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大讲堂第四期个人点评和感悟!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点评1: 当乡村学校“小”到近乎消失,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当资源匮乏到极致,我们还能教给孩子什么?当现实冰冷刺骨,我们如何用教育温暖那些稚嫩的生命?龙军校长《用坚守乡村教育初心 探索薄弱学校突围之路》,谈了自己办学的一些做法。尤其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温暖学生心灵。城区学校的扩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增加优质学生的总量,而是增加了教育的成本,这里面既有政府投入的成本,也有家长投入的成本。城区学校的教师,从某种角度来讲并不比乡村教师优秀多少。平台,决定舞台;舞台,决定效果。要让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当下推行学区制治理和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所谓优质学校招生规模的控制?是否更应该关注乡村教师的既得利益?是否更应该关注对现有评价体系的重新审视?教育的公平不是一味地满足所谓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需要,更是要让乡村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基石和载体,否则这种微学校最后就是流星,只能留下美丽而遗憾的轨迹。“坚守”,两个字让人心疼,更让人勇敢!正是因为有了一群这样的乡村教师,思考着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好什么?我们教育才显得格外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点评2: 人口断崖式下降,给教育带来的第一波冲击效果已经显现,学前幼儿教育首当其冲。城北幼儿园,我去过多次。每一次,都会给人不同的惊喜。刘园长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从普教人到幼教人的彻底转变。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围绕“创新”在办园理念里植入了现代治理中的链式生态系统,积极引流优质社会人力资源参与,构建幼儿园“1+N”链式共生系统,以管理链塑造生长模式,以专业链活化生长单元,以服务链优化生长环境,在实践中推进县域内幼儿园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她以《创新驱动 开启学前教育新征程》为题,介绍了人才驱动、文化驱动、改革驱动三大引擎的构建。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基于“以“源和”文化”开发的二十四节气园本教材和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做到了三个始终贯穿,即始终贯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始终贯穿当地非遗文化遗产,始终贯穿综合素质培养,让家国情怀意识扎在了幼小的心灵里,“2022年四川省学前教育获奖案例展示暨推广活动”中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更是扩大了开江幼儿园在全省的影响力。生活即文化,文化即生活,刘园长通过三个驱动对二者进行了的有效联结。关于托幼一体化改革,该园也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在照顾3岁以下婴幼儿时也有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婴幼儿照顾难度大、工作难度较大,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个性化关注等。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思考地,托幼一体化是面临人口出生率低下的必然选择还是被动选择? 作为园长,要进一步在如何从政策引领、机制保障、队伍培养、职称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可实施的对策,积极向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最大程度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真正破除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瓶颈和障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评: 今天的两个分享,都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一个字“少”:一个学校学生少,一个幼儿园老师少。当下,教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价值体现,就是不负学校不负师生。只有把师生真正放在心上的管理者,办出的学校才有温度,才有灵魂。当“人工智能比人还学得快,学得好,现在学的知识,五年后还有用吗?”的焦虑感急剧增加,作为教育者,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戴一副能明白观察的有光眼镜;不是穿一件锦绣的衣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