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文庙:穿越历史文化,沉浸古韵悠远

八两以上

<h1><b>资中文庙,虽未荣获全国十大文庙排名,但也跻身全国著名文庙行列,虽历尽沧桑,尤显岁月瑰宝。</b></h1> <h1><b>踏入文庙大门,高耸的红墙、高翘的檐角、高大的门楣,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文化世界,沐浴着文化的空灵。</b></h1> <h1><b>入目皆是鲜艳庄重的红墙黄瓦。红墙宛如岁月的守护者,隔绝了外界的纷扰;黄瓦恰似金色的冕旒,为这座建筑赋予了尊贵不凡的气质。</b></h1> <h1><b>高大的华表营造了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b></h1> <h1><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难掩其庄重之态,雕梁画栋,层峦耸翠,不改其肃穆之状,飞阁流丹,飞檐斗拱,不坠其文雅之风。</b></h1> <h1><b>古雅的建筑,飞翘的檐角,精美的雕刻,无不展现着工匠的巧思与技艺的精湛。</b></h1> <h1><b>微薄的阳光洒下,涽涽光影在红墙黄瓦间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深邃。</b></h1> <h1><b>高大华丽的棂星门,四柱门框上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要腾飞而起。</b></h1> <h1><b>根据《孟子·万章下》<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以礼为门,以义为路”,故东边的叫礼门,西边的叫义路,进入文庙后,礼门高大,挺阔,令人毕恭毕敬,令人顶礼膜拜,令人自甘卑微。</span></b></h1> <h1><b>入礼门,一块“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的石碑给人一种对孔子的崇敬感,一种对斯文的威严感。</b></h1> <h1><b>有别于国内现存其他文庙中的照壁,是一大看点,从墙外和墙内观看,或许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其感受也不同。</b></h1> <h1><b>照壁中间有七个圆形镂空浮雕雕刻,分别雕有云海波涛、蟹虾鱼龙、水宫龙府、坊塔石树、鹰翔鱼跃、龙凤呈祥、鱼跃龙门七个图案,寓意士子们如江河鱼虾通过努力进取,尊孔尊儒,方能逾越龙门,也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b></h1> <h1><b>奇怪的是壁照上雕刻的跳龙门的不是鲤鱼而是资中堪称美食一绝的大蒜鲶鱼中的鲶鱼,幽默的工匠用接地气的方式化腐朽为神奇的暗中宣传了资中的美食。</b></h1> <h1><b>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的万仞宫墙</b><b style="color: inherit;">。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文庙宫殿式建筑的一道禁卫外墙,承担着礼制功能,不仅象征孔子的学识与德行高深,还阻挡世俗的窥探,又隐喻其思想的深邃与不可及。</b></h1> <h1><b>万仞宫墙下一弯月型水池叫外月池,也叫洗墨池,传说是南宋状元赵奎读书时洗笔荡墨的地方。</b></h1> <h1><b>赤红耀眼的霊星门石坊位于照壁后台基上,棂星,也称为天田星或天镇星,在古代被视为主管文教的“神星”。因此,将文庙的第一座门命名为棂星门,意味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b></h1> <h1><b></b></h1> <h1><b>作为孔庙的外门的棂星门左右还有一道门,分别是意在进入仕途的“贤关门”和意为圣人区域的“圣域门”。</b></h1> <h1><b>这几道门均覆琉璃瓦,翼角飞翘,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典雅、高大、庄重,全部为石结构,雕刻精美。</b></h1> <h1><b>石狮抱鼓的雕刻,彰显着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b></h1> <h1><b>泮池,也叫月牙池,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设池为圆形,文庙用其圆形的一半,以示区别。一个文庙设有两个月池这在国内极为罕见。</b></h1> <h1><b>泮池上面的桥叫状元桥,又称仰圣桥。如果当地没有出状元,则桥是封闭的。</b></h1> <h1><b>踏上泮桥,桥下的池水碧波荡漾,桥栏左右两边的两条龙细腻入微。</b></h1> <h1><b>池水呈均匀的碧绿色,平静无波澜。</b></h1> <h1><b>泮池旁有有一块高大的石碑,是清朝康熙皇帝40岁时手书的《四书.大学》碑。</b></h1> <h1><b>与之相对称的东边也有一石碑,是明成化4年明宪宗皇帝书写的《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两对称而立。这两块以皇帝万乘之尊御书,碑体高大,气势非凡,书法中规中矩,尤显皇家风采。</b></h1> <h1><b>钟楼与鼓楼两两相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对称美学。</b></h1> <h1><b>钟楼和鼓楼下面各有一祠堂;一侧的名宦祠供祀的是从隋朝到清朝外地人在资州做官且政绩突出的官员。</b></h1> <h1><b>另一侧的乡贤祠供奉的是资中人在外地做官而名扬青史的人物,如西汉时期的王褒、南宋状元赵奎。</b></h1> <h1><b>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是祭祀、瞻仰孔子的地方,其名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b></h1> <h1><b>大成门黄色琉璃瓦屋面,屋脊用琉璃陶件镶砌而成,中有一宝鼎,铁链锁兽,宝鼎上立有一琉璃陶制魁星,作“魁星点斗”状。 </b></h1> <h1><b>大成殿前还挂着一副长长的对联</b></h1> <h1><b>大成殿内立一石质孔子布衣站像,孔子站像在国内实属不少,但大都在室外,包括曲阜尼山、北京孔庙,室内的孔子站像资中文庙是唯一的。这与孔子师苌弘有关,只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孔子一定不会只有萇弘一个老师。</b></h1> <h1><b>孔子布衣站像下有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全国最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其大小、尺寸、颜色都没有按照当时的皇上要求来制作,在封建专制社会,违反君命是要掉脑袋的,没有人知道个中原因,成了资中文庙至今的不解之谜。</b></h1> <h1><b>殿内悬挂十块匾额,分别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位皇帝及民国时蒋介石、林森题写的匾额。康熙“万世师表”意为千秋万代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雍正“生民未有”意为自从人间有了生灵以就没有再出现孔子这样的人物了、乾隆“与天地参”参是叁的意思,意为天第一,地第二,孔子第三、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林森“德配天地”、蒋介石“道贯古今”。当年,文庙遭遇了破四旧、立四新的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林森和蒋介石的两块匾额以及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时任文管所长冒险将二块匾安放在文庙的门上并图上红色将神位牌撤卸藏为床板才躲过了那场灾难。</b></h1> <h1><b>孔子塑像两边分别是孔庙四配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b></h1> <h1><b>孔子七十二贤也有其灵位。</b></h1> <h1><b>寂寞青苔盖,悠远古韵存。在春日暖阳中,徜徉在状元桥上,漫步在大成殿前,追寻着远去的岁月和历史的悠远印迹,感受这深厚的文化氛围。</b></h1>