导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法庭关工站共建“法治校园观察站”,将普法内容深度融入“大思政”课程体系,持续织密并筑牢学生网络安全防护网。</p> <p class="ql-block">活动将近尾声时,关工站站长张燕向全体同学赠言:法律是成文的道徳,道徳是调整内心的法律。希望同学们既不充做网络暴力的‘雪花’,也不当诈骗犯罪的工具,而是当一名网络时代的‘清醒俠’、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栖霞法庭关工站将持续深化“庭审进校园”“法治进校园”等长效机制建设,以司法之力筑牢青少年网络安全“防火墙”,让法治之光照亮青少年的网络世界,为培育有法治意识、法治素养的时代青年精英做出持续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